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家庭優(yōu)越的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說:“現(xiàn)在的狀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厲害的這種?!币l(fā)不少民眾發(fā)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感慨??歼M北大的貧困女孩王心儀則說:“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苯陙?,“問題孩子特訓學校”悄然興起,這些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大都有各種困惑……而這些學生除了部分是留守兒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條件優(yōu)越的家庭。讀完材料,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請談談你對家庭條件與“貴子”之間關系的認識。
開頭:引述錯誤觀點,亮出批駁的靶子
中間:借助典型的事例,論述中心論點
結尾:總結全文內容,啟發(fā)人們自勵
江蘇省南京市寧海中學高二(4)班 朱蕓菲
近年來,有個教育話題很火——“寒門再難出貴子”,意為,出身富貴家庭的孩子,由于家族背景、社會資源等優(yōu)于寒門子弟,其成才的概率自然也就遠高于寒門學子。似乎有了優(yōu)越的家庭背景和條件就意味著架起了一座通向名牌大學的階梯。(名牌大學并不等于成才)
“寒門出貴子”究竟已成為過時的舊談,還是會繼續(xù)煥發(fā)著強勁的生命力?(文章第一部分,引出錯誤觀點,并借助一個選擇性問句,啟發(fā)讀者思考,導出文章的論題)
其實,“貴”由心生。我以為“寒門”之“寒”并非單指家境的貧寒,更指一個人心境的“寒”——因家境貧寒、沒有背景而心灰意冷。人一旦心境“寒冷”,無論處在風雨飄搖的寒舍里,還是待在安逸舒適的暖巢中,都難有所作為。反之,如果能夠秉持著一顆“貴”心——堅信自己,奮發(fā)努力,不被花花世界的燈紅酒綠所誘惑,不因周圍環(huán)境的陰冷逼仄而頹廢,如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蓮”,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保持“貴”的品格,內心充滿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在再不利的環(huán)境下都會成長為“貴人”。(這一段論述中,對“寒”的闡釋富有創(chuàng)意,使得這段論述也很有新意)
高爾基有著近乎災難的童年,歧視、嘲笑、鞭打充斥著他的生活,但磨難和重壓并未挫消他心中的“貴氣”,也沒有摧垮他對未來的希冀,意志堅強的他如海燕般引吭高歌,用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的文字激蕩著無數與命運抗爭的靈魂。最終,高爾基成為從“寒門”走出的文壇巨人。在崇尚婉約詞風的北宋時期,大詞人蘇軾首創(chuàng)豪放派詞風,他大江東去般的慷慨豪情遭到大肆詆毀與無端指責,同朝仕人譏諷他的詞為“鐵板銅琶,荒腔走板”。在一片嬉笑嘲罵中,蘇軾憑著不媚世俗、堅守本心的“貴氣”,終使豪放詞派發(fā)揚光大。(前一個例子很典型,后一則例子則明顯偏離了主題,建議換一個例子)
由此可見,擁有高貴品格的人,不會隨波逐流、媚俗邀寵,他們無論面臨何種境遇,都能夠“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杰出的人才。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雍容閑逸,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的瀟灑氣度,亦是對“貴”由心生的極佳詮釋。(這一段中,前一句總結上文,議論切題;后面兩則例子偏離了主題,應當更換)
杰出的人物,既可成于“寒門”,亦可出自“豪門”,皆因“貴”非源于“境造”,而是由心而生。高門大戶的紈绔子弟與蓬門蓽戶的茍且偷生者與優(yōu)秀人才的差距,往往就在于心志。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也許可以成為送君扶搖而上的長風,但九萬里的高空,終究要靠自己的翅膀來飛越!(最后一段的總結性議論,強調了“心志”的重要。但對“寒門”造就人才未加論述,結論有欠全面)
指導老師程兆云推薦語:本文觀點鮮明,立意較高,論證充分,文字優(yōu)美,顯示出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和一定的文學功底。倘若在論證中再增加一些自己的經歷以及觀察到的現(xiàn)實,會更具針對性。
特邀名師王淦生點評:
這一命題由三則案例拼成:一是熊軒昂的觀點“豪門出貴子”,二是王心怡的感悟“貧寒造就人”,三是社會現(xiàn)象問題少年多出自“豪門”或“寒門”。由此看來,環(huán)境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但非決定因素。
這篇議論文觀點富有新意,結構層次清晰,語言暢達凝練。文章強調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心境”重于“家境”,“努力”重于“外力”。所舉的高爾基的例子也很典型,很有說服力。但是,這篇文章的瑕疵也是顯而易見的,文章的后半部分,論述開始跑偏,從命題材料中對“家境”與成才的關系分析滑向了對“環(huán)境”與成功的關系的評論,犯了“偏離主題”的錯誤。雖然在文末又回歸正題,但中間的這段走偏是要被減分的。因此,在寫作過程中,作者一定要時刻警醒自己,多回頭看看命題材料,看看自己的中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