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南城辦事處南關小學 魏建梅
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將自己構建的知識網(wǎng)絡進行運用。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打好語文學習基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寫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不但影響學生的作文成績,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有著深刻的影響。小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都對寫作水平有較大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寫作教育是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小學生的記憶力往往比較短暫,在寫作中對于學習知識的應用,也考驗著學生的記憶力、寫作中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知識的豐富程度。寫作能力作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必要能力之一,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具有極強寫作能力的人往往比較敏感,心思更加細膩,更容易捕捉到生活中的細節(jié),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1.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
想要寫出好的文章,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學生不愿意寫作,究其原因,是因為常常拿起筆就感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寫作太過枯燥和乏味。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盡量避免大段作文作業(yè)的布置,而是讓學生續(xù)寫一些小作文提高寫作文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模仿原作者的寫作方式,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手法、文體結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中外經(jīng)典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不同的文章對應不同的寫作手法,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層次。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閱讀故事之后寫下自己的讀后感,用課余時間進行分享,由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讓學生通過旁觀者的視角再次閱讀,了解自己寫作當中的不足之處。閱讀作為寫作的立足之本,在寫作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學生在閱讀中激發(fā)寫作興趣,對于提升寫作水平有著重要作用。只有閱讀量足夠大、知識儲備足夠豐富的時候才能寫出優(yōu)質(zhì)的文章。
2.引導學生多讀課外讀物
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書本知識,書本知識只是不同年齡段必須要吸收的基礎知識,局限于課本不利于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學生無法打破局限性的門,就無法獲得更多的寫作靈感。很多學生對于語文寫作缺乏主動性,其主要因素是學生無法在寫作過程中感受語文真正的魅力,因此對寫作感到無聊,厭倦寫作將自己困住的感覺。教師如果能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外的事物好奇心,使得學生愿意通過課外閱讀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拓展知識層面,就能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寫作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文內(nèi)在累積不足,導致下筆的時候文思枯竭,主要是因為文學素養(yǎng)累積不夠,能用的知識太少。寫作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將學過的詞句、常識等進行積累。書本知識能帶給學生寫作可用的詞匯少之又少,而課外閱讀則不同,課外閱讀中有非常優(yōu)秀的語句,學生可以在閱讀課外讀物的過程中,積累自己頭腦中的詞匯量,通過課外閱讀來彌補書本詞匯的不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課外閱讀時發(fā)現(xiàn)的好詞佳句進行記錄,定期在班里挑選學生進行朗讀,對優(yōu)秀詞句中的應用點分析講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寫作中將詞句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合理利用詞句。這樣學生通過不斷積累好詞佳句,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升,能運用更高層次的詞匯來抒發(fā)自己的想法,提升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想鍛煉學生寫作詞匯積累能力,要引導學生長期練習,看過再優(yōu)秀的詞句,不加以練習寫作也會忘掉??梢砸髮W生每個人準備一個本子,每天在上面寫一小段文章,字數(shù)和內(nèi)容都隨意發(fā)揮,盡可能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再對每個學生所寫內(nèi)容進行點評,寫得好的可以推薦發(fā)表,在班級里對寫作優(yōu)秀的學生予以表揚,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力和自信心,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寫作環(huán)節(jié),將閱讀和寫作聯(lián)系在一起,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3.帶領學生走出課堂
想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生活和大自然。只有貼近生活才能使文章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作文才能更具人文關懷。寫作靠的是平日里的積累,小學生寫作文的過程就是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綜合運用。小學生因為課業(yè)負擔的關系,每天過著家、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即使休息日也很少能進行課外活動,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經(jīng)歷就無法理解生活當中存在的美,也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課堂外去接觸環(huán)境、接觸大自然,或者進行一些豐富有趣的課外活動,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1.多媒體輔助教學
小學生好奇心極為強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呆板的課本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圖片或視頻等形式,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使乏味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例如以“春天來了”為題進行作文,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一定會覺得題目太過抽象,難以理解甚至有些無聊。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放映一些關于菏澤春天的紀錄片,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冬天的菏澤和春天的菏澤有什么不同?增進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所以多媒體信息輔助教學也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手段。
2.游戲教學
寫作是艱苦的腦力活動,但游戲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只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游戲中也激發(fā)了學生的生活情趣,為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打下重要基礎。小學生對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幾個學生在樹下津津有味地看著螞蟻,看著他們眼里那個興奮勁,筆者心想這次作文的題目有了。筆者陪著他們一起觀察,從地上的螞蟻到樹上的螞蟻,再到螞蟻搬家的過程,看著一個個黑黝黝的小螞蟻排著隊,從地上爬到了樹上。突然螞蟻成群結隊地扛著一條大青蟲走了過來,霎時間學生都興奮起來,筆者也和學生一起興奮地大叫著。筆者提議打個賭,看這群螞蟻多久能夠?qū)⑶嘞x搬回巢穴,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五分鐘,有的說三分鐘,有的說一分鐘……筆者又提議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螞蟻會做些什么,有的學生說想去荷葉上睡覺,有的想爬到最高的樹上去看看風景,有的想去尋找地底的寶藏……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筆者馬上抓住機會,讓他們以“假如我是一只螞蟻”為題目寫一篇作文,學生在大自然中有了真切的體驗,才會有表達的欲望。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逐步統(tǒng)一,在一次有趣的戶外活動中完成習作。
3.引導學生想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在寫作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通過續(xù)寫、改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想象世界中自由地馳騁,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小馬過河》文章教學中,學生學習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小馬沒聽牛伯伯的建議會怎么樣?如果沒聽松鼠的話會發(fā)生什么?如果沒有過河的話媽媽會不會罵它?學習《金色的魚鉤》后,讓學生思考:閱讀完整篇文章,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在老班長釣魚之后,文中“我”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轉(zhuǎn)變?你想對老班長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交流,學生的心被深深觸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動機。
1.從生活中感受寫作
小學生對世界的理解還處于一個感知的狀態(tài),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總可能被無意識地忽略。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增加對于生活的體驗。學生描述一件事物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調(diào)動所有的感官去進行觀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事物,從而將感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記錄每天的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回憶自己在假期中都做了什么,給自己或身邊的人帶來什么感受,或是在生活中接觸了什么人和事,給他們帶來什么主觀感受。通過安排這些思考寫作的環(huán)節(jié),理解寫作背后的意義,通過寫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2.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作氛圍
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有利于寫作的進行,能促進師生間交流,提升學生問題反饋的有效性。這種氛圍可以增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有利于培養(yǎng)師生之間默契。教師可以將學生思考的內(nèi)容整理歸納,展示給所有學生,并讓他們把這些想法運用到實際寫作中。這種氛圍的建立可以降低學生的緊張感,避免寫作時無從下手,提高寫作興趣。
3.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小學生依舊保有對世界的好奇心,對每件事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教師通過引導他們的寫作方向,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作品中的亮點。培養(yǎng)學生多看、多讀、多思考的能力,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沒有任何的互動性會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教師,學生難以將自己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學生應該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真正想法,才能更好開展寫作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對于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具體分析,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為我國教育課程改革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