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沙江中心幼兒園 王麗娜
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素材,結合教學的內(nèi)容,選擇趣味性的活動主題,吸引幼兒積極加入美術活動。例如,在大班美術泥工活動“我的幼兒園”中,教師可讓孩子說出幼兒園內(nèi)的各類設施,然后將這些設施分成幾個部分,如教學樓、大型器械、綠化植物等,讓小組成員展開內(nèi)部探討,確定各自要做的部分,組長將任務分配好,并用符號記錄在紙上,比如3的旁邊畫一個簡單的房子符號,就是代表3 號要完成對樓房的制作。
在美術活動中組建小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成立小組的時候,要注意兩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一是確定小組人數(shù)。小組成員要保持合適的數(shù)量,通常情況下4—6 人是比較合適的,若是在小組內(nèi)的人數(shù)過多,無法保證每個幼兒能參與美術活動,同時因為小組內(nèi)擁擠和嘈雜的情況,會給合作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若是小組內(nèi)的人數(shù)太少,會導致團隊的力量不足,不利于學習任務的完成。二是要結合幼兒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對幼兒進行合理分組。幼兒的能力往往高低不一,加上成長環(huán)境不同,各自的品質(zhì)也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以及缺陷。比如一些幼兒有著非常好的美化策劃能力,總是可以想出很多的新點子,但是不具備非常好的動手能力;有些孩子的繪畫技能非常好,但是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總是循規(guī)蹈矩;有些幼兒則是有非常好的剪紙技能,但是未能掌握顏色搭配的技巧。教師要注重讓幼兒優(yōu)勢互補,讓幼兒實現(xiàn)強弱搭配,從而促進合作活動的開展。
在實際開展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既然有合作,就一定要做好分工。小組長需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在美術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對組內(nèi)的矛盾進行協(xié)調(diào)和解決,若是矛盾已經(jīng)無法解決,需要及時向幼師反饋,成為小組和幼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如果小組沒有將活動任務完成,如一些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堅持將自己的任務完成,一些幼兒則是無所事事,這樣是無法讓美術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師在進行操作之前,需要對小組成員做好分工,讓幼兒對自己的任務進行明確。這樣孩子在完成美術活動任務的時候,就可以及時進行糾正。
在美術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給幼兒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為幼兒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并讓幼兒充分進行交流。這樣可以讓幼兒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促進幼兒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大班美術活動欣賞畫作《月夜》時,因為畫本身是比較抽象的,為了讓孩子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對美術作品加強理解,教師可以改變過去對幼兒進行個別提問的方式,而是運用小組合作,對幼兒提出問題:“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畫中的東西像什么?”幼兒參與小組探討,在小組中,幼兒相互交流看法和意見,表達自己的意見,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小組探討之后,教師讓小組代表說出本組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結合小組交流的情況,對幼兒的思路進行總結以及拓展,突破教學難點。
又如大班美術裝飾活動“面具集合”,是將剪、撕、折和畫結合起來的美術活動。在開始的時候,教師提出幼兒要一個人將作品完成,很多幼兒來不及完成,一些是因為本身的技能問題,無法將作品完成,這會讓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因此教師可運用合作模式,讓幼兒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交換意見,提出很多的創(chuàng)新意見,這樣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會形成非常好的創(chuàng)作熱情。
在合作模式中,幼兒分工合作,各自的優(yōu)勢得到互補,從而有利于將學習任務順利完成。幼兒專注于作品,希望能做到完美,這樣的合作模式節(jié)省了幼兒完成作品的時間,也對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起到了鍛煉的作用。
區(qū)域活動是開展個性化學習的重要平臺,在美術區(qū)的活動中采用合作模式,可以讓幼兒的各類創(chuàng)作需求得到滿足,并讓幼兒提升參與意識,促使幼兒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識。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對教室外墻展開適當應用,可創(chuàng)設海洋的背景,然后讓孩子在合作中繪畫出海底世界。這樣幼兒經(jīng)過合作,每個人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海洋背景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魚類、珊瑚和貝殼等,共同繪制出一副魅力的海底世界圖。
合作是孩子未來參與社會競爭必備的素質(zhì)和能力,當下諸多的幼兒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家人的呵護下成長,雖然物質(zhì)非常豐富,但是合作意識有所不足。然而合作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也是社會對人才進行衡量的重要標準,教師要注重對孩子展開合理引導,讓孩子形成不錯的合作能力。美術活動是幼兒園內(nèi)重要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借助對美術活動的趣味性設計,促使幼兒參與合作學習,提升美術活動的教育效果,并讓孩子在美術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促進孩子未來的發(fā)展。
美術活動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不要在美術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過多干涉,也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在幼兒真正需要的時候,進行適當點撥才是合理的做法。孩子的合作能力還在不斷發(fā)展,可在不斷參與美術活動中,得到鍛煉以及強化。在幼兒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矛盾時,教師就要適當進行介入,充當矛盾的潤滑劑。
例如,在大班美術活動“未來城市”中,幼兒要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制作未來城市圖。教師在巡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出現(xiàn)了矛盾?!安灰堰@個貼上去?!币粋€幼兒用自己的手捂住了底圖?!澳氵@個剪紙很難看!”小朋友大聲說。然而另一個小朋友也非常急切:“可以這樣的!”原來是小明在制作一個高塔,但是因為本身的技能有限,所以做出來的作品比較粗糙、不太美觀,有幾個成員并不希望用這座塔。教師過去后說:“這是小明辛苦做出來的作品,顏色還是不錯的,你們覺得哪兒不好呢?其實一起進行修改,就可以變得很好!”這樣小組的成員各自產(chǎn)生了想法,一起對高塔進行了修改,于是大家一起都回到合作的狀態(tài)中,矛盾也得到了解決。在美術活動中,因為幼兒本身的合作能力還在形成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教師就要對幼兒展開引導,適當?shù)臅r候介入,幫助幼兒解決矛盾,讓幼兒具備更好的合作能力。
美術活動中幼兒共同完成了作品,作品的分享以及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作品評價中,教師要對幼兒多一些尊重,對待幼兒要保持贊賞以及鼓勵,讓幼兒可以在美術活動后收獲成就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師要對美術活動的評價方式加強重視,借助合理的評價,給幼兒更多的信心和動力。同時教師要運用幼兒互評以及自評的方式,讓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小組之間的競賽是美術活動中常見的形式,也是幼兒非常積極參與的一種活動。教師可以借助這種合作和競爭的機制,讓幼兒相互之間緊密合作,然后評出“最佳合作獎”,讓幼兒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這對后續(xù)再次合作是有促進作用的。幼兒也可以在互評中意識到他人的長處以及自身的短板,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明白合作的價值是每個人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進而產(chǎn)生更強的合力。另外,在合作方面,教師要指出幼兒合作中的一些不足,比如一些幼兒不聽別人的意見,總是一意孤行,一些幼兒在合作中總是打斷別人的話,不尊重他人,教師要傳授給幼兒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總之,在大班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對合作模式的應用,讓幼兒在合作中享受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同時,合作模式的運用也提升了美術活動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讓幼兒可以充分意識到合作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