(上海市體育中學,上海 閔行 201100)
“讀”是傳統(tǒng),朗讀對增強語感、豐富語言、鍛煉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朗讀不是“走過場”,不應“為讀而讀”,在朗讀中教師應本著“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的原則,為學生搭建朗讀“支架”,使學生在攀“支架”的過程中順利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xiàn)知識、能力、情感的“飛躍”。
詩歌是最適合朗讀的文學形式。在詩歌教學中,運用“三讀”朗讀“支架”:初讀、細讀、深讀,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刻領會詩歌內(nèi)涵與情感。
初讀,讀準節(jié)奏。在古典詩歌中,四言詩一般每兩個音節(jié)停頓一次,“二二”拍;五言詩一般是“二一二”拍或“二二一”拍;七言詩則常為“二二一二”拍或“二二二一”拍?,F(xiàn)代詩歌的節(jié)奏雖沒有古典詩歌那么鮮明,但也有規(guī)律可循,最主要是根據(jù)詩歌意義和詩歌情感恰當停頓。例如,食指的《相信未來》最后一句,一般的處理是這樣的:相信/未來,相信/生命。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堅定的信念,朗讀時我們還可以一字一頓,一字一拍,高亢地收束,聲音延長,更能準確地表達詩人所傳達的情感。
細讀,讀出韻味?!栋寺暩手荨飞掀瑢懢?,下片抒情。“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逼渲小盀ⅰ敝刈x,“灑江天”要讀出遼闊廣遠的意境;“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漸”是領字,應讀得響亮,領起“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這三句讀得緊湊些,讀出凄清蒼涼之感;“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語速沉緩,“休”收束稍有力;“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語氣低沉,聲音延長。
深讀,融入情景,讀出情感。在反復朗讀之后,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融入詩歌情境,感悟情感。筆者通常引導學生將詩歌意象拎出來,在腦海中組成一幅畫卷,并試著將這幅畫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出來。例如,講《雨巷》這首詩歌,學生根據(jù)詩的一個小節(jié)寫了如下散文片段。
片段一:細雨蒙蒙,濕潤的青石板路深遠、悠長。我撐著油紙傘,獨自一人彳亍著,時間在這微雨中凝結(jié),這片天地好像是我的。雨這寂寞的伊人,總能撩撥起人們淡淡哀愁,我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片段二:她如一朵丁香花飄過我身旁,她的顏色,她的芬芳,映在青石板上,落了一地的憂傷。我望著她靜默地走遠,走遠,走到頹圮的籬墻,慢慢消融在雨的哀曲里,走盡這悠長的雨巷……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語文課程內(nèi)容分為18個學習任務群,“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這一任務群的教學提示是“重視誦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增進文本理解的作用,引導學生積累古代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在文言文教學中,筆者實行了“讀準、讀美、讀出味”文言文朗讀“三步曲”。
第一步,讀準。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古音字、通假字、生僻字,學生需仔細分辨,結(jié)合注釋、字典,力求讀準讀通。除了讀準字音,還需讀清句讀。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詞義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前提的,教師講授文言文停頓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步,讀美。所謂讀美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輕重緩急的語氣,將文言文起承轉(zhuǎn)合、渾然一體的氣韻讀出來。
第三步,讀出味。結(jié)合寫作背景,整體感悟作品情感,讀出作品的味道。
下面是《諫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朗讀教學設計。
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讀,教師范讀,個別學生朗讀。
2.1 第三段的語言有何特點?
排比,從句子形式角度看,也叫整句。整句效果: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語勢強烈。散句效果:富于變化、錯落有致、形式靈活。
2.2 如果我們把這“十思”的十句話都讀得短促有力(教師示范),顯得過于激昂,缺乏變化之美。那么我們?nèi)绾卫首x這幾句呢?
請同學先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義,概括“十思”的內(nèi)容。
如果把“十思”概括為“五戒”,哪些句子表達了共同的內(nèi)容?師生共同探討,概括“五戒”的內(nèi)容。
朗讀指導:五組句子之間的停頓可稍長一點。組內(nèi)句子銜接可緊湊一些,例如朗讀“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組句子,“則思知足以自戒”和“懼滿溢”應讀得緊湊一些。五組句子語氣應有變化。
3.1 如果你是魏徵,你會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份奏章?(結(jié)合寫作背景)
3.2 “代百司之職役哉”這句話“哉”字應重讀還是輕讀?(學生討論)
重讀,增強表現(xiàn)力,以引起唐太宗的重視,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情感。
輕讀,緩和的語氣,能如春風化雨般融進讀者心中,表達出作者的拳拳之心。
朗讀過后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筆者多采用書面評價方式,利用表格,為學生搭建評價參考“支架”。書面評價彌補了口頭評價容易遺忘的不足,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很大幫助。
表1 朗讀評價表
學生是知識的積極建構(gòu)者,具有自我實現(xiàn)的潛能。在高中詩歌、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提供朗讀“支架”幫助,可以化解學生學習較難理解的詩歌、文言文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搭建朗讀“支架”,不是讓學生亦步亦趨“為讀而讀”,而是希望學生能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朗讀其他篇目時,能在腦海中順利提取“支架”,靈活運用,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