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海珠幼兒園 鄧劍琴
民間游戲是由民間創(chuàng)編,并在民間代代相傳的活動。它具有促進語言發(fā)展、反應傳統(tǒng)文化、協調肢體動作的作用。它還具有易學、易傳、易操作的特點,符合孩子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因此,幼兒園小班進行民間體育游戲是為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基礎的好時期。以下,是筆者在小班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一些實踐方法和效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民間游戲能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獨立性、合作性;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促進感官和大腦的積極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制定小班的教學目標,在完成目標的基礎上研究小班民間體育游戲的內容。同時,也要考慮孩子對民間游戲是否感興趣、是否有探索的愿望;游戲情景是否適合孩子,使孩子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多數民間游戲在戶外場地進行,如:老鷹捉小雞、紅綠燈等,讓孩子既能愉快地游戲,又能沐浴在陽光里,促進身體健康發(fā)展。有些簡單游戲如剪刀石頭布、木頭人等,無須過多而復雜的材料和場地,可隨時隨地開展,讓孩子了解民間游戲怎樣玩,從而體驗它的趣味性。
許多民間體育游戲動作技巧難,易減弱幼兒自信。因此,筆者將部分游戲內容進行改編,在傳統(tǒng)游戲中增添豐富的游戲情節(jié)來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如:老鷹抓小雞,游戲原版要掌握躲閃跑,這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于是,筆者將游戲改編成讓幼兒邊玩小球邊練習鉆拱門和走窄路,當老鷹出來了,小雞們就要原地站好,這樣,老鷹就不能捉到小雞了。如果小雞沒能及時躲藏,教師便提示孩子要進行躲避。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情節(jié)既能增添小朋友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也能發(fā)展幼兒鉆和走寬窄小路的技能,初步鍛煉躲閃的技能。
健康領域學習與發(fā)展是圍繞幼兒身體和心理健康展開的。因此,民間體育游戲開展對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1.增強規(guī)則意識。民間游戲有固定的規(guī)則,幼兒游戲時要學會在遵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進行。在游戲里過程中他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游戲材料分配、游戲玩法不一致等,這時教師就要制定規(guī)則。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為玩游戲,他們也能盡量控制自己的行為,聽從要求、遵守規(guī)則。
2.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和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有些民間體育游戲讓小班孩子學會克服恐懼的心理;還有一些民間游戲,會讓孩子遇到挫折,如切西瓜游戲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在挫折和不安中承受失敗。通過這類游戲來培養(yǎng)幼兒勇敢的性格,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
小班孩子語言發(fā)展還處于初期階段,有的民間游戲有自己的民謠。通過讓小朋友邊念民謠邊進行游戲,除了對游戲有促進作用,也能讓幼兒感受濃郁的語言魅力。如蹲蹲孵小雞,它在念民謠后才能開始追逐游戲,這樣在小班中大大地提高了幼兒游戲的趣味性。同時,教師也會發(fā)現孩子們非常喜歡念這些朗朗上口的民謠,也帶動孩子們用方言溝通互動,形成自然交流的環(huán)境。
孩子在游戲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從游戲的選擇、角色的分配、材料的準備到游戲的發(fā)展都由幼兒自主完成。由于小班幼兒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在整個游戲中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們必須對孩子給予幫助,可以以“大伙伴”的身份直接參與,使幼兒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提高他們對游戲的興趣。同時,教師提出的要求要簡單易懂,這樣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
民間體育游戲一直是值得教師探析的內容,在實踐中我也不斷思考應如何更好地開展民間體育游戲。因此,筆者會從孩子年齡特點出發(fā),想方設法激發(fā)他們的游戲興趣,努力挖掘、實現民間體育游戲的不同價值,使孩子在玩民間游戲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得有益經驗和多方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