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 梁冬冬
同伴關系在小學生的發(fā)展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其影響甚至超過了父母。同伴關系的好壞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研究表明,不受歡迎的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于受歡迎的兒童。這里的“同伴支持”主要是指小學中同齡人之間或者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支持關系。它以情感、信息和工具支持等直接或間接地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作用。
根據(jù)“同伴支持”的類型和形式,將小學生的“同伴支持”分為自由支持、同伴幫助和同伴榜樣三類,這些類型的“同伴支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小學生的德育意識。
1.自由支持。這種“同伴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小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地向同伴尋求幫助和支持,或主動向有需要的同伴提供幫助。這種支持通常是基于友誼或與同學的友好關系,更多的是關注成長、自我需求和個性發(fā)展等。
2.同伴幫助。這種“同伴支持”是由心理知識水平相同、面臨共同問題的小學生組成的支持小組,如有相同學習困難的個體聚在一起進行交流、相互支持。他們有相同的話題,一起討論,一起謀求發(fā)展。
1.借助“同伴支持”,通過共同游戲、共同學習等,讓學生在交往中樹立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促進學生道德健康。小學生“同伴支持”的核心是學會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其中最深刻和最根本的體現(xiàn)就是社會公德的行為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必須遵循社會中人與之間基本的道德關系及社會規(guī)范性,也就是要遵循學校的行為規(guī)范、學校精神和學校紀律等,掌握了這些準則,才能成為社會中合格的集體成員。此外,在融入集體的社會需求下,學生可以在與同學之間的互動中更自覺、更有效地構建自己的德育知識。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偏好有直接反應。在對積極行為的反應中,同伴會做出積極的回應;對消極行為的反應應該是否認、厭惡和拒絕的。例如,在小學階段,會存在班級小組作業(yè)和體育課堂中的小組活動,在小組課堂作業(yè)中需要學生自行協(xié)調,自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比如,一個調查任務,學生之間就需要配合,有些人收集數(shù)據(jù),有些分析數(shù)據(jù),有些記錄數(shù)據(jù)。如果沒有有效配合,就會一團亂,這就需要學生在同伴的支持下,共同開展。這個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在開展的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在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前提下,通過彼此配合來贏得游戲,學會合作交流等。
2.培養(yǎng)良好的同伴關系,通過“同伴支持”培養(yǎng)兒童健全的人格,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是適時的,而道德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越短,效果越好。因此,當學生根據(jù)對方的反饋做出正確的反應時,如果全部依靠教師指導和教育,就無法保證教育的時效性,從而降低教育的效果。教師要重視同伴支持對道德教育的反饋,促進學生及時調整自己,培養(yǎng)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在德育課教學中開展文明的競爭對手活動,使用光榮榜和文明檢查員來建立一個平臺反饋道德行為,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文明分辨的習慣,面對不文明的行為能夠及時反饋。這樣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糾正錯誤,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加強道德教育知識,最終融入集體生活中。例如,在小學教學階段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都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僅僅通過課堂教育無法達到有效的效果,在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同伴關系,在同伴支持下促進兒童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幫助兒童健康成長。在小學班級中,教師可以設置榜樣標兵,其他學生向這些學生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3.通過“同伴支持”這一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兒童的學習能力。同伴支持通過個體以往的學習表現(xiàn)、替代體驗、言語說服和心理狀態(tài)四個方面改變個體的自我效能感:(1)以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最強大的資源,這些性能將受到同伴的影響,從而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和積極的評價。(2)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同齡人獲得間接經(jīng)驗。當學生看到同伴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時,自我效能感會增強,并認為自己也能取得這樣的成功。(3)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同伴經(jīng)常通過建議和說服來引導個體取得學習上的進步。這種說服通常是由有影響力的同齡人(如學習成績好的人)實施。說服的基礎越可信,越能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感。(4)在學習和生活中,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會受到當時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會增強自我效能感,而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會降低效能感。同伴的情緒支持可以幫助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減少其消極情緒。在小學班級管理中,一個老師需要管理一個班的學生,難免會有所疏忽,而利用同伴支持能夠讓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尋找小伙伴的幫助,有效解決問題。例如,有個小朋友不會解答數(shù)學加減問題,老師恰好沒有在教室,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尋找同伴。
4.通過“同伴支持”互助小組,改善小組中不良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當小學生和道德分辨水平高于自己的同伴時,就會受到一些積極目標和榜樣的激勵,從而提高自己的分辨道德的能力。和同伴的相處過程中,同伴之間對道德教育策略認知的差異,導致道德認知的矛盾。這種矛盾促使學生質疑自己原有的道德價值觀,并從同伴策略中得到啟示,從而有針對性地修正自己的道德歧視。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實際理解卻很困難。成立班級互助小組,在同伴支持下,學生能夠感受到幫助別人成長的快樂。例如,同學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他幫助同伴解決了問題,他就能夠獲得來自同伴的感謝,以及老師對自己價值的認可等。
總之,在小學階段,同伴支持中的道德體驗可以促進學生道德判斷、道德素質和道德行為的自我建設,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能會受到同齡人的一些誤解和不良行為的影響,所以必須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利用教師、家長的評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在同伴支持下找到正確的方向,有效實現(xiàn)德育道德教學,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