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娟
【中圖分類號】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1--01
孤獨癥屬于一種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疾病,是判斷感覺狀況重要標準,若感覺出現(xiàn)異常會嚴重影響其系統(tǒng)發(fā)展狀況,甚至波及到自身行為和日常生活。感覺反應中視覺反應作為孤獨癥兒童干預重點關(guān)注內(nèi)容,通過相應刺激訓練,可有效改善孤獨癥兒童對視覺刺激過度反應問題[1]。本次研究重點分析采取多感官訓練對孤獨癥兒童視覺信息處理障礙的干預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接受康復訓練的56例孤獨癥兒童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發(fā)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實施常規(guī)訓練方式和多感官訓練方式。納入標準:感知異常;具備一定認知能力,可聽從訓練指令;僅參與本院康復治療活動;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訓練方式,對孤獨癥兒童進行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制定針對性訓練集合計劃,主要包含患兒感知、認知、社交、生活自理能力等。同時其視覺信息處理能力進行評價,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進行常規(guī)訓練,5d/周,2次/d,40min/次。
研究組:采用多感官訓練,建立感官訓練教室,主要利用鮮艷顏色和光感裝置進行刺激,建立可對孤獨癥兒童多感官進行刺激的空間環(huán)境。多感官刺激訓練,可借助簡單器材改變孤獨癥兒童周邊色彩,刺激其感官,如使用鮮艷顏色水果,讓其進行觀察,并不斷通過切割改變水果形態(tài),同時指導其通過品嘗,觀察患兒對水果接受意愿。也可使用不同色彩燈光進行刺激,評估孤獨癥兒童對光線的感受和接受效果。訓練化解中,要求訓練項目不涉及孤獨癥兒童智力檢驗,也無需使用抬高智力,保證訓練環(huán)境相對輕松,患兒甚至可以自主活動[2]。進行訓練活動時,應組織先對簡單團體小游戲,促使患兒嘗試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于共同進行訓練過程中實現(xiàn)對聽覺、視覺、未覺等多感官功能的訓練,2d/周,2次/d,40min/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ABC評分,其中,ABC評分指標包含感覺、交往、軀體、語言和自理,采用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進行評分,評分與干預效果負相關(guān)。PEP-3評分指標包含認知、語言表達、肌肉控制、模仿、溝通和體能,采用心理教育評估量表(第3版)進行評分,評分與干預效果正相關(guān)。
1.4 評價標準
干預效果根據(jù)兒童對顏色的反應程度進行判斷,并分為三個等級,顯效:對相應的視覺刺激可做出相應反應,但反應相對正常;有效,對視覺刺激可產(chǎn)生一定反應,且較為明顯;無效,存在嚴重視覺信息障礙,對相應刺激易做出過度反應??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法驗證,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ABC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各項ABC觀察指標評分比較,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組間評分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相比于正常發(fā)育兒童,患有孤獨癥兒童在視覺、聽覺等方面存在明顯缺陷,信息整合能力相對較弱,不僅對兒童本身興趣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還會引發(fā)情緒、社交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障礙,嚴重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3]。因此,應采用有效訓練方式,減輕孤獨癥兒童信息整合障礙。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的訓練方式為多感官訓練,對患兒的視覺信息處理障礙進行干預,利用顏色、光線進行相應訓練,不斷改善孤獨癥兒童的行為,從而提升其認知水平和感知能力[4]。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ABC觀察指標評分和干預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評分和有效率差異明顯(P<0.05)。說明通過對孤獨癥兒童使用多感官訓練方式,相較于常規(guī)訓練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兒社會行為和對信息的處理障礙,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孤獨癥兒童采用多感官訓練方式,可減輕其孤獨癥異常信息處理行為,有效改善信息處理障礙,相較于以往采用的常規(guī)訓練方式,訓練效果更為顯著,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王永固,王果,郭惠,等.多感官訓練改善孤獨癥兒童視覺信息處理障礙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06):718-723.
黃紅惠,韋佩文,韋美賓,等.多感官刺激治療對兒童孤獨癥的應用療效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35):181-182.
任靈敏,杜為博,袁麗娜.多感官刺激治療對孤獨癥兒童社會適應與行為能力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8,16(19):30-33.
左瑞霞.多感官刺激治療對兒童孤獨癥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9,27(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