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成,徐記芳
(洛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精神科男四病區(qū),河南 洛陽 471000)
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為臨床常見精神障礙疾病,發(fā)病率高,病情進展緩慢,易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社會功能、勞動能力[1]。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主要分為急性期、康復期,臨床治療該疾病多采用藥物配合心理干預方案,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自知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2]。利培酮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能緩解患者陽性、陰性癥狀,在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分散內觀認知療法是一種聯(lián)合療法,集內觀、認知為一體,通過不連續(xù)、在分散地點實施內觀認知治療,使患者認知自己,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洛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男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散內觀認知療法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洛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男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7例。對照組年齡24~46歲,平均(34.66±5.03)歲;病程2~8 a,平均(4.89±1.23)a;受教育程度為21例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職業(yè)為11例腦力勞動,20例體力勞動,16例無業(yè)。研究組年齡23~48歲,平均(35.74±5.29)歲;病程2~9 a,平均(5.02±1.42)a;受教育程度為18例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9例大專及以上;職業(yè)為13例腦力勞動,19例體力勞動,15例無業(yè)。兩組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職業(y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洛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2018年《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規(guī)范》[4]中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且處于康復期;③男性。(2)排除標準:①伴有溝通障礙、嚴重抑郁、興奮、沖動與焦慮、腦器質性疾病、嚴重軀體疾??;②過敏體質;③藥物濫用史;④臨床資料不全。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利培酮(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0)治療,每片1 mg,每次2~3 mg,治療28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分散內觀認知療法治療,每天3 h,每次15~20 min,治療28 d,措施如下。(1)依照國內外研究成果,編制《指導手冊》,以規(guī)范和記錄治療全過程。(2)每天治療內容、環(huán)境保持一致,由患者傾訴自身心理狀態(tài)和遇到的問題,護理人員依照患者回憶的實際情況給予指導和肯定,并開展貝克認知心理治療。(3)治療過程中,為患者安排一個單獨的病房,病房內保證無任何裝飾物,不允許讀書、看報,保持安靜、靜坐,在心理嚴重困擾時可臥躺。(4)依照患者成長年限,將3~5 a當作一個回憶階段,首選家屬如父母親作為內觀對象,其次可選擇朋友、戀人,最后是討厭的人。(5)選擇內觀主題為我為對方做的、我給對方帶來的麻煩、對方為我做的。(6)治療層次包括進入情境、自我重溫、換位感受、覺察感悟。
1.4 觀察指標(1)陽性與陰性癥狀(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PANSS)量表激活因子評分,以1~7級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2)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問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總評分,包括11個項目,采用0~2三級評分法,總分0~22分,評分越高表明自知力越完善。(3)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簡明成套測評量表(brief assessment 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BACS)評分,包括數(shù)字序列、符號編碼、記憶情況、語言流暢情況等內容,分值越高表明認知功能恢復越好[5]。(4)隨訪1 a,比較兩組復發(fā)率。復發(fā)即指病情加重、病情反復或已消失癥狀再次出現(xiàn)。
2.1 PANSS量表激活因子評分和ITAQ評分治療前,兩組PANSS量表激活因子評分和ITA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8 d后,研究組PANSS量表激活因子評分低于對照組,ITAQ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量表激活因子評分和ITAQ評分比較分)
2.2 BACS評分治療前,兩組數(shù)字序列、符號編碼、記憶情況、語言流暢情況等方面BA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8 d后,研究組數(shù)字序列、符號編碼、記憶情況、語言流暢情況等方面BAC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CS評分比較分)
2.3 復發(fā)率隨訪1 a,兩組各脫落1例。研究組復發(fā)4例,對照組復發(fā)12例,研究組復發(fā)率[8.70%(4/46)]低于對照組[26.09%(12/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42,P=0.028)。
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病情嚴重,患者多伴發(fā)情感障礙、行為障礙、思維障礙等,使用藥物療效明顯。利培酮能提升外周血5-HT3A基因表達水平,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6]。分散內觀認知療法主要通過患者回憶自身所作所為,進行自我檢討,以使其內省自身問題,比較自己對自己的慈愛、自己對他人的沖撞,取得自我分析效果,從而不斷改善人格特征,且不受時空限制,能依照患者需求選擇合適場合與時間,可減少對其工作與生活的影響,易于患者接受,增強治療依從性,從而達到治愈目的[7]。朱德超[8]指出,給予男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分散內觀認知療法聯(lián)合藥物治療,可糾正不健康認知,增強依從性,降低復發(fā)率。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8 d后,研究組PANSS量表激活因子評分低于對照組,ITAQ評分及數(shù)字序列、符號編碼、記憶情況、語言流暢情況等方面BACS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分散內觀認知療法聯(lián)合利培酮應用于男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可有效消除影響康復不良的因素,提高自知力。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是患者慣性思維模式、非理性認知得以矯正。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治療依從性多受自知力不足、缺乏對藥物治療重要性了解、藥物不良反應等影響,進而導致復發(fā)。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分散內觀認知療法聯(lián)合利培酮應用于男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可降低復發(fā)率。原因可能為治療后患者錯誤認知得以糾正,逐步改善不健康行為、不良情緒,有效控制病情,從而降低復發(fā)率。
綜上,分散內觀認知療法聯(lián)合利培酮應用于男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可有效消除影響康復的不良因素,提高自知力,促進認知功能恢復,降低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