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濱河外國語學校 張黎黎
本文對小學數(shù)學練習中的錯題成因進行探尋,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將基礎知識重視起來,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降低計算出錯的概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生計算準確率的應對之策。
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知識是最淺顯、最基礎的,學生若是無法將其牢固掌握,在計算過程中就無法靈活運用知識,在計算時就會錯誤百出。除此之外,小學生的年紀小,身心皆在發(fā)展階段,理解能力更是有限,即便數(shù)學知識在成人眼里是最基礎的,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沒有理解知識,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錯誤。
在數(shù)學計算中,求的是最后的結果,而且通常這些結果是唯一的。有些學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玩,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喜歡走捷徑,不愿意動腦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下降,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固,自然會在計算過程中頻頻出錯。除此之外,學生的字跡過于潦草,書寫不夠規(guī)范也是出錯的一大原因。
有些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很差,怎么努力也沒有效果,認為自己沒有學習數(shù)學的天賦。學生覺得自己學不好數(shù)學,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解不了,不會去認真審題、分析題意,更不會耐心求解,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數(shù)學也不例外。只有學生理解了基礎知識,牢固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在遇到相關題目的時候靈活運用知識,解出正確答案。只有學生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理解透徹,才能靈活應對知識拓展,準確抓住問題的本質,利用所學內容解出答案。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規(guī)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相關題目講解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講解完之后利用一些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準確性。例如,計算題目“851÷[(27+84)÷3]”,正確的算法是先算小括號里的內容,再算中括號里的內容,最后按照先乘除后加減完成接下來的運算。學生在一開始并沒有掌握正確的算法,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道題目當作切入點,將基礎知識與實際例題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降低學生的計算錯誤率。
判卷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判出很多份卷子,沒辦法一個個去猜測學生寫的數(shù)字,遇到自己看不清的情況可能會直接判定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在計算題中,教師除了要看結果以外,還要看步驟,缺一個步驟,即便結果是對的也會失分,這樣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書寫,讓學生養(yǎng)成寫字規(guī)范、端正的好習慣,不準在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字跡潦草的情況,有效避免因書寫問題引起的錯誤。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每道題目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讓學生在計算的時候不要投機取巧,嚴格按照運算規(guī)則一步步計算,且在計算完之后要仔細檢查,降低計算錯誤的概率。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口算習慣,因為考試時間有限,學生若是每道題都用筆算,計算的速度會大大降低,最后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去檢查。
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做的不是給學生施加壓力,而是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敢于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計算題其實并不困難,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能合理進行運算。
想要改變現(xiàn)狀,教師就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計算,逐漸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例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出一些簡單的題目,如“320÷40”“12×7”“46+24÷4”等,在學生解答出來后,教師可以提升難度。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提高。若是學生在某一類型的題目上頻繁出錯,教師就可以加大訓練力度,利用該類型題目讓學生反復練習。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的方法也很簡單,在整個練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一道題都做不對。只要學生取得成績,教師就要給予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就能有所增強。在遇到更難的題目的時候,學生就會產生試一試的想法,認真地分析題目,尋找最佳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單純地講解知識已經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了,只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共同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與時俱進,才能解決各種數(shù)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所了解,注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知識,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答問題。教師還需要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避免學生犯低級錯誤。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有迎難而上的精神,認真地分析題目、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準確性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