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梅
摘要:兒童文學是獨立于成人文學的,以兒童為中心,符合兒童的審美觀點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為兒童提供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兒童文學的主要特征是啟蒙性、趣味性和教育性。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教學理論的更新,兒童文學在語文教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兒童文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在當前的背景下,新課程標準有效教學可以實現教學主體之間的協(xié)調,兒童文學具有重要意義,她在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夯實語文基礎,鍛煉思維,培養(yǎng)審美意識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他們的閱讀往往傾向于快樂、小說、幻想、詼諧有趣的豐富文學作品。在目前的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作品如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小說等占很大比例。兒童文學,如童話和兒童故事,充滿了曲折、跌宕和懸疑,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點燃他們的閱讀欲望。兒童文學閱讀有助于學生夯實語文基礎,鍛煉思維,培養(yǎng)審美意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兒童文學作品豐富的想象力為兒童的思維鍛煉帶來了良好的機會。在兒童文學中,無論是童話、故事還是詩歌,都是作者豐富想象力的集合和體現。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幻想,他們渴望的完美結局的故事,他們渴望英雄,渴望成為童話故事的主角,為小學生兒童文學提供了一個舞臺,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例如,童話故事中豐富的幻想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多種聯想和想象,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訓練他們的思維。
三、培養(yǎng)良好語感的形成
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語言的基本運用能力。兒童文學是一門語言藝術,具有藝術的特點,簡單、生動、形象,在學術界也被稱為“淺顯的語言藝術”。學生豐富他們的視野,閱讀兒童歌曲、兒童詩歌、故事、寓言和童話故事,以及生動曲折的兒童文學的故事和場景的詳細描述,以其精湛的單詞和句子,兒童文學可以幫助孩子深深理解語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并以良好的語感為孩子繼續(xù)拓展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創(chuàng)新閱讀課的形式和方法
在語文教學,教師應注意兒童閱讀的普及率,把兒童文學的魅力展示在學生面前,喚起他們讀的欲望。在朗讀與演唱的結合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景,充分發(fā)揮歌唱的作用,將兒歌、繞口令、經典歌曲、情景對話引入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思維法中,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思維,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在閱讀與提問相結合的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對已有材料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引導學生獨立、獨立、真實、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通過“促進寫作閱讀”和“閱讀和寫作之間的互動”,同時,通過創(chuàng)設最好的環(huán)境適合學生閱讀兒童文學,形成教學氛圍自由,民主和交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還可以舉辦“讀書報告會”、“故事大賽”、“角色扮演”、“辯論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
五、加強學生的閱讀評價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快樂,從而增強學生閱讀的動力。要通過閱讀兒童文學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就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評價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分而治之”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從“客觀”到“經驗”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總結段落意義”和“感覺后讀寫”作為重要的評價方法,但應該能使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提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鼓勵學生積極使用各種工具來收集和整理信息,要從“數量評價法”向“質量評價法”轉變。在學生評價過程中,應以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發(fā)展和價值觀的形成為評價目標,最終使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的習慣。最后,學生把閱讀兒童文學作為課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科學指導課外兒童文學閱讀
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課外兒童文學書籍。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兒童文學閱讀的指導必須以拼音課外閱讀為基礎,而中高年級小學生的指導則應以逐步選擇純文本閱讀為基礎。閱讀材料的選擇要健康,符合兒童的特點。課外閱讀材料必須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必須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書籍。因此,幫助小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孩子喜歡讀冒險和科幻小說,因為他們的好奇心??梢韵驅W生推薦像《海底兩萬里》和《蒙喬森男爵歷險記》這樣的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閱讀一些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閱讀游記、傳記、隨筆、冒險、科幻小說和兒童文學。
其次,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通過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形成閱讀的“元認知”,為自主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不同的閱讀習慣,為學生進行“量身定做”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陳玉琨等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2]《新課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