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學 朱文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也在逐步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創(chuàng)新,不同的教育方式慢慢走入了課堂教學,對于小學數(shù)學授課而言,微課作為主題突出、指向明確、內容知識點相對完整的授課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快、更便捷地找到所學內容中的重點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立體地掌握學習的知識,同時對于前期的課堂學習和后期的系統(tǒng)復習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微課具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針對不同知識點,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老師想要表達的內容。于小學生而言,能在學習應該掌握的知識的同時了解抽象概念所代表的實際含義;于老師而言,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基本常識。而微課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課件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為學生更全面地展示所要學習的知識點,豐富的教學模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知識和生活相互結合,更便于學生理解。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一課《大數(shù)的認識》,課本中僅通過數(shù)字的形式告知學生全國不同省市的人口情況,可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對于人口沒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老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一段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的視頻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口總量。第二課《公頃和平方千米》也是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把所在城市標志性建筑物或知名旅游景點的視頻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把抽象的概念還原成具體的地點,在學生掌握不同的單位換算之前,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理解單位所代表的含義,并能對不同的單位有清晰的概念,學習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當老師面對所有學生統(tǒng)一授課時,除了因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導致的學習進度不同之外,小學生往往自控能力都較差,不能保證一節(jié)課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課。這也就導致了老師在一堂課中,對重要的知識點要反復地重復才能達到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的程度,這大大地影響了授課的效率。
對此,微課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時長一般控制在5~10 分鐘左右,教學內容較少,但是主題突出。一個視頻只傳達一個主題或者一到兩個知識點,看似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不具備系統(tǒng)和全面性。但是就是這種碎片化的教學方式,往往針對小學生而言更為有效。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微課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課本中,第一課就是《四則運算》,加減乘除作為數(shù)學的基本運算,需要每一個學生牢牢掌握。而學生從入學初就已經開始學習加減法了。對于學生而言更陌生的顯然是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關系。重點問題要重點進行解決,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對于乘、除法的共同的問題,由老師帶領重點突破。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的共同性,重點問題重點解決,不僅有利于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共性問題,而且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復習內容的重點和方向能夠做到主次分明。
在傳統(tǒng)課堂中除了課本的形式,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內容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板書,板書只能是老師在課堂中逐步在黑板上書寫。篇幅有限的同時對于環(huán)境要求過高,不利于學生在除課堂外的地方參與學習。微課作為新的授課方式,具有資源內容較小,便于分享,傳播方式多種多樣的特點。一般微課的課件或者配套的視頻等教學資源文件大小在幾十兆左右,所占空間不大,所以通過網絡形式就可以傳播分享,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課件U 盤或硬盤的分享方式,并且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形式預覽學習,非常適合分享交流。同時微課的視頻或者課件傳遞的方式非常便捷,對于學生的預習、復習也是新的方式。例如六年級上冊的《位置與方向(二)》,教室的環(huán)境過于局限,在老師沒有授課之前,學生對于方向的概念過于模糊,單純地通過課本也達不到預習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之外的微課形式,提前把微課的內容發(fā)送給家長,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微課的形式更快更具體地預習應該掌握的知識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新技術的應用,相對傳統(tǒng)的授課手段,微課提供的便捷和重點突出便于學生更快更具體地掌握應學知識。小學生還處于大腦發(fā)育時期,對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較為困難,尤其是對于數(shù)學這種抽象的學科,在課堂中更加容易走神。微課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提高了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對于師生而言微課的形式是提高學習、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