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zhèn)新林小學 徐長梅
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會讓學生面對面學習,教師的主體地位也會被進一步淡化,教學方式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吸收知識,強化了學生的溝通及理解能力,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優(yōu)勢互補,達到理想的學習水平。對此,本文探究了適合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的模式,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數學邏輯能力。
首先,組內合作能力不強。當前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存在分工不明確、合作能力不強的情況,在分組后,學生會存在開小差的情況,談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師在管理過程中也無法完全發(fā)現學生開小差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教師也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及交流。其次,缺乏客觀評價。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針對小組進行點評,學生容易出現掉隊的情況,小組討論的積極性不強,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教師也可能存在評價準確及不科學的情況。再次,參與性不強。在小組劃分中,存在中等生、優(yōu)等生、差等生。學困生在小組中成為聽眾,往往無法進行獨立思考,也無法參與到優(yōu)等生的團體中。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注重每個小組的想法,對小組成員的監(jiān)督力度不足,小組成員的組長一般是優(yōu)等生,但此類學生在組織能力上可能不強,成員間的默契度還需進一步磨合,學習積極性也需要調動,動手能力及實踐能力也需要磨練。最后,組織管理能力存在問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因為年齡自控能力較差,主體意識沒有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無法進行督促,加上合作小組可能出現成員流動的情況,新的組員還需重新磨合,導致組內成員關系緊張,教師還需對組內關系進行調節(jié)。
1.游戲合作教學。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課堂中可適當插入一些小游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作為活潑好動的群體,游戲教學模式能滿足學生游戲的意愿,也能在其中學會數學知識,對數學課堂不會存在反感?,F階段,寓教于樂是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將游戲應用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更強。針對該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完成小組劃分,并設計小游戲,比如,猜猜看或者摸摸看、你問我答等,通過這些游戲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性。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鞏固,也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比如,在蘇教版《認識人民幣》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采取你問我答的教學方式。在課堂開展前,教師要求學生準備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小組內的學生可相互提問或者一個人手持人民幣,其他同學搶答。小學生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需過多贅述,若贅述太多,反而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教師拿出十元錢的紙幣,詢問學生能購買哪些物品,比如,鉛筆1 元、橡皮2 元、文具盒5 元、巧克力3元、薯條5 元、酸奶2 元,教師要求每個小組出一套購買方案,將十元錢全部花光。學生會通過計算進行組合,以減法為例,10-1-2-3-2-2=0,學生可購買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塊巧克力、兩袋酸奶。游戲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中,小組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達成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2.營造民主氛圍。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若想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中,教師應當盡可能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民主、公平的環(huán)境中學生能相互接受、相互欣賞。教師應當鼓勵、尊重學生,學生在犯錯誤時,教師不應嚴厲批評,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而應鼓勵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及時將錯誤改正,這種情況下師生關系會更加和諧。小組合作教學時,教師應當讓學生對合作學習具有渴望,并珍惜合作學習的機會。在“角”的相關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小組成員找到生活中的角,比如,桌子角、三角形的角、電腦的角等。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討論的樂趣,有些學習任務學生無法單獨完成,比如,教師讓學生測量黑板的長度,需要兩個到三個學生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在合作學習的情況下,學生的表現欲望將有效提升,一個同學負責記錄,一個同學負責測量,一個同學負責觀察及平衡,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合作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新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創(chuàng)造競爭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時應當注意群體及個體的關系。對學生來講,小組成員既有合作關系也有競爭關系,教師應當自個人的角度進行評價,隨后完成整體性評價,鼓勵優(yōu)等生讓所在小組獲得競爭活動的勝利。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者鼓勵,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自信。教師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具有集體榮譽感。比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加法”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加法進行計算:一塊橡皮2 元、一盒酸奶2 元、一個玩具10 元,買這些東西共計花費多少元?小組成員會經過討論并計算獲得最終的結果,教師對表現良好的學生予以獎勵,并鼓勵沒有計算出結果的小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小組成員是否相互推諉,并幫助此類成員解決矛盾關系,讓團隊合作更加順利。
4.課后復習小組合作。在課堂訓練結束后,教師應當布置對應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學習的知識。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是回憶所學知識的過程,教師應當重視課后作業(yè)的意義,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課后作業(yè)共同完成。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為學生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觀察教室內的物體,并對物體進行分類,對不同方位的物體進行總結。該作業(yè)量相對較大,因此學生可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課程知識,空間思維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比如,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粉筆,形狀也存在差異,有的同學看是長方形,有的同學看是圓形,對其他物體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進行總結,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小學低段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合作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融入到團體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意識到日常教學可能面對的問題,并及時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避免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感到反感,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