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麗
【摘要】本文重點討論了有關小學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具體策略,將生活化的元素真正融入到教育方法、教育內容以及教育作用中去,從而達到提高小學德育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所謂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必要的生活情境,以此開展教學互動,讓學生去感悟、回憶生活,從而激發(fā)他們參與課堂教學及討論的熱情,并將有關的德育知識內化為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學習。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經歷和經驗來指導自身的學習,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從而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小學德育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德育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要想在小學德育課中實現生活化教學,教師一定要徹底廢除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德育教學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聽講做筆記。二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用實際行動來體會道德的價值。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這樣他們能夠在自由的時空中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家校聯誼來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有些家長說小孩在家里經常頂撞父母,這就是不尊重父母、過分溺愛小孩所產生的結果。因此教師可以在未來的德育課中增加孝順父母的教學情境,開設以“孝順父母一日行動”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主題實踐活動,將德育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德育知識的魅力。
(二)小學德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道德榜樣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教師要善于挖掘小學生生活中的道德榜樣。雖然課本中的道德榜樣很多,但是他們大多是年代久遠,小學生們很難理解和體會到當時的生活場景。教師可以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fā)現榜樣,比如某個學生雖然沒有值日任務,但仍然參與打掃教室衛(wèi)生,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學生的事例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零距離地體會到德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除此之外,教師很有必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德育教學情境,因為它能夠引導德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角色扮演,讓他們在扮演過程中悉心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動,從而讓生活中的現象在課堂中還原。
(三)小學德育教學作用的生活化
生活,不僅是小學生體驗的主要源頭,而且也是檢驗他們學習成果的有效平臺。教師在小學生德育生活化發(fā)展進程中,要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生活現象,用心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建立良好的道德觀念。比如,在講保護環(huán)境時,為了強調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會。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戶外,到操場附近觀察植物,讓他們欣賞綠色的同時說說植樹造林的益處。
總之,將德育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已經成為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一種有效手段,讓德育教學內容當成學生的生活準則,這樣就能達到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對德育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改革,讓德育教學作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的德育工作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冬英.淺談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實施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