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金達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孝義 032300)
金達煤業(yè)10206 綜采工作面開采主采2 號煤層,平均厚度約為7.1 m,平均傾角約為5.2°。綜采面的左側(cè)為采空區(qū),右側(cè)為待采區(qū)域,下距3 號煤層38.08~53.32 m,為穩(wěn)定可采煤層。煤層結(jié)構為簡單-較簡單,一般含0~2 層夾矸,煤層頂?shù)装鍘r性均為砂質(zhì)泥巖、粉砂巖。
10206 切眼長度180 m,凈寬3.6 m,毛寬4.3 m,需向煤幫側(cè)擴刷2.9 m,使切眼規(guī)格達到凈寬6.5 m,毛寬7.2 m,凈高2.2 m,因此需要對二次切眼支護時的鋼梁架結(jié)構強度和棚間距進行計算。同時,針對傳統(tǒng)支護方案所存在的支護工序多、效率低、經(jīng)濟性差的缺陷,提出改進措施。
U 型鋼梁架是二次切眼支護的核心,鋼梁架的選型直接關系到支護安全性和支護效率。U 型鋼棚式支架頂梁的破壞機理是由于支架上彎曲力矩達到極限后,產(chǎn)生的最大拉應力超過材料的抗拉強度,從而導致頂梁變形、破壞而失去承載力。
根據(jù)受均布載荷的梁的彎曲內(nèi)力計算公式,梁在x 點處的彎矩為[1]:
在梁的中點截面處彎矩最大,其值為:
式中:Mmax為U 型鋼頂梁受到的最大彎矩,N·m;q 為均布載荷,kN;l 為U 型鋼梁的凈跨長度不含棚爪部分,m;M 為梁在x 點處的彎矩,N·m;x 為施力點距離梁端部的距離,m。
彎矩最大的截面為危險截面,最大正應力位于最大彎矩所在截面上距中性軸最遠的地方。在U 型鋼梁的中點處的截面上,沿中性軸上側(cè)U 型鋼受壓應力,下側(cè)受拉應力。當所受拉應力大于U 型鋼的抗拉強度時,U 型鋼下側(cè)破壞。
最大正應力計算公式為:
式中:WZ為頂梁橫截面的抗彎截面模量,是衡量截面抗彎強度的幾何量,可查表獲得;σmax為最大正應力,MPa。
由此可計算出鋼梁架的最大允許使用均布載荷為:
根據(jù)金達煤業(yè)井下的實際情況,在進行二次切眼支護時選擇了跨長為3.3 m 的礦用29U 型鋼,初步選擇棚距為1 m,其屈服極限為σmax=355 MPa,抗拉強度為σb=510 MPa,得29U 型鋼抗彎截面模量Wz=106 cm3=106×10-6m3
代入(3)求得U 型鋼的最大承受載荷為:
鋼梁架在最大承受載荷作用下的變形量發(fā)生在鋼梁架的中性點位置,其可表示為:
式中:y 為工字鋼頂梁在中間位置的最大下沉值,mm;E 為U 型鋼的彈性模量,取210 GPa;I為工字鋼的慣性矩,取612×10-8m4;l1為梁的跨長,即工字鋼的凈長度,取4.33 m。
計算可知,鋼梁架的最大下沉量約為44 mm。
10206 綜采工作面頂板壓力和變形最大的情況出現(xiàn)在煤層頂板破碎的情況,此情況下工作面頂板的最大頂板壓力等于巷道頂板煤巖的自重,可表示為[2]:
式中:Qd為每米切眼頂板巖石作用在支架上的壓力,N;k 為頂板煤巖體自承能力系數(shù),取0.5;H為頂板煤巖體厚度,3.93 m;l2為切眼寬度,3.3 m;γ 為頂板巖體的平均容重,取25 800 kg/m3。
將切眼支護參數(shù)帶入計算得:
Qd=kγHl2=0.5×25 800×3.93×3.3=167.3 kN
由此表明當棚距1 m 時,二次切眼每架棚承受理論壓力為167.3 kN,不能滿足支護強度要求,需要重新確定U 型鋼棚棚距。
當U 型鋼棚達到其使用載荷時,即QS=91.1 kN時,可計算出U 型鋼棚的棚距為:
當U 型鋼棚達到其破壞載荷時,即QB=123.6 kN 時,可計算出U 型鋼棚的棚距為:
經(jīng)計算,當二次切眼U 型鋼棚棚距大于0.74 m,U 型鋼頂梁中間位置下沉量約為64 mm,大于鋼梁架的最大變形量,此時U 型鋼棚將被壓垮而喪失支撐能力。當二次切眼U 型鋼棚棚距為0.54 mm 時,U 型鋼頂梁中間位置下沉量約為44 mm,滿足支護要求。但為了確保支護安全,考慮到一定的支護安全系數(shù)和對井下支護穩(wěn)定性的影響,二次切眼選擇跨長為3.3 m 的礦用29U 型鋼,鋼棚間距取0.5 m。
10206 綜采面的二次切眼支護采用錨桿、菱形網(wǎng)配合29U 型鋼棚聯(lián)合支護。作業(yè)前先使用3.6 m的π 梁配合2.5 m 的液壓單體支柱在距梁頭900 mm處對整個一次切眼進行支護。所有液壓單體必須支撐有力,垂直支設在實底上,全部穿“柱鞋”[3],并使用防倒繩。
二次切眼每掘進1 m 拆除最近1 副原一次切眼南幫的棚腿。然后進行架棚、掛網(wǎng)、打錨桿支護。頂板每排布置4 根錨桿,間排距均為1000 mm。選用Ф20 mm×2400 mm 螺紋鋼錨桿,每根錨桿配一支CK2340 樹脂錨固劑及一支Z2360 樹脂錨固劑;一塊W 鋼帶450 mm×280 mm×4 mm 和一塊方形托盤150 mm×150 mm×8 mm。掘進時在切眼南幫每排布置2 根錨桿,錨桿選用Ф20 mm×2000 mm 的玻璃鋼錨桿,每根錨桿配一支CK2360 樹脂錨固劑,間排距1000 mm。
鋼棚采用29U 型鋼支護,頂梁長度3700 mm,棚腿長度為2500 mm,底叉角81°,棚腿埋深為200 mm,棚間距1000 mm。壓力大時,采用對棚支護,采用枕木接頂、背實背緊巷幫,拉桿齊全,網(wǎng)片采用3600 mm×1200 mm 的菱形網(wǎng)片,網(wǎng)片搭接寬度不小于100 mm,采用16#鐵絲聯(lián)網(wǎng),雙股對折,至少擰三圈,保證搭接緊固。井下二次切眼支護結(jié)構如圖1 所示。
圖1 煤礦井下二次切眼支護結(jié)構示意圖
在進行二次切眼支護施工時,為了降低施工的難度,選擇在一次切眼的基礎上向南擴二次切眼,由西向東作業(yè)。在10206 回風順槽東幫開口后由西向東沿煤頂板掘進,掘進方位角為90°。在巷道開口25 m 處采用爆破落煤、人工裝煤、30 型刮板運輸機運煤,剩余切眼采用掘進機配合皮帶運煤(矸)。擴幫掘進時,每班需提前將掘進頭區(qū)域往東20 m范圍內(nèi)第一次切眼29U 型鋼棚梁下架設3.6 m 的π梁,距梁頭900 mm。π 梁下支設2.5 m 的單體液壓柱,單體柱必須支設在實底上,保證一梁四柱[4],單體柱支設在π 梁與U 型鋼梁交叉處,然后拆除原29U 型鋼棚腿。單體柱用專用防倒繩與U 型鋼棚連鎖,做好防倒措施,保證單體柱初撐力不小于11.4 MPa,所有單體柱均穿柱鞋。
由于二次切眼支護施工為在一次切眼施工方案基礎上進行,而且以錨桿、菱形護網(wǎng)配合鋼棚聯(lián)合支護的結(jié)構,各支撐部件均為標準支護結(jié)構,分散后的體積、重量小,便于進行組合,井下運輸方便。在10206 綜采面進行支護的過程中,支護人員數(shù)量僅需10 人,在兩天內(nèi)即完成了全部160 m 的支護,效率比傳統(tǒng)支護方案提升了40%以上。由于采用了組合支護結(jié)構,在后期的拆卸過程中的效率也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支護方案。
通過對二次切眼支護區(qū)頂板下移量的分析,最大下移量為34 mm,遠小于29U 型鋼的最大變形量,極大地提升了綜采作業(yè)過程中的支護穩(wěn)定性。
針對金達煤業(yè)傳統(tǒng)支護方式的支護工序多、效率低、經(jīng)濟性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種新的二次切眼支護技術方案。二次切眼選擇跨長為3.3 m 的礦用29U 型鋼,鋼棚間距0.5 m,能夠滿足10206 綜采面在最大來壓情況下的支護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需求。
以錨桿、菱形護網(wǎng)配合鋼棚聯(lián)合支護的結(jié)構,靈活性高,支護效率比傳統(tǒng)支護方案提升了40%以上,組合式的支護結(jié)構在后期的拆卸過程中的效率也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支護方案。
二次切眼支護結(jié)構能夠?qū)㈨敯宓淖畲笙乱屏烤S持在34 mm 以下,完全滿足井下支護穩(wěn)定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