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團隊在白石崖溶洞遺址開展研究工作(圖/人民網(wǎng))
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遺址的丹尼索瓦人最新研究又獲重大進展——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古DNA 研究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10 月30 日,研究論文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fā)表。
天文預報顯示,“水星西大距”“獅子座流星雨”“雙星拱月”“半影月食”等天象會亮相11 月天宇。
首先登場的是11 月11 日的“水星西大距”,如果天氣晴好,公眾有望在大距前后幾天早晨一睹平日里難得一見的水星“芳容”。有著“流星雨之王”美譽的獅子座流星雨將于11 月17 日光臨地球,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在17 日和18 日這兩日的凌晨2時至黎明前進行觀測。11 月19 日,木星、土星和月亮在視野上距離更接近了,屆時,“雙星拱月”將會形成一個“歪著嘴的笑臉”。
近日,牛津大學聯(lián)合劍橋大學的課題組,在《自然·催化》上報道了一種簡單且快速的一步法催化分解廢棄塑料的過程。該過程涉及微波引發(fā)的固-固催化反應,即將機械粉碎的塑料混合物與作為添加劑的鐵氧化物/鋁氧化物復合催化劑相混合,然后進行微波處理,使得大量的氫氣迅速生成。
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高效的催化劑在暴露于微波后,氫氣迅速析出,并在約90 秒的時間內形成固體碳和其他小碎片。微波催化反應開始后30 秒內,析出的氫氣可迅速增加到80 vol%(指體積百分比)。
據(jù)介紹,本研究中使用的塑料袋(低密度聚乙烯)、食品包裝袋(聚丙烯)和塑料泡沫(聚苯乙烯)等實際廢棄塑料均從大型連鎖超市使用的廢料中收集而來。從塑料中快速、選擇性地生產(chǎn)氫氣和碳納米材料,也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塑料廢料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