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雯
摘要: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長達數(shù)千年,在初中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向學生傳輸基本的歷史史實知識。一般選擇編入教材上的歷史知識,都是真實發(fā)生的歷史事實,這對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當前的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許多錯誤的歷史解讀和野史,這些都存在有較大的誤導性,所以在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史料的首要原則就是要保障歷史知識的正確性和真實性。其次則是選擇一些對學生發(fā)展有用的,學生感興趣的史料等,這些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加深對民族歷史的了解。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史料選擇;有效史料
歷史史料的選擇一定要秉承著客觀性的原則來進行選擇,不能將個人的情感因素放入到其中,因為歷史史料選擇這份工作,對于歷史課堂教學具有重大的影響,更是影響學生看待歷史的方式以及對歷史的認知。在進行史料的選擇時,應該秉承著真實性、可讀性、趣味性等原則,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增強歷史教學的效果。
1.史料選擇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上千年的歷史中,發(fā)生了非常多的事情?,F(xiàn)代的教學中,將歷史學習作為了每位學生必學的課程,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樹立民族自信心和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是一個客觀發(fā)生的事情,所以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也應當站在客觀的角度上進行教學和學習,這樣有利于認識到真正的歷史史實。
人類發(fā)展到現(xiàn)在,依然堅持著對以前的歷史進行研究,許多的歷史已經(jīng)成為了無法考究的謎團,但是還有一部分歷史已經(jīng)重見天日,讓眾多人所了解。歷史的發(fā)展就也象征著人類的發(fā)展,從猿猴進化成現(xiàn)代的人類,其中發(fā)生了許多的轉折和變故。史料事實上指的是可以據(jù)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所根據(jù)的東西,一般的史料分為兩種,分別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歷史教材的編寫就是需要在這些史料中進行精心的挑選,然后再編制出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教材。史料的選擇是歷史教學的核心,因為學生主要是依靠這些來了解歷史的,所以史料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看待歷史的角度和思維。
2.歷史課堂教學中選擇有效史料的原則
2.1 真實性原則
初中的歷史學習主要是教授學生正確的歷史知識,所以在史料的選擇上,必須秉承著真實性的原則,確保歷史知識的正確性和真實性。學生了解歷史,主要是從教材和教師講解上來進行了解的,因此教材上的歷史知識非常的重要。若在選擇史料的過程中,沒有保證其真實性的原則,就很有可能會誤導學生,這些錯誤的歷史知識同樣也會改變學生看待某件事的看法,這對學生的影響相當之大。目前,網(wǎng)絡上的需要歷史知識都存在有錯誤,其中還有一些所謂的野史也具有明顯的輿論導向性,真實的內(nèi)容相對較少,若學生在教材上所學到的歷史知識不夠正確,那么如此多的歷史錯誤將會進一步改變學生改變看待歷史的方法。因此,史料的正確性和真實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真實歷史的認知,同時還能夠分辨出錯誤的歷史,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十分的重要。
2.2 可讀性原則
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一般都是比較基礎的歷史知識,所以在史料的選擇上,應當確保史料的難易程度,讓史料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我國的歷史知識分為不同的領域,有些歷史知識的專業(yè)性過于強,不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學習,因此,在進行史料的選擇上,一定要規(guī)避掉一些晦澀難懂的歷史知識,這些知識既不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也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針對于初中階段的史料選擇,應該選擇一些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幫助的,例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故事,這個歷史知識既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又保障了知識的真實性,同時也激勵到了學生,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對這段歷史的了解,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促使學生好好學習。初中歷史的史料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之多,通過對史料的全面考量,能夠完善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到更多有意義的知識。
2.3 趣味性原則
教學畢竟是要以學生為主,若學生的關注點不在學習上,則教學的效果就無法達到,教學也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所以,在史料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地選擇具有趣味性的史料,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到學生,同時還能夠通過這些趣味性的知識,向學生傳達一定的道理,達到啟發(fā)學生的效果。歷史人物也曾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他們或者與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但是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在選擇史料上,可以選擇一些與現(xiàn)代生活反差較大的史料,或者是與現(xiàn)代生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史料,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探索的心情來進行更加深入地學習。
2.4 正面性原則
教育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正面的思想觀念,史料的選擇同樣也是不例外的,選擇正面的史料知識是硬性要求,不能將一些極具負面的史料編入到教材中,不然則可能會產(chǎn)生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張衡發(fā)明地動儀、蔡倫改進造紙術、絲綢之路等,這些都是一些歷史史實。學生在學習這些歷史知識時,能夠被其中一些正面精神所感染,通過這些正面知識的熏陶,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完善學生的人格塑成。
結束語:
史料選擇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史料的正確選擇對于歷史教學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歷史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輸正確且真實的歷史知識,同時也希望學生在學習這些歷史知識時,能夠受到啟發(fā),從而更好地完善自我。由于當前網(wǎng)絡上所流傳的一些歷史知識存在有較大的錯誤,所以,為了更加強化學生對真實歷史的正確認知,在史料的選擇中,一定要秉承著真實性、可讀性、正面性、趣味性等原則來進行選擇,這樣可以確保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到更多有意義的知識,促進學生的日后發(fā)展,完善學生的人格建立。
參考文獻
[1]張麗麗.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選擇與運用[D].蘇州大學,2017.
[2]陳鳳武.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