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秀梅,張 敏,盛 麗
老年人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高發(fā)人群,其不良生活方式、異常血脂水平、高血壓等均是導致該病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血壓是冠心病的最主要致病因素[1],相關調(diào)查[2]結(jié)果表明,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3倍。隨著醫(yī)療技術和器械的不斷發(fā)展,經(jīng)皮冠狀介入術因具有療效顯著、手術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勢而被廣泛應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中,但術后僅給予病人常規(guī)干預及藥物治療難以取得顯著效果,部分病人還會因為長期藥物治療造成依從性不佳,影響治療效果[3-4]。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人給予長距離快走鍛煉,觀察干預效果?,F(xiàn)作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經(jīng)皮冠脈介入術治療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人104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對照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60~78歲;病程1~12年;血壓分級:Ⅰ級35例,Ⅱ級17例;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6例,初中10例,高中或中專20例,大專及以上16例;冠心病疾病類型:心絞痛25例,心律失常11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缺血性心肌病7例;用藥情況:β-受體阻滯劑10例,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23例,鈣離子拮抗肌17例,阿司匹林12例。觀察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61~82歲;病程1~13年;血壓分級:Ⅰ級36例,Ⅱ級16例。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7例,初中9例,高中或中專21例,大專及以上15例;冠心病疾病類型:心絞痛27例,心律失常11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用藥情況:β-受體阻滯劑8例,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21例,鈣離子拮抗肌16例,阿司匹林14例。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60歲;符合冠心病合并高血壓診斷標準;接受經(jīng)皮冠脈介入術治療;病人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意識模糊;存在語言交流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存在精神疾?。恍袆永щy;合并傳染性疾?。缓喜盒阅[瘤;拒絕配合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1)干預人員督促病人遵醫(yī)囑使用藥物,詢問病人用藥后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對于存在者立即上報醫(yī)師以作出相應處理。(2)強化健康教育。干預人員向病人詳細講述疾病的發(fā)生原因等相關知識,并囑咐其臥床休息,嚴密監(jiān)護其血壓、心率等。(3)加強巡視。盡可能滿足病人各方面合理需求,囑咐病人日常攝入低膽固醇、熱量及脂肪的食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長距離快走鍛煉,具體操作:干預人員囑咐病人進行快走鍛煉,速度為130步/分,30~70分/次,具體時間可根據(jù)病人自身體質(zhì)決定,年齡較大、體質(zhì)較差者初始速度可適當減緩,在機體逐漸恢復后再加速,1~2次/天,每日步行距離為5 km。干預人員囑咐病人在行走時應保持抬頭挺胸姿勢,并自然放松、展開雙肩,盡可能讓肩部和臀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并調(diào)整自身呼吸,記下步伐。若病人在行走中出現(xiàn)胸悶、頭暈等狀況則立即減速至停止行走;若行走后第二天病人感覺非常疲憊,可適當減緩速度。
1.3 觀察指標 (1)血壓:觀察并記錄2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水平變化。(2)心肺功能:采用心肺運動訓練測試評價2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心肺功能水平,包含心率(HR)、CO2排出量(VCO2)、峰值攝氧量(VO2peak)、代謝當量(MET)、CO2通氣當量(VE/VCO2)[5]。(3)生活質(zhì)量:采用西雅圖心絞痛問卷評價2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生活質(zhì)量,包含心絞痛穩(wěn)定程度、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疾病認知程度、治療滿意程度5個維度,共19個條目,每個維度0~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高[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
2.1 2組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干預前,2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均明顯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2.2 2組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2組HR、VCO2、VO2peak、MET、VE/VCO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HR、VCO2、VO2peak、MET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1),VCO2、VO2peak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HR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指標比較
2.3 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干預前,2組心絞痛穩(wěn)定程度、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疾病認知程度、治療滿意程度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各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
冠心病作為臨床高發(fā)疾病,其對老年人機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冠心病發(fā)生率逐年上升[7]。而高血壓是冠心病病人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機體內(nèi)持續(xù)高血壓會造成左心室肥大,室壁張力會明顯上升,引發(fā)心肌組織纖維化進程,使冠狀動脈灌注壓下降,降低了心肌血液灌注量,對于血管內(nèi)膜造成損傷,誘發(fā)炎癥反應,致使血小板聚集、脂質(zhì)沉積,造成心外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加快[8-9]。此外,高血壓也參與纖溶系統(tǒng)激活、胰島素抵抗等病理過程,會促進產(chǎn)生血栓。臨床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人采取經(jīng)皮冠狀介入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但也需要術后進行有效康復訓練以鞏固機體康復,避免疾病復發(fā)[10]。相關研究[11]結(jié)果表明,中老年女性每日快走30 min對于預防骨質(zhì)疏松、高血壓等具有顯著作用。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介入術后病人實施長距離快走鍛煉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動脈壓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長距離快走鍛煉可有效改善病人血壓狀況。其原因為長距離快走鍛煉作為劇烈運動措施可有效消耗病人機體內(nèi)大量熱量,并且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速,促使血管內(nèi)血液黏度下降,改善血液流變性,提升物質(zhì)代謝的氧化還原,最終有效改善病人全身血液循環(huán)狀況,降低血壓水平[12-13]。本研究中,觀察組VO2peak、VC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HR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長距離快走鍛煉可明顯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人心肺功能,其原因主要為長距離快走鍛煉可有效強化病人機體內(nèi)心肌細胞的有氧代謝能力,對肌凝蛋白ATP酶的活性起到有效強化作用,并改善橫橋的活化水平,促進心肌收縮力提升,心排血量顯著上升,最終促使冠脈灌注量增加,有效避免心肌缺血狀況[14-15]。此外,長距離快走鍛煉可促進病人冠狀動脈循環(huán)的運送能力提升,增強冠脈血管的擴張力,提升冠狀動脈側(cè)支循環(huán),促進冠狀動脈血供充足,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后加快氣體交換,最終提升血氧含量,心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16]。本研究中,觀察組心絞痛穩(wěn)定程度、治療滿意度、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及疾病認知程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長距離快走鍛煉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質(zhì)量。原因主要為該鍛煉措施可有效提升病人機體心肺功能,且病人在鍛煉過程中可使自身精神壓力得到釋放,使其能夠以放松心態(tài)面對疾病,改善心理狀況,最終促使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升[17-18]。
綜上所述,長距離快走鍛煉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介入術后病人的血壓水平、心肺功能,促進生活質(zhì)量提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