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軼,單雪燕
(烏市友誼醫(yī)院手術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目前,對于同時患有老年性白內障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患者,為了順利完成眼底手術的操作,通常進行玻璃體切除術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去除加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為了能夠使患者的手術效率得到提高,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手術護理[1],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在我院進行玻璃體切除術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去除加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患者,對其采用手術室護理以后,對該護理方法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其中,研究報告如下。
在本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隨機對150例患者進行研究,并將其分為對比組和為觀察組(n=75),并分別進行常規(guī)護理方法和手術護理。其中,觀察組患者的性別比例為45:30(男: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7.43±5.11)歲;對比組患者的性別比例為47:28(男: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8.11±5.29)歲。以上對比P>0.05。
1.2.1 對比組
進行常規(guī)護理,首先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對患者的各項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檢查,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心理指導,告知相關的手術流程知識,并向患者家屬講解相關的自護措施。
1.2.2 觀察組
(1)術前護理:對患者進行相應術前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知識宣教等,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護理過程中,由于患者患有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以后,會產(chǎn)生焦慮、恐懼心理,為了能夠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可以通過心理輔導、一對一交流、聽音樂等方式,使患者能夠靜心[2]。
(2)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麻醉前護理,并由專業(yè)的護理人員在手術旁對患者解釋相關的麻醉流程,同時對患者進行術中的心理指導,并嚴格監(jiān)控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以防發(fā)生意外事件。
(3)術后護理:在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避光護理,避免患者受到強光的刺激,同時避免患者使用手機、電視等帶有輻射的設備,并使患者靜養(yǎng),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多食用含有粗纖維、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并定期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抗感染護理,定期更換紗布等[3]。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率、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進行分析。其中治療效率顯效的評價指標為:患者通過相應的護理以后,對相關病情、手術流程等有詳細的認知,配合度高。有效:患者通過相應的護理以后,對相關病情、手術流程等有一定的認知,配合度較高,術前、中、后期的各項指標基本穩(wěn)定。無效:上述均無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百分制評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為:SPSS 17.00;用百分數(shù)(%)和(±s)進行計數(shù),采用x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護理效率為9 6%(72/75),其中護理效率為顯效的患者有49.33%(37/75),有效的患者為46.67%(35/75),無效的患者僅有3例,比例為4%(3/75);對比組患者的總護理效率為78.67%(59/75),其中護理效率為顯效的患者有30.67%(23/75),有效的患者為48%(36/75),無效的患者有16例,比例為21.33%(16/75)。(x2=8.786,P=0.026)
對比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58.12±3.42)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76.26±4.09)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59.54±3.11)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8.12±4.09)分。(t=8.978,P=0.024)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是糖尿病的眼部嚴重并發(fā)癥,引起視網(wǎng)膜微血管的異常,導致缺血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繼而引起出血和視網(wǎng)膜脫離。對于同時患有白內障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需要同時進行白內障手術,因此術中操作多、手術時間相對延長。為了使患者在術中積極配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術后的并發(fā)癥,圍手術期的手術室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
綜上所述,針對在我院進行玻璃體切除術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去除加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患者,對其采用手術室護理以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效率,使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