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二中 范 丹
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一直運用單一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得不到顯著的提高,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教師應當以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主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充分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求,再結合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對原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而使得數學課堂可以凸顯素質教育的特征。
在初中階段的課程教學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性的數學知識,還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但是從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來看,教師只是非常生硬和直白地向學生講述一些知識內容,并且在課堂講述的過程中沒有和學生進行適當的交流和互動,再加上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思維尚未成熟,所以這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產生抵觸情緒,整個課堂教學也處于一種沉悶的氛圍中。隨著新課標對課堂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師應當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革,根據學生當前的年齡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和生活進行有效的連接,不僅有利于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還有利于降低初中數學學習的難度,并且在無形之中提升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新課程改革進行反復而深入的研究,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特點和理解能力,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突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自發(fā)形成的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是一項綜合性的品質。從整體上看,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基本知識、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推理運算能力等,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從這些數學知識入手,對數學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數學思路以及數學學習思維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以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主,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使每個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和思考世界。
初中階段的數學涵蓋了許多知識點,并且每一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時,應當立足于初中教材的全局,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應當從教材內容入手,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逐漸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應當根據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訂有益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學習方案,除了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更加要注重對學生文化取向的培育,從而使學生可以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相關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一次函數”這部分內容時,應當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來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看數學課本的目錄,使學生有全局觀,學生在觀看目錄的過程中,會大概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重點,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課本目錄來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全面地整理這部分知識內容,使學生可以具備較為完善的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較好的作用。
教師在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育的過程中,應當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實踐的次數,使學生可以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全等三角形”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三角形的圖片,在展示完成之后,教師要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些形狀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能稱作是全等三角形嗎?”教師在向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后,可以讓學生拿出身邊的剪刀和紙剪出兩個三角形,讓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思考怎樣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這一部分知識內容進行全面的探究,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學生可以有方向性地進行課堂知識內容的學習,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整個學習過程也是非常有趣味性的。
在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從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含義及特征入手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并且在課堂中還要增加學生的實踐次數,使每個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調動和提高,從整體上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