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小學 于利媛
隨著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教育評價創(chuàng)新日漸成為教育發(fā)展的主流,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很多小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而語文又屬于學習難度逐步提升的學科,這類學生越學越覺得困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科和教育技術,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取科學的教學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教學評價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價值在于其新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可以充實教師的教學策略,更好地呈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內容,但在利用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學評價使用的適當性,也就是說這份評價是不是適合在這節(jié)課上使用,是不是對于既定教學內容的進一步鞏固等。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標準,教學評價在課堂中的應用可以說是無效的。在應用時,我們應做到適合、適宜、適當?shù)脑瓌t,即知識的選擇上要與教學的重難點相適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配合呢?這就需要教師關注教學評價是否能夠達到課堂教學的標準,從而選擇適宜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有效的配合。
比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將雷鋒的感人事跡做成微課分享給學生,讓書本上扁平的雷鋒形象立體、豐滿起來,讓學生真正地聯(lián)系生活,感受到雷鋒的優(yōu)秀品質。在這種積極的教學評價下,學生也學習雷鋒叔叔做一件好事,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課文《比尾巴》,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可以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除了課文中的內容,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的特點,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真正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在講解《動物王國開大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扮演角色等,然后將學生的表現(xiàn)錄制成視頻,進行教學分享和交流,提升教學評價效果。
小學生年齡小,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在知識儲備、語言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正是每一個人的不同閃光點才促成了個人風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個體化差異,要有不同的期許和要求。有區(qū)別的對待可以讓學生更加感受到老師對自身的關注與愛護,也能反向激發(fā)學生的回饋心理。
例如: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很多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不強,也找不到學習的好方法。如果沒有針對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很容易對寫話產生消極甚至厭惡的情緒。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鼓勵和贊許,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有的學生在寫話中跑題了,語言也有點混亂,但老師最好不要立刻進行指責或指正,用欣賞的眼光找到學生語段中使用得當或者優(yōu)美的詞句,放大這些優(yōu)點,再用他樂于接受的方式給出一些建議或思考。有的學生寫話語言非??菰?,老師可以先鼓勵學生,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語句的修改建議,讓學生自己品味哪一種更好。有的學生寫話中語言邏輯混亂,老師可以在評價中適當?shù)貛椭鷮W生梳理思路,并試探性地詢問學生是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引導他整理邏輯思維。之后產生的每一點進步老師都要給出誠懇的評價,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真正發(fā)揮教育評價的引領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升教學評價效率,教師就要積極提升課堂的信息化教育水平,通過整合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學整體創(chuàng)新,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適應當前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要積極改進信息化教學模式,一方面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多媒體學習平臺等,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訓練任務,并且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通過網絡平臺構建一個學習交流體系。
例如,在講解《楓樹上的喜鵲》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具體情況,將其分成不同的學習項目,交給學生自主完成,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最終實現(xiàn)學習《楓樹上的喜鵲》的教學評價目標。又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涼州詞》,教師可以首先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利用微課營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吟誦這首古詩,讓學生充分熟悉古詩,然后通過教師的講解,建立對于《涼州詞》的感悟,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評價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教學內容比重較低一直是一個突出問題。在教學評價的指引下,教師要積極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優(yōu)勢,提升實踐教育的比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項目化教學的方式,通過布置相應的教學課題項目,讓學生互動合作,完成相應的教學課題,提升學習參與度。這樣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另一方面能通過讓學生互助合作,提升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
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探索世界的過程。小學生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這個階段孩子的動手能力。教學不能是“閉門造車”“閉關鎖國”。尤其在寫作教學中,某些素材的積累需要學生親自實踐、親自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流露。例如《端午節(jié)》這樣的寫作題目,老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端午節(jié)的歷史故事,但是現(xiàn)代端午節(jié)人們如何以新方式歡度佳節(jié)就需要學生親自去觀察和感受。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到家里觀察父母是怎么包粽子的,為寫作累積素材,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有科學的引導方式和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外閱讀的效果。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方式,當學生完成一項閱讀任務后要及時給予回應,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和分享機會,例如班級舉辦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可以有將自己的閱讀經歷、讀后感想等進行充分表達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交流效果。
另外,開展教學評價要建立在充分的課程設計上。所以我們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主題和教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以現(xiàn)有教材為基礎,然后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這種延伸可縱向、可橫向,但最終都需要形成“文本群”。例如:學生學習完一篇講“綠草春風”的課文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其他相關的文章,可以是秋天或冬天的景色,凸顯出文本間的對比,引導學生對課外文章與課內文章比較思考,以此達到“旁敲側擊”的效果。由于不同的學生興趣愛好不一樣,教師采用這種觸類旁通的引導教學方式時,也可以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做到就地取材,讓多元化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方向,積極了解教學評價模式,提升教學評價的創(chuàng)新度,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借助現(xiàn)代教學評價體系,提高語文教育的實踐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將來開展學習深造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