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艷花,郭浩乾
(寧夏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寧夏750004)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其臨床經驗以及病人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1]。國際護士會于2012 年呼吁推廣循證護理實踐,以縮短證據和實踐的差距[2]。循證醫(yī)學和循證護理的實施,可顯著優(yōu)化衛(wèi)生資源配置,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推動護理學科的發(fā)展。有學者提出,循證護理應從教育入手,加強循證護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在臨床工作中開展循證護理實踐的能力[3]。我國循證護理教育起步較晚,各高校循證護理課程的開課時間、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不盡相同[4]。為更好地開展循證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現(xiàn)對國內循證護理學課程教學相關研究進行系統(tǒng)分析,探討不同學歷層次授課對象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特點。
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CNKI)和萬方數(shù)據庫,檢索時間為各庫建庫至2019 年12 月20 日。檢索策略:分別以循證護理、循證護理學、教學、授課等為檢索詞進行題目或摘要檢索。將兩大數(shù)據庫檢索獲得的文獻導入Endnote X8 進行排查,篩查并剔除重復、不相關文獻。文獻納入標準:研究的主題為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或教學方法;研究類型不限。排除標準:會議通知、征文通知、綜述、短篇報道以及與期刊論文內容重復的學位論文等。
在對排查后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全文閱讀的基礎上,擬定信息提取表,內容包括第一作者、發(fā)表時間、研究開展的地區(qū)、文獻類型、教學對象、課程性質、學時數(sh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資料。由兩位研究者根據信息提取表內容,詳細閱讀納入的研究文獻并提取相應信息。在歸類時,當文獻涉及多項研究主題時,對其主要研究內容進行歸類,每篇文章僅歸類1 次。量化資料采用Excel 軟件、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對文獻信息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文本信息采用歸納法總結。
3.1 文獻篩查結果 通過題目或摘要共檢索到相關文獻733 篇,依據文后參考文獻追溯補錄文獻2 篇,再經查重、閱讀摘要和全文排除與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或教學方法不相關的文獻,最終納入19 篇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具體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檢索篩選流程
3.2 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研究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納入19 篇研究,納入研究清單及基本信息見表1。因篇幅限制,未提供排除研究清單。關于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研究的文獻最早發(fā)表于2003 年,授課對象以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居多,課程性質以選修課為主,學時數(shù)為8~54 學時,其中以36學時居多。按照教育論文類型分類,以專題研究的實驗研究報告居多。具體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基本信息
3.3 不同學歷層次授課對象的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分析
3.3.1 ??蒲C護理學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
以專科生為授課對象的循證護理學教學研究較少,僅有3 篇文獻,均為非必修課,其中1 篇明確報告是選修課;開課學時數(shù)為18~26 學時。教學目標有兩個標準,均包含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并且以達到基本的循證護理認知和信息查詢技能為主要目標。教學計劃有18 學時和26 學時兩種教學內容安排;學時分配以確定循證問題、查找證據和證據評價、實踐練習占比較大,均在70%以上;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考核內容以技能為主;考核方法有量表法、實例練習作業(yè)和撰寫綜述等。見表2。
表2 ??蒲C護理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
3.3.2 本科循證護理學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
以本科生為授課對象的循證護理學教學研究共有3篇文獻,以選修課為主;開課學時數(shù)為17~24 學時。教學目標的設置有基于布魯姆目標分類法、以能力為主和基于教學內容3 種,后者居多,涵蓋了知識和技能兩方面目標。教學計劃有18 學時和26 學時2 種教學內容安排,其中26 學時有兩種教學計劃方案。總體而言,18 學時的教學計劃以理論講授為主,26 學時的教學計劃實踐比例占30%以上,內容以確定循證問題、查找證據和證據評價為主。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運用了案例分析、PBL 教學和小組討論學習等??己藘热菀约寄転橹?,采用循證護理實踐報告和量表法考核。見表3。
表3 本科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
3.3.3 研究生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
以研究生作為授課對象的循證護理學教學研究共有8 篇文獻,以必修課為主;開課學時數(shù)為48~54 學時。針對學術學位和專業(yè)學位分別有相應的教學目標,學術學位的教學目標為教學內容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專業(yè)學位強調以能力導向的整合性教學目標。相應地,專業(yè)學位的實踐學時也較學術學位大幅增加。教學方法主要有線下課堂教學與混合模式教學兩種,考核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有理論考核、線上教學考核、小組學習作業(yè)和個人作業(yè)等多種形式。見表4、表5。
表4 研究生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類型、學時、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表5 研究生循證護理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考核內容
隨著循證護理的發(fā)展,我國循證護理實踐和循證護理教學方法在其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大幅提升,但對循證護理學課程的教學研究相對較少。循證護理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11]。因此,本研究全面分析了國內不同學歷層次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旨在為循證護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提供參考。
4.1 不同學歷層次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特點 專科、本科到研究生層次,循證護理學的課程類型由選修課過渡為必修課,學時數(shù)顯著增加;教學目標由掌握一定的循證護理知識及信息查詢技能提升至能夠實施和傳播循證護理。多項研究表示,學生在接受循證護理學課程學習前,應具備臨床流行病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文獻檢索和專業(yè)英語等基礎知識[7,12,22]。因此,該課程授課對象應以本科生和研究生為主。本科的教學目標應側重學生循證態(tài)度和循證意識的培養(yǎng),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課[11]。但是,關于本科生的開課時間存在爭議,有的學者建議在學生已基本完成臨床科目學習后開課,還有的學者建議在學習臨床課的早期[7,9,11]開課。綜合護理學本科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的特點,認為選擇在接觸臨床課程的中期開課更為適宜。以四年制護理本科為例,將課程設置在3 年級第一學期的下半學期。此時學生既具備了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儲備,又避免了與基礎醫(yī)學和護理專業(yè)課程學習的沖突,學生在學習時間和精力上能夠保障。研究生教學應以培養(yǎng)運用最新、最佳的證據開展循證護理實踐的能力為目標,專業(yè)學位均采用必修課形式開課,而學術學位可采用選修課形式開課。教學內容方面,研究生課程增加了知識轉化和證據的臨床應用知識;但在學時分配方面,個別研究完全為理論教學,學生也建議增加實踐練習學時[16-17,20,22];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對文獻質量的評價、證據的特征與分級、系統(tǒng)評價與Meta 分析、臨床實踐指南的評價和應用等部分知識掌握程度較弱[17,20]。據此,在教學內容設計和學時分配上,一方面應調整學時分配,增加證據的特征與分級、系統(tǒng)評價與Meta分析等重點內容的學時數(shù);另一方面,由于循證護理實踐性非常強,教學中應增加實踐學時,且至少應占總學時的1/3。
4.2 不同學歷層次循證護理學的教學方法 循證護理學教學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層面,主要有混合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案例教學法等?;旌辖虒W模式將線上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合,信息技術提供了跨越時空的學習平臺,也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我國目前發(fā)展高等護理教育的有效策略[21,24]。翻轉課堂通過專題講座、小組合作項目練習與匯報,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能夠強化循證護理知識,并提升學生在實踐中的自我效能[21,25]。循證護理案例教學法以案例介紹-分組討論-提出循證問題-檢索證據-評價證據-模擬應用證據的程序展開教學,以發(fā)現(xiàn)臨床情景問題為出發(fā)點,鼓勵學生探索基于證據的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啟發(fā)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23]??傮w而言,《循證護理學》教學方法的研究較為局限,特別是本科、??茖哟蔚慕虒W方法研究較少,亟待進一步探索針對不同層次授課對象的適宜性教學方法。
4.3 循證護理學教學實踐的局限性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循證護理課程教學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有待完善。首先,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學時數(shù)不夠、實踐機會少和教學內容編排不合適等問題,應針對授課對象的教育背景,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課程類型設置,特別是教學內容的編排、重點和難點知識的設計、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等。其次,教學資源方面存在缺乏針對本科、專科學生的教材、國內外護理專業(yè)信息資源和證據數(shù)據庫的可及性不足等問題??杉靶缘淖C據資源庫是循證護理實踐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期望中華醫(yī)學基金會(CMB)中國護理網能夠進一步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建立國內高校循證護理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校際互助式資源共享模式促進循證護理教育與實踐的發(fā)展。最后,大部分高校循證護理師資力量不足,這也是制約循證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因素之一。建議中華護理學會牽頭組織全國性循證護理師資專題培訓會,從循證護理學科發(fā)展前沿、教學方法和臨床實踐等方面對師資進行全方位、廣覆蓋的培訓,為循證護理人才培養(yǎng)夯實基礎。
國內針對???、本科和研究生的循證護理學課程設置體現(xiàn)了課程類型、學時數(shù)和教學內容的差異性,也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階梯式上升。以復旦大學為代表教學團隊,對研究生層次的循證護理教學開展了系列研究,特別是基于CMB 中國護理網的教學平臺建設和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預示著我國循證護理教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從全國范圍看,循證護理教學研究存在地域局限性;循證護理教育師資的培訓、教學資源建設以及針對不同層次授課對象的適宜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