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路,李國飛
(1.甘肅省民勤縣西渠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甘肅民勤733399;2.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730010)
民勤縣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極干旱氣候,海拔1400~1900m,年平均氣溫7.8℃,無霜期162d,境內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無重污染源,光熱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生產優(yōu)質蔬菜。
豇豆俗稱豆角、帶豆、角豆等,為一年生草本豆科豇豆屬藤本植物,是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栽培的蔬菜之一。豇豆富含蛋白質、脂肪、淀粉、磷、鈣、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成分。
選用甘肅隴盛種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金隴綠箭。早中熟品種,始花節(jié)為2~3節(jié),豆莢呈圓棍形,條莢順直,莢長70~90cm,耐貯運性好。
育苗移栽能提早種植,延長作物全生育期,同時也能減少因氣候因素帶來的損失,提高成活率。定植時剔除小苗,提高菜苗整齊度,從而達到集中采收,降低用工量。
4月上旬采用日光溫室基質穴盤育苗,5月上旬露地移栽。
育苗土選擇疏松透氣的蔬菜育苗基質,配以有機肥,土肥比例為8∶1,充分攪拌均勻后備用裝盤。育苗盤一般選擇72穴,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方便運輸。
將拌勻后的育苗營養(yǎng)土用水拌濕,達到手捏成團指縫間滲出水珠為宜。裝盤壓實,在穴內中間位置打孔,每穴1粒種子,上覆營養(yǎng)土1~1.5cm,刮平整齊,有序的擺放在溫室內,當天播完的全部灑水,必須澆透,要求是每個穴盤底部要有黑色液體流出。
播后溫度白天保持30℃左右,夜間25℃左右,以促進幼苗出土,澆水時溫度高一般1d 灑3遍水,若溫度偏低2遍也可以。正常情況播后7d 發(fā)芽,10d左右苗出齊。此時豇豆的下胚軸對溫度特別敏感,溫度高必然引起植株徒長,因此要把溫度降下來,保持白天20~25℃,夜間14~16℃,此時既要保持室內溫度,又要進行通風和換氣,保證幼苗生長整齊、壯實,同時防止溫度過高幼苗徒長。移栽前10~15d進行煉苗,風口由小到大,充分接受自然條件的鍛煉。豇豆苗齡短,但須加強水分管理,防止幼苗失水。
首先采用深松旋耕聯(lián)合機作業(yè),使地面達到“深、平、細、實”,田面平整,土壤細碎。深松后用旋耕播肥機深施基肥,基肥按農家肥75000kg/hm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銨375kg/hm2、硫酸鉀225kg/hm2。肥施完后進行鋪膜拉畦,使用寬度1500mm、厚度0.01mm 的地膜,每畦的面積要控制在0.07hm2以內。
豇豆的定植株距為50cm,一膜3行,鏟子挖好坑,將菜苗栽入坑內覆蓋表土后壓實,移栽完一畦應及時澆水。定植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及時澆定植水;二是菜苗運、栽過程中盡量避免受傷,否則菜苗葉片蒸騰水分,而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導致體內水分不平衡,過早進入生殖生長期。
澆完定植水至緩苗前不澆水、不施肥,進行中耕蹲苗,一般中耕2~3次,甩蔓后停止中耕,到第一花序小莢果基本坐住,其后幾個花序出現(xiàn)花蕾時,結束蹲苗。
為了減少成本投入,采用吊蔓繩吊蔓。種植行每隔35米栽一個水泥立柱,上面用鐵絲相互串連起來,下面豆角苗旁每行拉1道吊蔓繩作為底線,吊蔓時用吊蔓繩一頭系在底線,一頭系在鐵絲上,再將豆角蔓纏繞在拉繩上。豇豆莖蔓屬左旋性向上纏繞,故應逆時針方向引蔓。
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證豇豆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豇豆定植后到座莢前不需要施肥,這個時期需肥量不大,播種前施的基肥足夠豇豆座莢前的生長。大量開花時盡量不澆水,進入結莢期要集中連續(xù)追肥3~4次,追施復合肥270~300kg/hm2,并及時澆水。一般每隔10~15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量不要太大,趟到即好,同時追肥與澆水結合進行。到生長后期除追肥外,還可以進行葉面噴營養(yǎng)液等微肥。豇豆莖蔓的纏繞能力不強,應人工扶助引蔓上架,注意防止折斷。
豇豆的主要病蟲害有蚜蟲、病毒病、銹病等。防治原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yōu)先選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學防治措施。
6.1.1 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豐產性好、抗病性強的豇豆品種。
6.1.2 合理輪作倒茬 與非豆類作物如茄子、辣椒等作物輪作2年以上,一方面減少土壤中的病、蟲、雜草的數(shù)量,另一方面不同作物對土壤中的養(yǎng)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有利于土壤中養(yǎng)分的均衡消耗。
6.1.3 清潔田園 鏟除田間地埂雜草,清除田間的枯蔓敗葉,在發(fā)現(xiàn)病株或病莢發(fā)病初期要及時摘除,隨手帶出田外銷毀,減輕病害蔓延。作物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清除殘渣病株及雜草。
6.1.4 覆膜播種 一是提高地溫,促進豇豆幼苗快速生長,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機率,減輕病害危害,同時還能促進作物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蟲能力。二是可以有效減少水分蒸發(fā),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蟲的危害。三是可以適當防除部分田間雜草。
6.1.5 加強田間管理 適時澆水施肥,及時中耕除草,提高田間通風透光,培育壯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6.2.1 燈光誘殺 安裝黑光燈、頻振式誘蟲燈,在夜間開啟光源,較強的引誘力將害蟲(飛蛾)引誘飛來,在飛撲光源過程中,使之觸到設在光源外圍的高壓電網,瞬間放電將其擊殺死亡。
6.2.2 色板誘殺 在蚜蟲、斑潛蠅、白粉虱成蟲發(fā)生期,可用黃板或誘蠅紙將其誘殺。
6.2.3 性信息素誘殺 使用性誘劑捕殺成蟲。
6.2.4 糖醋液誘殺 在豆野螟、斜紋夜娥、甜菜夜蛾的成蟲發(fā)生期使用糖醋液進行誘殺。
6.3.1 利用微生物防治 利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白僵菌等微生物以菌治蟲。利用植物源農藥苦參堿、印楝素0.3%乳油1000~1300倍液,噴霧防治豇豆上的蚜蟲、白粉虱、葉螨、豆莢螟等害蟲。
6.3.2 利用天然物質防蟲 在有露水的早晨,將草木灰撒在葉片的正反面上浸泡可防治蚜蟲。
6.4.1 蚜蟲 出現(xiàn)時豇豆嫩葉卷縮,可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d 左右換藥繼續(xù)防治,連續(xù)噴施2~3次就可以防治,同時噴藥后10d 內不能采收果實。
6.4.2 病毒病 20%嗎胍·乙酸銅500倍液防治,豇豆病毒病多有蚜蟲傳播,因此防治好蚜蟲就可以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
6.4.3 銹病 豇豆銹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6.4.4 葉霉病 葉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莖蔓和豆莢。在發(fā)病初期,葉面產生赤褐色小斑點,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灑2~3次。
一般開花后15d 左右,豆莢粗細均勻、發(fā)育飽滿,莢內種子略有顯露,手感充實,就可以開始采收。采收時要保護好上部花序,保證產量,采收好后按市場要求扎把上市。豇豆屬無限生長作物,一般每隔2~4天可以采摘1次,結莢盛期可1天采1次,采收期約為40~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