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馮宅中心小學 林 秀
隨著小學生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逐漸深入,小學作文教學也面臨改革,小學生寫作不僅需要真情實感,還要貼近生活。尤其針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而言,生活化教學更為重要,農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學環(huán)境相對較差的特點,但是生活形式豐富多彩。教師通過積極引導,能夠使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加以表達,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觀察的意識,能夠為小學生未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農村地域遼闊,四季分明,農民生活豐富多彩,加上小學生思想天馬行空,在生活中遇到的人、物、景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充分發(fā)揮農村地區(qū)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的情感。
小學生在具備善于觀察的能力后,教師還要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寫作題目《夏天的景色》,并讓學生通過觀察尋找農村地區(qū)春天的特點。一些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看到了山中的花草樹木,一些學生在觀察中看到了自然界的鳥獸魚蟲,還有一部分學生觀察到了田間生長的莊稼,甚至一些學生在上學路上看到了被烈日曬到龜裂的大地。通過觀察,每個學生都對夏天有了自己的體會。結合學生的觀察,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體會進行寫作。通過生動的描寫,融入切身體驗,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日記和隨筆的寫作形式較為自由,沒有題目和任務的束縛,學生可以記錄身邊事物,也可以對自己的親身體驗加以創(chuàng)新,寫作形式既可以是簡短的語句,也可以是精彩的片段;既可以是學生因身邊事物發(fā)表的心得,也可以是從親身體會中得到的啟迪。學生日積月累,每天記錄,不僅能夠提高寫作能力,還能夠記錄生活中發(fā)生的點點滴滴,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
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并記錄下來。例如:到采摘園摘瓜果蔬菜,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發(fā)表不同的感想并記錄,有些學生能夠從活動中體會“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道理,有些學生會感受到農民伯伯的辛苦,也有一些學生會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教師要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堅持記錄身邊的小事和新鮮事,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作品。
農村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同時生活又是不可預見的,隨時都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或有趣故事。例如:放學回家途中的新奇事物,班級同學課間的嬉笑打鬧等。只要學生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就能夠將其融入到文章創(chuàng)作中。
例如:學校在舉辦運動會時,教師可以針對運動會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細節(jié),寫作內容不只局限于運動會項目,還可以從運動員表情、準備工作、啦啦隊表演、同學助威吶喊等方面展開,這種寫作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創(chuàng)作輕松自如,還能夠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在寫作過程中,任何富有生活氣息的人物、事物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只需教師耐心引導,學生學會捕捉生活細節(jié),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章。
結合新課程標準需求,農村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第一,教師要以身作則。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學生閱讀和仿寫優(yōu)秀文章。而部分農村學生家庭條件有限,課外讀物較為缺乏,教師需要自己創(chuàng)作范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第二,重視自述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自述能力,可以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話題,通過交流、溝通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景,如以“購買學習用品”為主題,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要求對話要有條理、具有連貫性。這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敏捷性。第三,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小學生好勝心較強,教師通過鼓勵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教師需要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加以鼓勵,使學生體會創(chuàng)作的喜悅。
綜上所述,農村生活豐富多彩,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農村資源,發(fā)揮農村優(yōu)勢,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細節(jié),體會生活中的樂趣,為小學寫作積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