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好,蔣小平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安徽 合肥230601)
歷史上浙江地區(qū)戲曲創(chuàng)作十分興盛,從元代到清代,涌現(xiàn)出大量的文人戲曲家。裴雪萊在《清代戲曲家地理分布的可視化呈現(xiàn)與闡釋》一文之中運用可視化的手段對清代各地區(qū)的戲曲作家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清代曲家分布總量最高省份是江蘇,其次浙江、安徽、山東等省;密集度最高的府是蘇州,其次是杭州、嘉興、常州、無錫和紹興等府?!盵1]可見,清代浙江地區(qū)的戲曲創(chuàng)作十分繁盛。清代浙江籍文人曲家,在地區(qū)分布上杭州、嘉興、湖州及湖州等較多,又以杭州最為突出,而浙西南地區(qū)的曲家相對較少,張道作為晚清浙江錢塘著名的文人曲家,所創(chuàng)作的戲曲作品《梅花夢》在當時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目前,學界對于《梅花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梅花夢》作為“馮小青題材戲”的一種與歷代以來其它馮小青題材戲曲作品的比較上,對于《梅花夢》的作者張道的生平及其交游的關注相對較少。以下即對張道的生平、身世及交游進行初步的探討。
張道(1821-1862),浙江錢塘人,字伯幾,號少南,別號劫海逸叟、云泉樵孫。張道存世的戲曲作品《梅花夢》署名“劫海逸叟錢塘張道填詞”,可知“劫海逸叟”即張道的別號。而以往的戲曲類工具書,如齊森華《中國曲學大辭典》、么書儀《戲劇通典》、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程華平《明清傳奇編年史稿》、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等工具書中對于張道生平的介紹都相對較少。
徐世昌在《晚晴簃詩匯》中收錄了張道所作的部分詩歌,并且對其有這樣的一段文字介紹:“張道,原名炳杰,字伯幾,又字少南,錢塘人。諸生。有《漁浦草堂詩集》?!盵2](P6959)這段文字成為后世戲曲、文學工具書著錄張道生平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筆者近期在陜西省圖書館發(fā)現(xiàn)清光緒十九年(1893)長沙學院刻本《等閑集詩鈔一卷》,署“張敬謂”撰。在此詩集的首頁,筆者發(fā)現(xiàn)上面還有“年再姪吳大澂署檢”字樣,此外,此詩集前有張敬謂好友陸璈所作序言。據(jù)潘衍桐《兩浙輶軒續(xù)錄》卷37載“陸璈,字云九,仁和諸生?!盵3](P685)而在清光緒年間汪文炳所作《富陽縣志》之中則有“陸璈,字云九,私淑桐城文學,治古文甚勤”[4](P337)的記載??梢?,陸璈也是一位精通古文的文人。在陸璈為《等閑集詩鈔》所作的序言中,為我們提供了有關張道家世的一則重要信息。序言云:“道光庚子之夏,余友張君南園以疾卒于家,其子少南昆季謀所以不朽?!盵5]這里所提到的“其子少南”與張道的號“少南”一致,可知“張敬謂”為張道的父親。此外,筆者在天津市圖書館所藏張道所著的《蘇亭詩話》為清光緒十九年錢塘張鴻儀長沙學院刻本,發(fā)現(xiàn)其中有鐘學聚所作序言,其中提到“此蘇亭詩話為初寫本,哲嗣子虞以 原稿漶”。[6]筆者在唐文治的《唐文治自述》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段材料:“榜發(fā),余挑取謄錄,房師為張子虞先生,名預,浙江錢塘人……先生有《張子虞先生墓表》。”[7](P18)天津市圖書館所藏《蘇亭詩話》第三冊最后有“男預??钡淖謽印=Y合以上幾點可以確定張子虞即張道的兒子張預。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張道的家世情況,張道之父為張敬謂,其子為張預。張道祖籍在浙江錢塘定山南鄉(xiāng)張家村。張道在其所著的《定鄉(xiāng)小識》中記載了自己家族先輩的來歷:“宋季,先少傅越國公殉節(jié)崖山,公子隱姓名溷跡樵父,遁居于湖埠玉泉山、太湖山中,至死足不入城市。”[8](P305)可見,張道是宋末越國公張世杰的后人。
張道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辛酉之變?yōu)榻?,分為前后兩個時期。辛酉之變前,張道沉迷于著書立說,創(chuàng)作有《漁浦草堂詩集》《南翁文集》《影香詞》《雪煩詞》《蘇亭詩話》《甌巢詩話》《甌巢閑筆》《唐浙中長官考》《<舊唐書>疑義》《定鄉(xiāng)小識》《臨安旬制記》等著作。辛酉之變后,張道灰心至極,創(chuàng)作明顯減少。據(jù)相關文獻記載“嬰亂以后,文獻雕喪。不肖弇陋,又瘁饑驅,網(wǎng)羅無暇”。[10]這一時期僅有《梅花夢》傳奇存世,無其它作品問世。關于張道的生平經(jīng)歷,根據(jù)目前筆者所掌握的相關材料可知,張道一生未出仕,早年居住在城南定山,以讀書著述為樂事。同治元年,丁母憂,遭受政治上與親情上的雙重打擊,一病不起,享年42 歲。洪尚之在《三江兩岸歷史人物》[9]中對張道的人生經(jīng)歷有詳細的介紹,此不贅述。
張道作為晚清著名詩人、戲曲家以及文學評論家,一生著述頗豐。張道一生雖未出仕,但與其交往的文人數(shù)量眾多。在張道的戲曲作品《梅花夢》中收錄了參與唱和的九位文人的30 余首題詞。這些題詞充分反映出在清末咸同時期,文人之間獨特的情感特征。此外,張道的《漁浦草堂詩集》中也有不少反映他與當時文人交往的作品。通過這些作品我們能考證張道的交游活動。
《梅花夢》創(chuàng)作于辛酉之變前。在辛酉之變中,張道所創(chuàng)作的書稿被戰(zhàn)火損毀。張道在《梅花夢》傳奇前的自敘有云:“去冬避難出走,老屋被焚,積書與余他著太半燼焉。此編以藏石樓獲免。然浮沉泥污中者,凡二百余日,而后復歸于余?!盵10]在張道開始創(chuàng)作《梅花夢》這部傳奇作品之時,便先后有數(shù)位友人為其作品題詞?!白韵特S庚申年(1860)《梅花夢》校譜訖,至光緒甲午年(1894)長沙饒智元作《無題》七絕兩首為止,約三十余年間,有9位文人共創(chuàng)作30余首詩歌、散曲。”[11]除去張道本人外,還有8位與其交往的友人為其作品題詞。這8位文人分別為錢塘王堃、無錫秦緗業(yè)、仁和譚獻、全椒薛時雨、錢塘王起彥、侯官李家瑞、長沙饒智元、錢塘張景祁。加上前面所述的黃燮清,共9人。下面考察這9個人與張道的交游情況。
1.黃燮清
如前所述,張道在《梅花夢》自敘中,提到自己與黃燮清交往的情況?!坝秃{}黃燮清正譜,其女夫宗君子城又余友也,而數(shù)訪不得耗,……而知音如黃先生,則已聞矢節(jié)蕭山矣。”[10]可見,張道與當時的著名戲曲家黃燮清友誼之深。
黃燮清(1805-1864),原名憲清,字韻甫,又字韻珊,號繭情生、吟香詩舫主人、兩園主人等。浙江海鹽人。著有《倚晴樓詩集》十六卷,《詩余》四卷、《樂府(傳奇、雜?。菲叻N,選刻《國朝詞綜續(xù)編》二十四卷等。
除了張道在《梅花夢》自敘中提及與黃燮清有過交游外,筆者在黃燮清的《倚晴樓詩余》中又發(fā)現(xiàn)一首詞《高陽臺》(同張松溪、許季眉乃常湖舫餞秋,時松溪將客袁浦,余亦有歸意)。這首詞作證明黃燮清曾經(jīng)與友人一同前往過袁浦。結合前面對于張道祖籍的考證,張道祖籍在浙江錢塘定山南鄉(xiāng)張家村,清末屬于袁浦龍池村??梢姡S燮清曾經(jīng)到過張道生活居住的袁浦一帶。因此,筆者根據(jù)這一線索大膽推測,兩人之間關系不會疏遠。
2.王堃
王堃(1815-1887),字厚山,號小鐵,王文治曾孫,錢塘(今杭州)人。著有《易薈》《詩腴》《書偶》《春秋說》等,皆毀于戰(zhàn)亂而失傳。今僅存《自怡軒詩存》。
王堃為張道《梅花夢》題詞三首絕句,具體如下:
倩女芳魂洛水神,梅花萬樹夢中身。從來好事多磨折,偏是才人與美人。
西湖驚破舊鯤弦,老死詞人子野仙。留得新聲同寄慨,一回拍調一悽然。
我亦傷心感亂離,苦吟撚滕幾莖髭。當年老友全雕謝,雨鐵風流更問誰。[10]
從這段題詞中,可以看到王堃對張道的傳奇作品《梅花夢》評價極高,也可以說明王堃與張道之間友情的深厚。
3.秦緗業(yè)
秦緗業(yè)(1813—1883),字應華,號淡如,江蘇無錫人。太學生。少承家學,工詩詞古文,善書畫,著有《虹橋老屋遺稿》、《西冷酬唱集》十五卷、《平浙紀略》十六卷、《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補拾》六十卷、《浙江忠義錄》十卷等。
秦緗業(yè)為張道的傳奇《梅花夢》題詞六首七言絕句,現(xiàn)摘錄如下:
一枝彩筆為傳神,想像羅浮夢里身。此曲當時問誰識,漁翁樵父老山人?!菚郧逄撋饺思皾O樵為起結
漫將苦調譜哀弦,雨妒風欺萼綠仙。自古還魂本無銜,從今讀曲益凄然。
變相勝佗圖地獄,新詞費汝撚霜髭。而今妒女津頭過,惡浪顛風知為誰?!杏信写滓徽?/p>
放鶴亭邊認草萊,荒邱未化劫余灰。秋英可與寒香似,累我年年蓄酒回?!律叫∏嗄够蛟剖枪葘W使葬其小婢秋英處
打破情關莫問天,悲歡離合等云煙。何須更辯真和假,事事逢場作戲然。
名士美人同薄命,人間天上總銷魂。一編也歷華嚴劫,重新挑燈細細論。[10]
這六首七言絕句,內(nèi)容大多圍繞張道創(chuàng)作的這部戲曲作品,有的稱贊其作品有極高藝術性,有的感嘆劇中人物的命運,充分反映出秦緗業(yè)與張道之間的深厚友誼。
4.薛時雨
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nóng),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nóng)。安徽全椒人。自幼專攻詩文,博覽群書。咸豐三年,時雨和仲兄薛春黎同登進士第,第二年授浙江嘉興知縣,曾官杭州知府。著有《藤香館詩刪存》、《藤香館詞》、《西湖櫓唱》、《江舟欺乃詞》及《札禮》若干卷。
薛時雨與張道交往十分頻繁。薛時雨不僅為張道的《梅花夢》題詞,更為其《漁浦草堂詩集》作序,可見兩人友誼之深厚。薛時雨為張道《梅花夢》題詞有七言絕句四首、七言律詩六首。其所題七言絕句四首,現(xiàn)摘錄如下:
妒女津頭浪不停,何如不嫁惜娉婷。只今譜作梅花夢,見著梅花吊小青。
總是人天未了因,飛花墜溷與飄茵。何能一滴楊枝水,度盡寒閨搵淚人。
清歌便可付黎園,翦盡新詞接宋元。好與天池道人說,寫哀此亦四聲猿。
跌宕才華值亂離,舊時庭館已無遺。劫灰撥盡楹書在,珍重人間絕妙詞。[10]
以上四首詩,有的交代劇作的基本內(nèi)容,有的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有的則是對張道《梅花夢》進行評價,足見薛時雨與張道關系之親密。
5.王彥起
王彥起,生卒年不詳,文治曾孫,堃三弟,原名起,字硯香,錢塘人。咸豐己未舉人,曾官會稽教諭。著有《鐵硯齋詩草》《凈綠軒詞》《花間小集樂府》等。
如前文所言,王堃與張道交往頻繁,則其弟王彥起與張道相識也在情理之中。王彥起為張道《梅花夢》題詞兩首七言律詩,著錄如下:
傷心樂府譜哀弦,換羽移宮意惘然。劫海才人桑梓恨,情天倩女畫圖禪。生成慧業(yè)原非福,訴盡柔腸倍可憐。我向孤山一憑吊,黃壚增感舊詞仙?!嗯c少南交最久遭亂后不復相見
熒熒墨淚灑詞場,重見風流玉茗狂。地下埋愁都是夢,人間療妒本無方。桃花命薄空悲妾,榴子心酸總怨郎。冷翠殘膏護遺稿,千秋韻事兩錢塘?!^頤道堂主人[10]
王彥起的這兩首律詩,點明了張道《梅花夢》的創(chuàng)作主旨,也交代了張道的個人經(jīng)歷。第一首律詩之后注釋“余與少南交最久,遭亂后不復相見”,充分說明了張道與王彥起之間交情深厚。
6.譚獻
譚獻(1832~1901),祖籍浙江仁和。原名廷獻,一作獻綸,字仲修,號復堂、半廠、仲儀(又署譚儀)、山?;?、非見齋、化書堂。著有《復堂類集》,《復堂詩續(xù)》《復堂文續(xù)》《復堂日記補錄》等。
譚獻為《梅花夢》題詞四首絕句,著錄如下:
難乞人間文字靈,秋墳鬼唱淚空零。名花都付閑風雨,豈獨傷心是小青。
前塵影事總茫然,淚點成珠玉化煙。愧我未參摩詰座,鬢絲低處一逃禪。
哀絲豪竹各銷魂,一片秋聲不忍聞。療妒奇方千古少,斷腸何止惜紅裙。
便從玉茗填新詞,秋菊春松各一時。十萬江南紅豆樹,根芽到處是相思。[10]
上述四首絕句,從不同的角度交代了《梅花夢》的故事主題、創(chuàng)作緣由以及個人的閱讀感受和藝術評價。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作者對主人公馮小青表現(xiàn)出同情的態(tài)度,是當時文人自憐的體現(xiàn)。這段材料也充分說明譚獻對張道《梅花夢》藝術成就的高度認可。
7.李家瑞
李家瑞,生卒年不詳,字香蘋,福建侯官人。道光年間諸生,性好旅游,愛吟詠,著有《停云閣詩話》、《蕉雨山房詩集》等。
李家瑞為《梅花夢》題詞兩首律詩,可見當時《梅花夢》作品的影響已經(jīng)超出浙江地區(qū),傳播到了鄰近的福建地區(qū)?,F(xiàn)著錄如下:
修到梅花負此身,塵凡小謫悟前因。癡心欲化望夫石,苦恨難填妒津睡。意迷亂離愁說夢,病容憔悴怕傳神。紫云易散垂楊老,風雨湖山泣美人。
獅吼河東笑季常,那堪郎署困馮唐。傳奇略仿桃花扇,說部新翻玉茗堂。幸喜干戈銷劫運,始知鐵石鑄心腸。陰差陽錯都休怪,此是人間療妒方。[10]
李家瑞的這兩首題詞,不僅表明他與張道交往密切,更為我們理解《梅花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其一,《梅花夢》之中的部分情節(jié)是化用了湯顯祖的作品。比如《梅花夢》第二十九出《判醋》即是對《牡丹亭》之中《冥判》一出的接受與化用。其二,《梅花夢》在情節(jié)結構上模仿了孔尚任《桃花扇》的布局。有學者說:“蔡毅所著的《中國古典戲曲序踐匯編》中記載著民間文藝學家李家瑞的《梅花夢·題詞》。其中著重通過例證講解了《梅花夢》的上、下卷首尾四折有刻意模仿《桃花扇》的痕跡,但在揭示與升華主題的能力方面不及《桃花扇》深刻?!盵12]
8.饒智元
饒智元,生卒年不詳,字石頑,一字珊叔,長沙人,官至中書舍人。曾游歷歐洲各國,著有《明宮雜詠》《十國雜事詩》等作品。
饒智元為張道《梅花夢》題詞兩首絕句,摘錄如下:
牢落遺編四十春,桐陰浣誦暗傷神。湖云江月年年在,愁見天涯莽戰(zhàn)塵?!孜缜镌嚠吂J蔷帟r有倭警
風濤鳴咽赴鯤絢,回首孤山意惘然。嶺上寒梅三百樹,落花如雪葬嬋娟。[10]
這兩首絕句中,不僅可以看出饒智元與張道之間深厚的友情,也可以看出饒智元對張道傳奇《梅花夢》的高度評價。
9.張景祁
張景祁(1827-1900),原名左鉞,一作祖鉞,字孝威,后自字蘩甫,或作蘩圃,一字韻梅,一作蘊梅,別號新蘅主人,浙江錢塘人。著有《揅雅堂集》、《新蘅詞》九卷、《秦淮八詠》等行于世。此外,《臺灣詩鈔》卷亦六載其《臺灣紀事詩》八首、《臺疆雜感》十首。
在八位為《梅花夢》題詞的友人之中,張景祁是最為特殊的一位。他并沒有采取一般詩、詞的題詠方式,而是為《梅花夢》題寫了一套曲[南越調]。這套曲共包括[小桃紅]、[下山虎]、[五韻美]、[五般宜]、[山麻稭]、[黑麻令]、[江神子]、[尾聲]八套曲。這套曲交代了《梅花夢》這部傳奇的情節(jié)、主題以及主人公的命運,成為重要的閱讀提示。如[下山虎]這支曲“西陵松柏,結箇芳鄰。不合紅塵墮,蘭閏現(xiàn)身。為甚藕孔,心苗梨渦,臉暈只博得繡佛。幢前香自熏死,纏綿心一寸活。煎熬愁十分,別院東風,很鶯嬌燕瞋早不,道西子湖波是妒女津。”[10]可見張景祁精通音律,是張道的知己友人。
《漁浦草堂詩集》是張道詩集的匯編,共四卷,由其子張預整理。在這部詩集中也有不少反映張道交游情況的材料。
1.徐榮
徐榮(1792—1855),原名鑒,字鐵孫(一作鐵生),先世湖北監(jiān)利人,后移家遼東,隸漢軍正黃旗,駐防廣州。歷任紹興、杭州知府。博通經(jīng)學與史學,尤其擅長考據(jù),工于隸書,擅長畫梅,著有《懷古田舍詩鈔》等。
張道與徐榮交往密切。張道的《漁浦草堂詩集》中有多首作品都提及了徐榮。如這首長詩《長歌題徐鐵孫太守·榮懷古田舍詩集》有云:“老髯驂鶯八百秋,眉山冷翠浮云浮。萬古詞場少雄伯,龜聲蚓窮紛啾啾。元精間世必一發(fā),奎宿光芒耿斗牛。嶺海山川偉人出,重令玉局張風流。太守今破老吐放,豪聲震晴昊鏗鐘。伐鼓海天空浮響,淫哇盡推倒奇譎……。”[14]從中可見,張道對徐榮詩詞創(chuàng)作評價之高,也道出徐榮與張道兩人友誼之深厚。除了這首長詩外,張道還作有《徐鐵孫太守借備杭郡》等作品,兩人關系之密切并由此可見一斑。
2.鐘學聚
鐘學聚,字蓮裳,生平經(jīng)歷及著述不詳。鐘學聚曾經(jīng)為張道的《蘇亭詩話》作序,可見兩人之間有過交往。筆者在整理《漁浦草堂詩集》時,又發(fā)現(xiàn)了一首張道贈答鐘學聚的作品,《次韻鐘蓮裳學聚見懷》有云:“野鶴秋心滯一鄉(xiāng),暫來浪跡汞爐旁。多君靜氣饒風格,到此清談坐晚光……詩卷料誰傳老鐵,美人知己隔秋河。不期舊雨支節(jié)過,狂喜春風倚樹歌。把臂詞壇今而汝,敦槃牛耳共摩挲……”[13]除了這首詩歌之外,張道還有《懷鐘蓮裳》,表達了對好友鐘蓮裳的懷念之情。可見在張道眼中,鐘學聚是難得的知己。
3.周玉麒
周玉麒(1804?~1875),字韓城,長沙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鴻臚寺卿,督理浙江學政,曾主持浙江鄉(xiāng)試。著有《思益堂詩賦》4卷、《家訓》1卷等作品。
周玉麒后期遷居杭州。因此,周玉麒與張道的交往主要在周玉麒擔任浙江學政時期。在《漁浦草堂詩集》中有一組《東周蘭友玉麒》,作品前有序言:“蘭友避地入鄉(xiāng),僦居鄰村?;萑煌黝櫍@喜話舊。閱日報訪,出新詩示余,有時違生悔成名晚?!盵13]可見,在這段時間,兩人來往十分頻繁。在此期間,張道還寫有《早翻爭下第先之句身世之感殊遇同悲也》,感慨自己與周玉麒相似的身世,可見兩人友誼之深厚。
4.吳鐘駿
吳鐘駿(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聲,號晴舫,一作狂訪,江蘇吳縣(今蘇州)人。道光十二年壬辰科狀元,著有《悟云書屋詩文集》等。
吳鐘駿與張道年齡相差30 多歲,但這絲毫不影響兩位詩人之間的交往,可以說是忘年交。在《漁浦草堂詩集》中有一首張道悼念吳鐘駿的詩《吳崧甫鐘駿師之喪至自閩中》:“君子感知己,一顧伸千秋。孫陽肯垂盼,氣象增驊騮。斯人茍不作,悲嘶雙淚流。不見眉山蘇,心折廬陵歐……”[13]可見在張道的心中,吳鐘駿是一位知己好友。對于吳鐘駿的離世,張道感到十分悲痛,足見兩人友誼之深厚。
5.徐同善
徐同善,生卒年不詳,字公可,漢軍旗人。廣州駐防四川試用通判。著有《小南海詩集》等。
徐同善曾經(jīng)避亂于浙、贛、鄂、蜀十余年。因而,與當?shù)氐奈娜私煌l繁。張道亦有《次韻徐公可同善見贈》《讀徐公可金縷曲》兩首作品?!洞雾嵭旃赏埔娰洝吩疲骸盁焿m滿眼入愁多,燒燭空看短劍磨。戍鼓難消名士酒,新詞合付侍見歌。生涯知己親朋少,貧賤如予老大何。且約漁兄喚漁弟,青衫不惜換青蓑?!盵13]可見,兩人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超出了一般朋友,儼然是知己之交。
6.薛時雨
如前所述,薛時雨與張道的交往十分密切。薛時雨為張道《漁浦草堂詩集》作序,張道與薛時雨也經(jīng)常有詩詞唱和。在《漁浦草堂詩集》中有一組《題薛慰農(nóng)明府時雨詩冊》七言絕句。從這組詩歌可以看出薛時雨與張道之間非同一般的友誼。
《漁浦草堂詩集》是張道的詩集,其中一些作品記錄了張道與多位同時代文人交往的情況。除了以上六位詩人,張道還與徐淥庵、端木叔繌、周敏生、徐五丈、廬正珩、沈肖云等多位同時代的文人有過交游活動,但由于材料短缺、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再一一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