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小學 陸 葉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開始研究提升課堂效率的途徑。數字故事教學是由國外引進的一種教學方案,由于其應用效果較好逐漸被國內教師所認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數字故事教學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來制訂具體的教學策略,相對于文字性教學而言更加具有情境性,并且能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數學思維性極強,學習內容抽象、難懂,且小學生思維正在開發(fā)階段,教師講課時總是會出現他們聽不懂的內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入課程內容時,如果過于生硬,就會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要想提升課堂效率,就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營造一種輕松有效的學習氛圍,利用生動的數字故事來引入能更加順利地開展教學。
比如,在“四則運算”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一些生活當中的數字故事,讓學生能夠更快地代入教學內容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自己購物時發(fā)生的事情,如在逛超市的時候拿了一塊五元錢的巧克力,又發(fā)現了一種一元錢的棒棒糖,所以又拿了五根,那么請問老師需要用多少錢才能將手上所有的物品都買下來?當老師提出這一問題之后,學生立馬就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主動調動自己的心緒來思考數學問題,通過思考就會得出:5+5=10 元。整個計算過程并不復雜,但是卻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思考四則運算的應用,同時也會更加容易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內容。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學科,很多數學符號、公式的邏輯性強,是數學智慧的結晶,教師則可以利用數學故事將其穿插到課堂教學當中,起到緩和課堂氣氛的作用,同時讓學生能放松在學習時的緊張心緒,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另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研究事物的特性,并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在《球》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了解球的面積計算公式,就一定要提到古希臘的數學家—阿基米德,這位數學家研究出了球體、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面積的求解方式,為人類數學史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位數學家的故事來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這位數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向學生講述阿基米德在家園被羅馬士兵攻陷后依然專心致志地研究幾何問題的故事,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教學生背誦圓周率的諧音歌謠,利用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更加專心地聽講。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一般會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新知識的傳授當中,但是并沒有重視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鞏固及時方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點,同時在衍生數學知識時,還可以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進行培養(yǎng),聯系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還是在之前的“四則運算”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數學故事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讓學生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復習。如:現在老師買了一塊五元錢的巧克力,再加上三根一元錢的棒棒糖,身上有一張十元錢的紙幣和三個一元的硬幣,在給了收銀員一張十元紙幣后,找回了兩個一元的硬幣,但是老師嫌硬幣放在身上不方便,那么還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呢?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往往很難馬上想到思路,但是部分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之后,則會提出將自己身上原有的三個硬幣給收銀員,然后換回一張五元的紙幣,體會這個過程的算式就是:10-8=2(元),2+3=5(元)。雖然這類數學問題看似難度并不大,但可以極大地啟發(fā)小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有關知識,同時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并靈活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
為了解決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知識能力,增加對數學的理解,教師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當中的要求來轉變教學理念,并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合理運用數字故事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課程質量,并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課堂設計需要貫穿教學始終,并且在開端引入、知識講解、復習總結等三個過程中努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