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
相信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自我覺察的體驗,在那個體驗中,我們突然對自己的行為、感受、想法,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而當我們能夠察覺到這些,改變也更容易發(fā)生了。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個“我曾經(jīng)從自我覺察中獲益”的故事。
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吵架,很少關(guān)心我。在學校里,我有些陰郁,沒什么朋友。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缺愛的人,只有找到那種非常貼心、懂得包容的人,才能長久在一起。
大學后,我談過兩次戀愛,每次都是在熱戀期剛過沒多久便分了手。因為在爭吵中,我就會覺得對方?jīng)]辦法和我這樣缺愛的人走得很遠,他不是我所期望的人,還不如盡快分手。
畢業(yè)后我開啟了一段新戀情。三個月后,兩人又開始鬧小矛盾,我心里也開始想著要不要分手。
一天晚上,因為工作需要,我在家里硬著頭皮學視頻剪輯,學得很痛苦。學著學著,我突然想:從小到大,我也沒有好好學習怎么去和別人相愛??!總是幻想遇到能充分理解自己、包容自己的人,這太不現(xiàn)實了。
換了一種心態(tài)后,我和這一任男友到現(xiàn)在還在戀愛中,雖然有時也會鬧別扭,但關(guān)系比較穩(wěn)定?,F(xiàn)在我已經(jīng)明白,我是個曾經(jīng)缺愛的人,而這不可怕,努力找到愿意和我一起學習去愛的人就已經(jīng)很好了。
印象中,我好像不會和任何人起爭執(zhí),不管什么樣的人,我都能和他相處得很好。
當時我有個關(guān)系很好的閨密,她做什么都會拉著我。她是個很受歡迎的女孩子,長得漂亮,性格又開朗,和她形影不離讓我認識了很多厲害的人。我很享受那種社交圈,并且以為我也是其中一員。
直到有人和我說,我活得像那女孩的影子一樣。
起初,這句話讓我很憤怒。我在心里反駁說不是這樣的,可是那句話卻從此在腦海里揮之不去。更讓我害怕的是,這句話或許戳中了我的要害:原來一直以來,我都活得像個影子,不僅是那個女孩的影子,而是我身邊每一個人的影子。
我的人緣好,很多時候是因為她們喜歡和贊同自己的人相處。她們喜歡的不是我,而是被我認同的她們自己。而真正的“我”,則在一次次追逐別人對自己的喜愛中,只剩下一個沖別人微笑的外殼。
意識到這些的我,開始學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在意自己的喜好。有時我當著朋友的面表達自己的想法,會讓他們感到驚訝,而有些人認可我的變化,有些人變得疏遠。
但我對這些都能坦然對待了,與其讓所有的人都開心,不如學著去肯定和取悅自己。
我一直覺得互惠互利是友情的基礎(chǔ),總覺得自己得為別人做點什么,才有資格和人家做朋友。
讀碩士時,我和一個同學經(jīng)常相互答疑解惑,后來一起考博士,她考上了我卻沒有。之后,她提出幫我看材料、幫我聯(lián)系導師時,我都拒絕了。因為我覺得自己沒什么可以為她做的,沒資格接受她的幫助。
她直言我不識好人心。我很委屈,干脆坦白跟她說,自己面對她的幫助有多么不安,擔心自己無法償還。她驚訝片刻后問我:你把我當成什么人,又把自己當成什么人?
我忽然意識到,我的“互惠互利”的友情觀,其實是將自己和她都當成了工具,她并不是因為我的作用才跟我做朋友,而一直強調(diào)自己在友情中的作用的我,不僅貶低了自己的價值,還輕視了朋友的真心。
覺察到這件事后我釋然了,我嘗試著坦然接受朋友的好意,然后發(fā)覺,被接受了好意的他們也比以前更愿意對我好。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很“佛系”的人,總是一副不爭不搶的平淡模樣,不在意大家都很向往的成就。
學生時代,我成績一般,每次老師和父母試圖用“鄰居家的小孩”激勵我時,我很少感到羨慕或嫉妒。因為我覺得他們不過就是比我更努力一點罷了,想要趕上他們是分分鐘的事。
到了大學,我更自由了,開始經(jīng)常翹課,臨考研究生,才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競爭力。不過我也不沮喪,覺得如果不是自己“愛玩”、翹掉這么多課,我的成績肯定比他們好。
后來工作了,“佛系”的品質(zhì)依然追隨著我??吹接行┩缕疵影?、完成重要的項目,或是升職加薪,我告訴自己,我多努力些也可以的。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以前大學時期的教授聊天,提到最近要接一個項目,他對我說道:“你要對自己多一些信心,這個項目很適合你,相信你能把它拿下?!?/p>
聽到這句話,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在每一次選擇“不努力”的背后,都藏著我的恐懼和自卑。我害怕面對挑戰(zhàn),更害怕輸。一旦挑戰(zhàn)失敗,我就再也沒有“我要是努力一下也可以……”的借口了。在每一句“我也可以……”背后,我錯過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限制了自己。
幸運的是,在這次自我覺察之后,我終于敢于面對自己選擇的自由。下一次遇到挑戰(zhàn)時,我依然會感到害怕,但不一樣的是,我可能嘗試去挑戰(zhàn)一下。
因為我知道,挑戰(zhàn)雖然總是伴隨著失敗的可能,但克服恐懼、勇敢向前的我,已經(jīng)贏得了一場與過去的自己的戰(zhàn)役。
(摘自“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