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人物的賈璉親密關系,可以通過賈璉與王熙鳳的“追與逃”,與尤二姐的“慰藉與逃離”,與秋桐的“始亂終棄”,以及與平兒的“守望與呵護”表現(xiàn)出來。透過依戀的視角,探討其中人物親密關系中的深層次動力,籍此剖析其中人物關系間的社會與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依戀;《紅樓夢》;人物;親密關系
賈璉是《紅樓夢》人物中出場次數(shù)極多的角色,是作者筆下的花花公子。他是一個“純乎蕩子氣”、“動物式的人”,“荒淫無度”、“麻木了的精神病患者”和“好色的男人”等1。本文從依戀理論2的視角出發(fā),主要通過賈璉與其他人物的親密關系,探討《紅樓夢》中人物親密關系中的深層次動力,剖析其中人物關系間的社會與現(xiàn)實意義。
一、《紅樓夢》人物中賈璉的情感個性
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老師,子女的情感個性可以通過其與父母的關系中體現(xiàn)出來。在《紅樓夢》一書中,并沒有描述賈璉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對其情感個性也沒有直接的闡述,但我們可以從其與雙親的關系中窺其一斑。
邢夫人是賈璉名義上的母親,她“無兒女的一生干凈”,為了自保,就一切唯夫命是從?!皟号灰詾橛H,下人不以為寬厚”4。于賈璉和其它一干人等,她一貫是冷心冷面、冷言冷語、冷眼旁觀、冷酷無情,毫無親情可言。作為父親的賈赦,對兒子賈璉往往是暴力相向,父子關系十分緊張。賈璉雖出生在豪門世家,但面對動不動就家暴自己的父親和情感冷漠的母親,未能形成安全的親子親密依戀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賈璉的情感個性中也存在著明顯的“回避”型情感傾向。
二、《紅樓夢》人物依戀情感的表現(xiàn)模式
《紅樓夢》人物中(賈璉)的依戀情感關系主要通過“逃與追”、“回避—慰藉—回避”、“回避—襲擊—混亂”和“安全—修復—回避”這四種模式表現(xiàn)出來。
(一)“逃與追”:賈璉與王熙鳳情感的“傷與悲”
賈璉與王熙鳳的情感親密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一個在不停地“逃”,另一個則窮“追”不舍。
王熙鳳的情感個性可以通過以下兩點探知。
一是男子氣。王熙鳳從小被當成男孩子養(yǎng)大,身上有一股男子氣。賈珍上房來請王熙鳳料理家務。大家忽然聽說賈珍進來了,“唬的眾婆娘‘忽的一聲,往后藏不迭,獨鳳姐款款站了起來。”過去女性是不能隨便見男人的,所以賈珍一來,眾婆娘趕快跑了,只有鳳姐沒有走,大方地站了起來——王熙鳳從來都不太覺得自己是女人。
二是強勢、潑辣、控制欲強。賈璉的乳母趙嬤嬤說她想借元妃省親,府上用人之際,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尋找工作,說以前求過賈璉好幾遍,答應的好,卻干擱著?!斑@如今又從天上跑出這一件大喜事來,那里用不著人?所以倒是來和奶奶說是正經(jīng),靠著我們爺,只怕我還餓死了呢。”王熙鳳當即同意“兩個奶哥哥都交給我”。這反映出從小事到大事,家里真正的主宰是王熙鳳,賈璉幾乎連說話的余地都沒有。她做事強勢,潑辣,說一不二,控制欲強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本質上,王熙鳳情感個性中的男子氣和強勢、潑辣和強控制欲背后所體現(xiàn)的是焦慮與不安。當具這種“焦慮”情感個性王熙鳳遇上具有“回避”情感個性的賈璉,就出現(xiàn)了“追”與“逃”的情感關系互動。一個(王熙鳳)想通過各種方式處處逞強,利用手中的“權力”牢牢“抓住”丈夫,但另一個(賈璉)則以“逃避”應對。王熙鳳強勢、潑辣的作風,勢必導致夫妻情感關系的分裂,迫使丈夫由早期的“軟弱”(冷子興說賈璉娶了鳳姐做老婆,使“璉爺?shù)雇肆艘簧砩渲??!保?,轉向“冷漠”與“怨恨”(賈璉見平兒守著熙鳳哭泣說:“事情已經(jīng)這樣了,東西也要不回來了,可奶奶這樣,還得再請個大夫給治療治療啊?!辟Z璉生氣地說:“我的性命還不保,我還管她嗎?”)。最后賈璉休了王熙鳳,他對王熙鳳的“回避”最終以最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二)“回避與回避”:賈璉和尤二姐的“漸行漸遠”
賈璉與尤二姐的情感親密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回避—慰藉—回避”。 當賈璉的“回避”感情個性遇上了同樣具有“回避”感情個性的尤二姐時,最終只能是“漸行漸遠”,遺憾而終。
盡管尤二姐身處社會底層,出身低賤,但她以女性所獨有的漂亮、溫柔與細膩,對賈璉而言無疑是重要的寬慰。賈璉暗地里把自己的私房都交給了尤二姐,讓她的一家衣食無憂,完全可以表明他對尤二姐真心真意,下定了要一心一意和尤二姐過日子的決心。賈璉外出歸來,尤二姐已逝,賈璉摟著她痛哭流涕、悲傷不已,還讓平兒幫他收藏著二姐的舊裙子作為紀念,足以說明他對尤二姐的用情之深。
尤二姐當然希望過上平淡安逸的日子,但現(xiàn)實又豈能讓她如意?尤三姐提醒過尤二姐,“而且他家有一個極利害的女人”,“倘若一日他知道了,豈肯干休,必有一場大鬧,不知誰生誰死?!庇热阋呀?jīng)預料到下場的悲哀,她知道她的這個姐姐有一天會被害死。但尤二姐卻回避自己已被預知的命運和勸阻,不知不覺中踏上了不歸路。
在尤三姐因柳湘蓮退親自刎后,“賈璉忙揪住湘蓮,命人捆了送官?!庇榷忝χ箿I反勸賈璉:“你太多事,人家并無威逼他死,是他自尋短見。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覺生事出丑。不如放手去罷,豈不省事?!庇榷愕能浫跖c“回避”情感個性躍然紙上。
面對強勢的王熙鳳,作為弱者的尤二姐任由王熙鳳擺布。王熙鳳收拾三間房子,里面家具和正室一樣,請尤二姐入甕。尤二姐千錯萬錯就錯在這個答應進“東廂房三間”上。她在外面的時候,還有機會,有一天不行的時候,她甚至還可以逃亡;她在這里想逃都逃不掉。王熙鳳交代傭人說:“你們給我好好看著,有走失逃亡,我要你們的命?!闭怯榷氵@種典型的弱者處事心態(tài)與“回避”情感個性,決定了她在王熙鳳的逼迫、秋桐的辱罵折磨中不作任何反抗,最后選擇了與賈璉極端“回避”方式不同的極端“回避”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性命,致使她與賈璉的親密關系遺憾而終。
(三)“回避與混亂”:賈璉對秋桐的“始亂終棄”
賈璉與秋桐的情感親密關系表現(xiàn)為“回避—襲擊—混亂”。當賈璉的“回避”感情個性遇上具有“混亂”情感個性的秋桐時,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始亂終棄”。
秋桐只是一個粗俗但長相還可以,被買來又被送出去的丫頭。她的形象卻十分鮮明,似乎一天到晚在罵人、跟人過不去。她罵尤二姐、罵平兒,甚至敢罵王熙鳳。她確實是一個“沒有知識、沒有大腦”,“混亂”情感個性十足的人,終究成為王熙鳳“借劍殺人”的工具。
賈璉與秋桐的結合,源于父親的賞賜,更多出于男人的本能。因而,這種親密關系的維系當然也就十分短暫。秋桐本人就是一個悲劇角色,她事事要爭要吵。在王熙鳳去世,賈璉“手足無措”,平兒拿自己的東西給賈璉料理王熙鳳的后事,賈璉心里感激,告訴秋桐“諸凡事情,便與平兒商量”。而“秋桐看著,心里就有些不甘,每每口角里頭便說:‘平兒沒有了奶奶,他要上去了。我是老爺?shù)娜?,他怎么就越過我去了呢?”平兒也看出來了,只不理他?!暗故琴Z璉一時明白,越發(fā)把秋桐嫌了,一時有些煩惱,便拿著秋桐出氣?!薄靶戏蛉酥?,反說賈璉不好,賈璉忍氣?!庇谑?,就有了第一百十七回,賈璉說“秋桐是天天哭著喊著,不愿意在這里”,賈璉“叫了他娘家的人來領了去了”秋桐被遺棄的命運終究是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
(四)“回避與安全”:賈璉和平兒的“守望呵護”
賈璉與平兒的情感親密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安全—修復—回避”。 當賈璉的“回避”型感情個性遇上具有“安全”型感情個性的平兒時,兩人真正做到“守望呵護”,其結局令人欣喜。
具有“安全”型情感個性的平兒,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大度豁達同時有富有自己的主見。故此,她既可以和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而又不失個人的自主性。
平兒是王熙鳳帶來的陪嫁丫頭,但她知道自己的位置。平兒一直都不跟賈璉接觸,她老隔著窗戶跟賈璉講話。她抱定的一個主意:“我名分上是賈璉的妾,可是我絕不跟賈璉有任何的關系?!边@是何等的自主性!
在《俏平兒軟語求賈璉》里,賈璉因為女兒出天花,聽信迷信夫妻分房而臥。賈璉“獨寢了兩夜,便十分難熬”,以金帛相許,與多姑娘私混。平兒“收拾賈璉在外的衣服鋪蓋,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來”。平兒的第一反應是幫賈璉掩蓋,這既體現(xiàn)了平兒的善解人意。
當丫鬟們未見尤二姐叫人,樂的且自己去梳洗時,平兒便看不過去,說:“一個病人也不知可憐可憐?!碑斔l(fā)現(xiàn)尤二姐死時,不禁大哭。由此可以看出平兒的極富同情之心。
平兒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丫頭,她的處境很尷尬,卻沒有一絲的小心眼。在賈璉夫婦遷怒平兒時,賈母命令鳳姐安慰平兒?!捌絻好ψ呱蟻斫o鳳姐磕頭,說:‘奶奶的千秋,我惹奶奶生氣,是我該死?!泵髅魇区P姐冤枉了她,現(xiàn)在卻主動認錯?!傍P姐正愧悔昨日酒吃多了,不念素日舊情,浮躁起來,為聽了旁人的話,無故給平兒沒臉。今反見他如此,又是慚愧,又是心酸,忙一把拉過來,落下淚來?!钡灭埲颂幥茵埲?,退一步海闊天空。平兒的大度與豁達,反而讓鳳姐更加慚愧和懊悔。
正因如此,賈璉對平兒的情感親密關系是最牢靠和最穩(wěn)固的。“賈璉見平兒,外面不好說別的,心里感激,眼中流淚。自此,賈璉心里愈敬平兒,打算等賈赦等回來,要扶平兒為正?!?/p>
(五)小結
依戀理論在《紅樓夢》人物情感親密關系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解讀和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指導。實質上,個體與他人的關系,往往在很早的階段就初具雛形,然后在人生中不斷展開,不斷再現(xiàn)。孩提時代形成的依戀模式深深地影響著成年后的人際關系,尤其是情感親密關系。在情感親密關系中,我們的一些表現(xiàn)好像是回到了童年,同時,我們往往一會出現(xiàn)苦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狀況,無法看透自己,也無法讀懂對方。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既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同時又要將相關的理論偶于生活中,撥開云霧見青天,正確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參考文獻
[1]杜貴晨.紅樓男性[M].北京:中華書局,2006.97.
[2]上世紀50年代,鮑爾比(Johe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依戀(attachment),是指個人與某一特定個體的長久持續(xù)的強烈的情感關系。鮑爾比認為依戀關系在成人情感生活中具有強大的影響作用。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將其依戀模式內化形成一個內部工作模型,這將指導兒童乃至成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以至世界,引導其在各種社會人際中,尤其是親密關系中與他人的互動。實質上,成人依戀類型大致有四種。一是安全型,即對自我和他人都有較正向的看法,在關系中既保有親密又自我獨立。二是回避型,此類型的人選擇逃避和他人的真正親近,保護自己免于失望、受傷。三是焦慮型,此類型的人會不斷地尋求他人的接納藉以肯定自我。四是混亂型,此類型同時表現(xiàn)出尋求親近與回避的矛盾行為,在關系中缺乏一致完整的策略。
[3]杜貴晨.紅樓女性(上).北京:中華書局[M].2006,(45).
作者簡介:羅雄榮(1980.12-?),女,漢族,湖北天門人,碩士,浙江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