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跟腱病的治療,富含血小板的血漿(PRP)和針刺(DN)在減輕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卓有成效。這項研究比較了這兩種干預措施對非附著點跟腱病變的療效。
受試者為病程在3個月及以上的非附著點跟腱病的患者。入組時評估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和擬人化數(shù)據(jù),以及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和肌腱的超聲檢查。PRP組使用21號針頭向肌腱注入5 ml 2%的甲哌卡因,將自體PRP注入損傷最嚴重的部位置,然后在該部位的近端和遠端,注入總計4~5 mLPRP。以1周為間隔進行3次注射。干針針刺組使用21號針頭,每周一次在跟腱上進行多次縱向穿刺,持續(xù)3周。在第二次治療后,建議患者每日進行離心訓練和牽伸,持續(xù)至少3個月。預后評價包括維多利亞運動學院跟腱評分問卷(VISA-A),并通過0~10厘米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疼痛。
完成整個研究的受試者在PRP組為46例,針刺組為38例。從入組到3個月和6個月的隨訪,PRP組的VAS-A評分分別為49.7、63.7和68.4(P=0.04),而針刺組分別為50.8、62和64.8(P=0.13),在任何隨訪時間點兩組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6個月時,兩組之間的VAS疼痛評分和滿意的患者數(shù)也沒有差異。
結論:這項針對跟腱病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治療與富含血小板血漿治療的結果之間無顯著差異。
(樊蘊輝 譯)(陸蓉蓉審譯)
Abate M, et al. Platelet Rich Plasma Compared to Dry Need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Non-Insertional Achilles Tendinopathy. Phys Sportsmed, 2019, 47 (2): 232-237.
中文翻譯 由WHO 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武漢)組織
本期由復旦大學華山醫(yī)院 吳毅教授主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