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青
(長沙市第一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0)
我國的糖尿病發(fā)病率非常高,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其中2 型糖尿病占絕大多數(shù),超過90%以上。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絕大部分同時具有血脂、血糖異常的表現(xiàn),從而使得生理系統(tǒng)的平衡性受到嚴重破壞[1]。
醫(yī)學研究證實,2 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外周胰島素抵抗上,進而造成機體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使得胰島素相對不足。門冬胰島素30 是臨床上治療2 型糖尿病應用最為廣泛的藥物之一,其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等指標,但是其帶來的副作用是長期使用容易造成低血糖;所以在實際治療過程中不能單一使用,還應當以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從而減少對門冬胰島素30 的用量需求[2]。近年來,我院使用了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此類患者,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xiàn)就此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2 例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展開此次臨床研究;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全部患者分成各36 例的參考組和研究組。參考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齡最小者46 歲,最大者55 歲,平均年齡(50.1±2.9)歲;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5年,平均病程為(3.2±0.5)年,患者的BMI均值為(29.66±2.06)kg/m2。
研究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齡最小者45 歲,最大者57 歲,平均年齡(50.6±3.1)歲;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6年,平均病程為(3.4±0.5)年,患者的BMI均值為(29.72±2.13)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參考組餐后給予門冬胰島素30(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chǎn)批號:0160124,規(guī)格:100U/mL,3mL/支.盒)皮下注射治療,從小劑量開始使用(0.5U/kg),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逐漸增加劑量到1.0U/kg,2 次/d。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西格列?。∕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生產(chǎn)批號:20160715,規(guī)格:100mg/片)清晨溫水口服治療。推薦起始劑量為50mg/次,1 次/d;對于需要加強血糖控制且耐受的患者,可將劑量增加至100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方案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療效標準參照《中國血糖監(jiān)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年版)》[3]: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且FBG 和2hPBG的水平與治療前比較,下降幅度超過10%;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部分改善,F(xiàn)BG 和2hPBG 水平與治療前比較,下降幅度為5%-10%;無效:患者病情惡化,病體特征無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四項指標:中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三項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4)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指數(shù)(BMI)、尿酸(UA)、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5)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中的不良反應狀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 對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展開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運用t 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運用χ2檢驗,以P<0.05 作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2.1 治療效果如下表1 中數(shù)據(jù)所示,接受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4.4%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的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血脂狀況如下表2 中數(shù)據(jù)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血脂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接受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TC 為(3.24±0.29)mmol/L,TG為(0.74±0.11)mmol/L, LDL-C 為(2.27±0.49)mmol/L,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HDL-C 為(1.72±0.23)mmol/L 顯著大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血糖狀況如下表3 中數(shù)據(jù)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血糖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接受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FBG 為(5.37±0.5)mmol/L,2hPBG為(7.98±1.20)mmol/L, HbA1c 為(4.40±1.49)%,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BMI、UA、hs-CRP 水平如下表4 中數(shù)據(jù)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BMI、UA、hs-CRP 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接受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BMI 為(26.18±1.39)mmol/L,UA 為(241.84±15.16)umol/L, hs-CRP 為(2.84±0.69)mg/L,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mmol/L)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表4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BMI、UA、hs-CRP 水平對比
2.5 不良反應狀況研究組與參考組中,分別有2 例(5.6%)和4 例(11.1%)患者表現(xiàn)出輕度惡心嘔吐,未實施針對性治療后自愈;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無差異,P>0.05.
門冬胰島素30 是肥胖型2 型糖尿病的常規(guī)用藥,含有30%可溶性門冬胰島素,主要通過與肌肉、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從而達到抑制肝臟葡萄糖輸出、降低血糖的目的[4]。西格列汀是高度選擇性DPP-4抑制劑,通過對DPP-4 的抑制,當患者出現(xiàn)高血糖狀態(tài)時,腸促胰島激素刺激胰島素釋放增強,同時對胰高血糖素釋放加以抑制,可對血糖進行有效的調控[5]。
本次研究中,接受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4.4%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的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血脂、血糖、BMI、UA、hs-CRP 的目光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接受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TC、TG、LDL-C、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HDL-C、顯著大于參考組患者,P<0.05。研究組患者的FBG、2Hpbg、 HbA1c,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BMI、UA、 hs-CRP、,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 P<0.05。此外,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無差異,P>0.05。
綜上所述,治療肥胖型2 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 實施治療能夠獲得非常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糖水平、體質量水平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且治療過程中較為安全,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