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提古麗·吾斯曼,蘇 明,謝德英,張繼軍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小肝癌又稱小細胞型肝癌,是指肝細胞癌中單個癌結(jié)節(jié)最大直徑不超過3cm 或兩個癌結(jié)節(jié)直徑加起來不超過3cm 的肝癌[1]。臨床表現(xiàn)以肝區(q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發(fā)熱等癥狀為主。目前臨床中用于診斷小肝癌的檢查方法主要有B 超檢查、CT 檢查和磁共振(MRI)檢查等,MRI根據(jù)磁場強度進行分類,T 是指磁場強度,一般檢查中1.5T應用較多[2]。CT 檢查和磁共振檢查在臨床診斷中診斷準確性相對較高,因此在臨床中的應用更為廣泛。本研究對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小肝癌患者分別實施螺旋CT 檢查和1.5T MRI 檢查,對比這兩種檢查方法在小肝癌臨床診斷中的準確性,具體如下。
將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小肝癌患者納入研究范圍,40 例患者分別實施螺旋CT、1.5T MRI 檢查。40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齡21 ~69 歲,平均年齡(45.1±2.6)歲。所有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診斷為小肝癌,患者及家屬經(jīng)告知后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相關(guān)文件,研究經(jīng)我院相關(guān)醫(yī)學部門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有相關(guān)檢查禁忌癥以及對造影劑有過敏史的患者;有腹部手術(shù)史的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
1.2.1 CT 掃描 (1)叮囑患者診斷前24h 禁食,保證行CT 檢查時呈空腹狀態(tài)。(2)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3)醫(yī)療器械選擇:SIEMENS 雙源CT32 排16 層,型號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參數(shù)設置:電壓為120kV,電流為200mA,掃描厚度為2mm;隨后進行CT 增強掃描檢查:在患者的左前臂位置注射造影劑,注射速度為2.5~3ml/s,注射量為65 ~100ml,注射完成后再次進行CT 掃描[3]。
1.2.2 1.5T MRI 檢查 醫(yī)療器械選擇:SIEMENS Avanto 1.5T,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的隔頂至肝臟下緣進行掃描,掃描序列為:常規(guī)T1WI,T2WI,DWI,T2WI 壓制序列軸位為冠狀位,掃描厚度為5mm。隨后在患者的右前臂位置行靜脈注射造影劑,注射速度為2.5 ~3ml/s,注射量為15 ~20ml,注射完成后再次進行磁共振掃描,并對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保存[4]。
觀察對比螺旋CT 檢查和1.5T MRI 檢查對病灶的檢出情況和準確率。
將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項目數(shù)據(jù)資料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t檢驗與χ2檢驗,P<0.05 可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
病理學診斷檢查出40 例患者中有53 個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12 個,小肝癌41 個。經(jīng)1.5T MRI檢測出47 個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10 個,小肝癌37 個。螺旋CT 檢測出51 個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11 個,小肝癌40 個。1.5T MRI 診斷的準確率為88.68%(47/53),螺旋CT診斷準確率為96.23%(51/53)。
螺旋CT 增強掃描檢出53 個小肝癌病灶,檢出率為100.0%;1.5T MRI 增強掃描檢出53 個小肝癌病灶,檢出率為100.0%。螺旋CT 增強掃描檢出結(jié)果與CT 增強掃描檢出結(jié)果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正是因為這些改變增高了肝癌的發(fā)病率。及時有效的對病情進行治療控制的前提是盡早發(fā)現(xiàn)病變。因此,選擇有效的診斷方式,提高診斷準確率至關(guān)重要。
本研究診斷結(jié)果顯示,螺旋CT 和1.5T MRI 檢查的準確率分別為96.23%、88.68%,說明螺旋CT 在小肝癌病灶檢測準確率高于1.5T MRI。螺旋CT 檢查速度快,覆蓋面積廣,并且在掃描過程中不會因患者呼吸運動使掃描圖像出現(xiàn)阻礙性陰影[5]。雖然CT 平掃在肝癌影像檢查中應用較為廣泛,但由于部分小肝癌密度差小,導致平掃檢出率較低,存在誤診和漏診的情況;通過增強掃描能夠觀察到小肝癌的一些不顯著表現(xiàn),從而提高檢出率和準確率。MRI 檢查的主要特征為成像速度快,偽影相對較少;但MRI 檢查費用相對較高,且不適用于體內(nèi)含有金屬物質(zhì)的患者[6]。血供在小肝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血供影像的改變能夠得知是否發(fā)生小肝癌或嚴重程度,采用增強掃描能較好的顯示病灶動脈血供的變化情況[7]。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病理學診斷檢查出40 例患者中有53 個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12 個,小肝癌41 個。在平掃檢查中,經(jīng)1.5TMRI 檢測出47 個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10 個,小肝癌37 個。螺旋CT 檢測出51 個小肝癌病灶,其中微小肝癌(≤1cm)11 個,小肝癌40 個。在增強掃描中,螺旋CT 增強掃描檢出53 個小肝癌病灶,檢出率為100.0%;1.5T MRI 增強掃描檢出53 個小肝癌病灶,檢出率為100.0%。螺旋CT 增強掃描檢出結(jié)果與CT增強掃描檢出結(jié)果對比無顯著差異。說明在小肝癌病灶診斷過程中,使用螺旋CT 檢查的陽性檢出率較高,但仍然存在漏診和誤診現(xiàn)象。螺旋CT 檢查和1.5T MRI 再小肝癌診斷中均具有各自獨特的優(yōu)勢,且增強掃描的檢出率均較高,因此,臨床對小肝癌患者進行檢查時,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必要時可將兩種檢查方法結(jié)合應用。
綜上所述,螺旋CT 檢查由于適用性較廣泛,且在平掃檢查中檢出率和準確率較高,因此在臨床中是小肝癌主要的檢查方式,為小肝癌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依據(jù),從而提升預后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