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要:語文是我們學習母語的一種最正規(guī)的方式,然而語言的學習一般是枯燥乏味的,作為教師怎樣讓學生發(fā)現其中的樂趣,進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作為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變得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充分調動自身思維器官,不斷發(fā)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高效的初中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教師的提問是一個引導方向,不斷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方向,同時提問也是一個途徑,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走向光明的未來。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有的效性
在教學活動中選擇較適宜的教學方法,是值得每位教師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對提問的技巧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學提問能為教師所要呈現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現有理解力搭建起一座橋梁,鼓勵學生思考。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確保當前語文教學的質量得以提高。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現狀
1、提問的次數不夠合理
課堂教學提問次數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成功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合理的教學提問次數來作為保證,以便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學任務較多,大班教學的人數較多等,仍存在教師講得多,問得少的現象,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教師尚未意識到把握好教學提問次數的重要性。
2、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
教師對教材鉆研不夠透徹,加之對學生的了解有限,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教師所提問題過于淺顯的現象,提問的表述模棱兩可,過多地使用回答性的語句,學生難以分清語文知識的重難點,使得學生對知識脈絡的掌握不清晰,這樣的教學提問顯然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教學提問若冗長繁雜,學生很難把握問題的中心,便會無從回答,同時容易引起學生厭煩和乏味的情緒。教師欠缺提問的技巧,沒有圍繞教材內容進行問題設置,未能準確把握問題的難度與深度,不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語文的相關知識。
二、初中語文課題提問策略研究
1、注意提問的數量和時間的分配
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數量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合理調控提問的數量,避免過于繁瑣的提問,依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為學生留有適當的思考時間,合理地分配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所需的時間,對于難度適中的問題,從問題的提出到指定學生來給予回答,所留有的時間應為1~3分鐘較為適宜,對于開放性、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酌情延長時間。
2、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提問的問題
教師在備課階段要精心設計有效提問的內容,深入地鉆研教材的內容,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緊貼教學目標進行提問模式的預設,教學提問可以從記憶性、理解性、應用性、評價性等問題入手。問題的設置要注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維水平的提高,避免低層次、形式化的教學提問,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注意把握難易尺度,應創(chuàng)新設計問題的情境,秉承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比如,對于語文古詩詞部分知識的學習,在講解重點詞句理解的同時,應設置一些相關古詩詞寫作背景的歷史知識的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透過時代背景去幫助學生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寫作心態(tài)。
3、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難度較大的問題,如果直接提問,學生大多回答不上來,這就需要教師課前對這些問題進行設計,使之具有提示性與啟發(fā)性。當然啟發(fā)也要有度,緊緊抓住問題的關鍵。設計的問題最好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如針對古詩文教學可以一反常態(tài),改變傳統(tǒng)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的常規(guī)方法,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小主人,發(fā)揮其自主性,讓其自己看預習提示發(fā)現問題,讓學生產生質疑、解疑的思維過程,然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始終把學生擺在主體的位置,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啟發(fā)作用。
4、問題的提出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師應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fā)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yǎng)發(fā)散型思維能力。教學中要善于把課本知識與課外有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
5、有效的提問需要有效的評價
教師提問之后一定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評價。它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有效評價分兩種:一種是肯定性的、激勵性的;一種是否定性的。對回答正確又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肯定,給予必要的贊揚。對于回答不夠完整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啟發(fā)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明確指出其不正確,并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再一次回答問題的勇氣,不能模棱兩可,一味地表揚和遷就學生。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fā)點,達到有效評價。
總之,良好的提問,能活躍課堂氣氛,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為他們發(fā)現,解決問題提供橋梁,能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初中語文的教學提問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動態(tài)開放性的環(huán)節(jié),只有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地豐富其內涵,才能使得教學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不可限量的作用。由于個人知識儲備及研究水平有限,本文難免會有疏失錯漏,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將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對該課題的研究,尋求初中語文更多的高效提問教學法。
參考文獻
[1]劉鳳波.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54.
[2]周嘉敏.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提問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4(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