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茹
摘要:近年來,我國開始對家園共育的工作越來越重視。新《綱要》明確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指南》中也提及應注重加強幼兒園和家長的合作。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共育;創(chuàng)新
一、家園共育的背景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著名幼教專家陳鶴琴曾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币幌捳Z,告誡我們幼兒園和家庭二者必須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家園的溝通交流、支持合作、資源共享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才能促進幼兒、家長、教師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長,才能為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第三條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幼兒園家長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園共育,而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綱要》精神,既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又要在實踐中加強研究與探索的力度,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策略。
二、家園共育的改進創(chuàng)新
(一)多樣化的溝通平臺
1.家園宣傳欄。在活動室門口的家園宣傳欄公開每周教學計劃和每天值日生名單,讓家長了解幼兒每日的活動流程和學習內(nèi)容。
2.班級QQ群。通過班級QQ群更新家長感興趣的“幼兒觀察記錄”,“區(qū)域活動觀察記錄(附照片)”,“功能室活動記錄”等內(nèi)容,讓家長隨時隨地得知孩子在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3.幼兒園網(wǎng)站。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網(wǎng)站,點擊新聞報道,了解整個幼兒園良好的教育及幼兒的活動情況,增加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信任度。
(二)歡樂的親子活動
我園每學期根據(jù)主題活動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組織親子活動,不但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還在活動中促進了孩子的成長。例如:在每次教育活動開放之前,教師首先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活動計劃,家長需要配合的方面等,讓家長“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指導家長在活動過程中如何觀察幼兒。舉行親子活動可以是家長和幼兒共讀一本書;共唱一首歌;共繪一幅畫;共講一個故事;共做一個游戲;共做親子裝等活動,密切家園關系。每次活動后,教師組織家長談對活動的看法,向家長介紹活動中教師怎樣提問、怎樣引導幼兒探究、活動中注重發(fā)展孩子什么等等,讓家長不光是看,還要觀察和參與,通過參加活動轉變觀念,提高水平。
(三)創(chuàng)新的家庭教育講座
我園充分結合家長資源,每學期組織兩次家教經(jīng)驗交流會,目的是以家長教育家長。由幼兒家長委員會發(fā)起和組織,鼓勵各班級文化層次較高或有一定良好育兒經(jīng)驗的家長踴躍投稿育兒文章,并在家庭教育講座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他們明觀點,講經(jīng)驗,生動具體,現(xiàn)實可行,有理有據(jù),說服力很強。
(四)家長會形式的改進
每學期的家長會是家長來園了解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的好機會,也是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每次都精心準備和策劃,傾注了許多心血想做好家長會工作。在幼兒小班時家長的積極性很高,但隨著幼兒升入中班和大班家長的積極性在消退。也許有很多原因:有些父母都很忙,有些單位請不到假,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所有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大概知道老師會說什么就不想來了。我們就思考如何去改變呢?我園嘗試了新形式:簡單的介紹班級工作后就請家長欣賞幼兒的才藝表演??梢员硌菰谟變簣@學到的知識,可以表演在專門的培訓機構學到的本領,也可以表演和爸爸媽媽事先排練好的節(jié)目。這樣一來,家長參與集體家長會的積極性就再次提高了。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無極限的,教師需要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在遇到誤解時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要主動反思、換位思考。教師與家長是否能良好地溝通,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之間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這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心、愛心,對本職工作的責任心,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等。當家長真情地感受到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信任感就自然產(chǎn)生了,從而樂于與教師接近,愿意與教師溝通,進而真正做到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和行為的全面發(fā)展。
社會已經(jīng)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由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共同組成,三者必須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這種雙向互動活動中,幼兒園處在主導地位,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技巧,以此喚起家長的主體意識,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育兒觀,激發(fā)他們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在彼此尊重與合作的基礎上同步教育,共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桂華;做好家長工作 實現(xiàn)家園共育[J];黑河教育;2009年03期
[2]馬愛蓮;家園共育現(xiàn)狀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張建珍;家園共育袋[J];早期教育;2002年10期
[4]康建婷;淺談如何做好家園共育[J];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5]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