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鑒
早就聽說北京有一座年代久遠的石佛,我在《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都城——北京》大型圖冊上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即刻被這尊充滿神韻的石佛震懾住了,它實在是太完美了,我相信每一位見到它的人,都會被它的美所傾倒,都會被它的神韻所感染!
北魏石佛雕刻精美絕倫、施彩艷麗,給人視覺以美的享受。而《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都城——北京》的解說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希臘藝術和印度佛教混合而成的犍陀羅石刻藝術正式在北魏時傳入中國并形成高潮。通高2.2米的太和佛像方圓豐潤,形態(tài)自若,體現(xiàn)了這種藝術的影響。這尊佛像又具有自身的珍貴之處,它是按鮮卑族魏孝文帝自己的模樣雕刻成的。如此寫實的手法,在中國古代藝術中極為罕見?!?/p>
帶著美好的希冀,正是果實累累金秋時節(jié),我們一行5人騎車直奔鳳凰嶺。幾經周折我們終于見到了這尊北京石佛之鼻祖,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它被安置在一座極為精美的石室里,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雖歷經1500多年,天然顏料依然濃艷,讓人不得不對北魏時期的先人充滿崇敬與欽佩!
北魏太和造像的
藝術價值與有關記載
佛像赤腳立姿,由一整塊橢圓形的花崗巖雕刻而成,身高1.65米,站在在半米高的蓮花臺座上,通高2.2米。佛像面部豐滿、端莊、慈祥,神態(tài)自如,袒胸露足,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曲肱胸前;斜披袈裟,袖口垂地;下系羊腸大裙,衣褶凸凹分明,顯示出造像者極高的技藝。背光上分層刻有忍冬紋,身旁及頭部周圍有吹、拉、彈、唱歌舞伎、樂天31尊,形態(tài)生動,惟妙惟肖。佛像后面雕刻有12排124尊小佛,最小佛像僅有4厘米高。石像下面有“太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閻惠端為皇帝、皇太后造像”字樣,為我們提供了造像的確切年代。北魏太和十三年即公元489年,距今正好1520周年。統(tǒng)觀石佛,用天然顏料,雖歷經千年周身不失當年風采,堪稱一絕。
從造像風格來看,它應同山西云岡石窟同屬一個時代(云岡石窟始鑿于北魏興安二年即公元453年,大部分石窟完成于太和十九年即公元495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這個時期正是希臘藝術與印度佛教混合而成的犍陀羅石刻藝術傳入中國并形成高潮期。這尊佛像正是融合了東西方藝術之精華的代表。
石像造于太和十三年,據歷史記載:獻文帝(拓跋弘)信佛教,輕功名,薄富貴,皇興五年(471年),讓位于元宏,但實權仍由獻文帝掌握。承明元年(476年)六月,馮太后毒死獻文帝,臨朝稱制。太和十四年九月馮太后死,孝文帝元宏理政。太和十三年正是太皇太后主持朝政期間。
常富春、耘夫所著的《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有如下記載:“循石刻造像旁山路上行四五里,有大、小黑山,山北邊有古石窟,名照明洞瑞云庵,明代石碑記載這里原是古道場……據元代史書《析津志楫佚》記載:北魏太和年間曾造石窟寺,‘因山以為室,即石以成像。金代曾加以重修。”是否這明照洞跟石窟寺有些關系呢?是否那尊石佛原來就供奉在此處石窟之中呢?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希望有興趣者來這里訪古探幽,尋根問底。最后還應該提到的是,這尊石佛為什么能夠保存這么久而又保護得這么好,竟然一點都沒有損壞?這要歸功于車耳營的人民。
20個世紀30年代末,這里曾經發(fā)生一件事情:一天,一個外國人帶著翻譯和警察坐汽車來到山下,然后乘“二人抬”來到車耳營,外國人通過翻譯向村里人講,想出錢買下這尊石佛。村里人說,這是我們村里的菩薩,我們天天要敬他,多少錢都不賣。在村里人堅持下,這個外國人沒有辦法,只有討個沒趣灰溜溜走了。不久,村里人就建下了這棟石頭房子把石佛保護起來,所以這尊石佛才能保存至今。
《妙峰山瑣記》載:“石佛殿在洞之西北,山門一,殿三楹,并東向,有咸豐三年石刻題名。殿中奉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閻惠端等造石佛一軀;背面下方刻有造像記?!?/p>
郝仲泉先生在《石佛殿補考》一文中,還談及關于石佛一些鮮為人知事情:“佛身高與人等……眉間嵌紫色寶石”,經查考,在民國期間,天津富商到妙峰山進香朝拜路過此地,曾多次提出購買石佛,看守人姚家未許,可能在此期間寶石被人盜走。石佛還有一點不容忽略,在其身兩側各有長方形穴眼兩個,傳說過去裝著翅膀,從京城運到聶各莊,靠人工抬走,原想運至黃普院瑞安庵,抬到車耳營村西再也搭不動了,便在該村落了戶。在抬搭過程中,不小心將翅膀碰掉了,甚為可惜?!?/p>
北魏太和造像的失竊
1998年,我聽說3月25日北魏太和造像失盜,令我十分震驚,如此巨大的石佛居然失盜,簡直難以讓人相信。我憂心如焚,心情十分沉重,那些日子石佛時常牽動著我的心,甚至睡不好立不安,那可是北京石刻藝術之瑰寶??!堪稱國寶。
據張揚撰寫的《北魏太和造像失竊記》載:1998年3月25日上午,海淀區(qū)聶各莊車耳營村的姚志明報案,姚家已看守了4代的北魏太和造像被盜。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市公安局立即組成專案組,經過現(xiàn)場勘察和走訪附近居民了解情況。圍繞著北魏太和造像,公安人員展開了漫長、枯燥的勘察、甄別工作,偵查人員詢問了上千人,鑒別了數(shù)百輛客貨兩用車。經過3個多月的布局和暗訪,9月27日,刑警們得到線索,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格,出手一尊破碎的石佛像,幾個月的艱苦工作終于沒有白費。
經犯罪嫌疑人事后交代,幾人為掩人耳目,從河北定州雇了一輛客貨兩用車,3月20日星夜開往北京,到海淀聶各莊車耳營村后,輕而易舉就將大佛盜出,由于佛像太重,在盜竊過程中,石佛被摔成5塊。幾人連搬帶拉將佛像運往河北,到曲陽附近的新樂縣后,又將大佛裝在一輛拖拉機上,上面蓋滿了沙子,直接開進犯罪嫌疑人陳孟星家,陳將大佛埋藏在了自家院子里。
1998年9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刑偵處副處長閻偉、刑偵處二大隊長騰浩,帶著已被摔成5塊的北魏太和造像,從河北曲陽匆匆趕往北京。至此,本市一樁特大盜竊盜賣文物案宣告?zhèn)善平K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