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勇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逼渲校瑢徝黎b賞與創(chuàng)造就是指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追求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尚不盡如人意。筆者利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寫字特色內容,引領學生浸潤在點橫豎撇捺間,感受中華漢字書法文化的魅力,追尋美的意蘊,積極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大千世界,花鳥蟲魚,電閃雷鳴,一草一木,何為美?物欲橫流,燈紅酒綠,詩和遠方,何為美?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體、心理等各個方面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否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嚴重影響著他們整個人生的發(fā)展和走向。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說過“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就是這個道理了。那么,什么是審美觀呢?審美觀就是指對美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形成審美能力的認識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
語文教學承載著形成學生正確審美觀點的重任,而寫字教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中國的方塊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最具魅力的文字。無論是一筆一畫、規(guī)規(guī)矩矩的正楷字,還是筆走龍蛇、激情四射的行書,亦或是融陽剛、陰柔于一體的隸書、篆書等,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筆者在寫字教學實踐中,從統編教材編排的寫字訓練的內容出發(fā),根據學段學情選擇適宜的書法寫字作品,引領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如在教學統編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書寫提示”時,筆者首先展示了課前搜集準備的古代、近現代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讓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欣賞體會,引領學生感悟什么是美。
在學習“書寫提示”時,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指導要求,引領學生感受漢字書寫中的行款整齊之美。如教學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園地”中的“書寫提示”,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其中的書法作品,感受字距、行距以及兩邊留白大致相等而產生的美。
在一幅幅精美的書法作品展示中,學生無論是直接的感官,還是心靈,都經受著美的沖擊,自然地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點。
中國的方塊字不僅外形美,還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華夏民族的祖先在造字之始,便是以圖畫表示。從出土的甲骨文看,最初的漢字外形優(yōu)美,表意清楚。隨著華夏文明的發(fā)展,漢字從甲骨文開始,一路演化,主要出現的字體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
我們可以發(fā)現,甲骨文以象形圖表示,金文渾圓質樸,篆書遒勁凝重,草書瀟灑,行書飄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痹谡Z文寫字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在書法作品中浸潤熏陶,感受漢字的魅力,感受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積淀。
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單元學習目標是初步學習查找資料的基本方法,嘗試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了解漢字文化。為了引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祖國文字美的熏陶,筆者從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出發(fā),引領學生搜集、查找漢字中有趣的故事、自己姓氏的來歷等資料,制作“我的姓氏不簡單”的畫報、手抄報,并在教室以及學校的畫廊組織展出。還組織學生完成了漢字綜合性學習的調查研究報告,在班級召開“發(fā)布交流會”等。這些系列學習、研究活動突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漢字文化”。學生置身這樣充滿漢字文化氣息的氛圍之中,抬頭見“書法”,低頭在“思考”“研究”中浸潤漢字美,無論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活動的過程中,無不接受著美的熏陶。如此,久而久之便會逐漸形成用“心”感受美的能力。
當學生具有了正確的審美觀,明白了什么是美的,心中自有一桿衡量美的“天平”。加之在長期美的浸潤和熏陶中,初步形成了感受美的能力。如果要想逐步培養(yǎng)、提升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必須要創(chuàng)設各種鑒賞的機會,引領學生展開從淺層次的鑒賞逐步走向有“品味”的鑒賞。
統編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中安排了指導書寫的教學內容。筆者根據不同的內容,主要以古詩作品為主,出示古人或者當代書法家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評價。
筆者在語文課堂教學時,還結合寫字教學的內容組織各種相關評價活動。如定期組織作業(yè)展覽、評價。筆者組織學生把自己的作業(yè)擺放在課桌上,然后讓學生在教室內自由流動起來,主動到其他同學課桌前去參觀。參觀完后,組織交流活動,評議出最美的作業(yè)若干,并進行“我心中最美的作業(yè)本”演講活動。
為了彰顯身邊榜樣的輻射作用,筆者還在教室黑板報上開辟了一個漢字文化的專欄,介紹漢字小故事以及班級“小小書法家”的優(yōu)秀作品,并且在每張作品上留下了“評論欄”,供大家交流評論。
如此日積月累下來,學生徜徉于欣賞、評價、實踐漢字書寫之中,必然可以逐步培養(yǎng)、提升評價美、鑒賞美的能力。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為關鍵的是要引領學生在主動實踐中感受美的魅力,逐步形成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實踐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筆者根據語文課程的特點,從寫字教學要求出發(fā),引導學生主動實踐、樂于實踐,一筆一畫寫字,端端正正做人?!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明確指出:“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 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如何保證這10 分鐘的寫字時間,并且根據年段特點逐步做好、做實寫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正確、科學的寫字方法?筆者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提出了寫字五大步驟:一看,二描,三臨,四照,五評。一看,即讀帖,仔細觀察筆畫擺布;二描,即根據紅色字描紅;三臨,即在空格中或空白的地方獨立臨寫;四照,即比照,對比自己的字和范字的異同,總結得失;五評,即開展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班級大組評價等。
根據不同年段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如低年段要側重指導一看和二描,中年段側重指導三臨,高年段側重指導四照和五評。如此,引領學生掌握科學的、系統化的寫字方法,逐步寫出一手漂亮的、得體的好字,在主動實踐中體會、摸索、創(chuàng)造美。
從展示欣賞,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開始,到浸潤熏陶,形成感受美的能力,實施多元評價,培養(yǎng)鑒賞美的能力,一直到引領學生主動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教師應依據語文教材的特點,積極開展寫字教學活動,形成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體系。然而,文中所闡述的四個要點,既是四個不同的實踐層面,又是互相交融、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整體。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層次,教師應該科學分析具體學情,循序漸進地推進實施,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急躁思想。只有本著“牽著蝸牛去散步”的理念,蹲下身子和學生交流,用漢字的趣、書法的美引領學生走向童年“美好”的陽關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