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政治參與論析"/>
陳友喬
(惠州學院 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7)
柳亞子(1887—1958)是杰出的革命詩人、南社領袖,也是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關于20世紀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研究,學界多矚目于梁啟超、胡適、丁文江、翁文灝、梁漱溟等“學者兼政”型人物,而對與他們同樣“缺乏政治精英所必需的政治經驗和行政能力”[1]而歸于失敗的柳亞子,缺乏應有的關注。(1)關于梁啟超、胡適、丁文江、翁文灝、梁漱溟等人政治參與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茲不具論。就國內現代知識分子研究的重要學者而論,許紀霖所列六代知識分子,按出生年代,柳亞子似可歸為“五四”一代,但精神氣質可歸為晚清一代,柳亞子似難以準確歸到這譜系之中。參見許紀霖《中國知識分子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82—83頁。雷頤在《孤寂百年: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十二論》中,分章論及梁啟超、胡適、丁文江、傅斯年等12人,亦未見柳亞子。參見雷頤《孤寂百年: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十二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關于柳亞子的政治參與,基本上沿襲“革命詩人”研究范式,強調其革命性、進步性、與時俱進性,缺乏專門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該領域還有一定的研究空間。這似乎與柳亞子特點不夠鮮明、難以納入20世紀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的敘事脈絡有關:一是因為柳亞子缺乏政治實踐性,他雖然有廣泛的政治參與,但往往偶一露頭之后就打退堂鼓,社會影響力不大;二是因為柳亞子缺乏深刻的政治思想和獨立的政治主張而難于歸類,既與堅執(zhí)批判理性的胡適、傅斯年等人迥然異趣,又與主張通過鄉(xiāng)村建設來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梁漱溟、晏陽初等人政見參商。本文通過對柳亞子政治情結、政治參與方式進行梳理,進而在此基礎上評析其政治能力,努力呈現現代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的豐富面相,以期加深對知識分子作用、使命與命運的理解。
在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下,近代知識分子表現出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如有的學者指出的,“近代知識分子大多具有一種‘吾曹不出蒼生何’的豪情和‘振臂一呼江山易幟’的雄姿。尤其是近代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的外在壓力下,‘政治’事實上已經凌駕于一切之上?!盵2]302作為名滿天下的南社領袖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柳亞子有著強烈的政治情結。如其所謂,“我自己自命是政治家兼文學家?!盵3]1551
1. 以政治為本位
柳亞子雖以政治家兼文學家自命,但二者之間并非不分軒輊,而是以政治為本位。換言之,政治是第一位的,文學是第二位的;政治居于核心、支配地位,文學居于次要、被支配地位,服從于、服務于政治的需要。
從政治本位出發(fā),柳亞子始終強調文學的政治功能。這極為鮮明地表現在他“為人生”的文藝方向上。早在民元前的革命活動中,柳亞子即將文學視為革命的工具,“文學是宣傳的利器,詩文并重,效力很大。這樣,我的詩不是文學的革命,而是革命的文學了?!盵3]1469柳亞子還認為,離開了政治,文學家就成了“空頭文學家”,即便成就再高,也沒有一顧之價值?!盎蛘咭粋€文學家或是一個美術家的作品,必定要有政治主張,作為背景,才能夠表現出內在的靈魂來;不然,不論你是桂冠詩人也好,藝術大師也好,只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小擺設’、許地山先生筆下的‘教狗虱做戲’罷了?!盵3]1328
柳亞子認為,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文學,而是政治。他將人生的最高目標定位為成為“攬轡澄清”的健者,而文學不過是激蕩風云的余事而已。柳亞子每為政治上的無為而自慚形穢,尤其是在那些在歷史舞臺上龍爭虎斗的雄健者面前,他的這種情緒表現得更加強烈。1932年,柳亞子憶及民元前與陳其美煮酒論英雄,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油然而生:“一天,在雅聚園吃飯,喝了幾杯酒,大家有點醉意了?!髞碛⑹?陳其美的字)做了滬軍都督,講句封建意識的話,不就是太平天國諸王的地位嗎?只可憐我半生落拓,一事無成罷了。”[3]1102
柳亞子不能堅守文學崗位,一旦政治時機到來,就馬上“歸而結網”。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柳亞子隨即將工作重心從文學向政治轉移。如其所謂,“大家忙著奔走國事,南社的事情只好暫時擱在一邊?!盵4]36在南社詩論啟釁后,柳亞子一度黎里家居,狂臚鄉(xiāng)邦文獻。但革命高潮一來,他馬上又躍躍欲試:“顧自后獻身黨國,更無余力及鄉(xiāng)邦文獻矣?!盵5]211923年,柳亞子發(fā)起新南社。由于柳亞子心有旁騖,新南社很快無疾而終。“從第三次聚餐會以后,就沒有舉行集會,新南社就此無形停頓了。因為我已直接參加中國國民黨的斗爭,無暇再做外衛(wèi)工作?!盵4]109
2. 強烈的政治自負
與政治本位相聯系的是,柳亞子對自己的政治才能非常自負。他的這種自負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濃郁的名士氣質。柳亞子回憶青年時期與其革命領路人、南社領袖高旭往還的情形。“然當是時,吾兩人皆年少氣銳甚,酒酣耳熱,高自標榜,輒謂上馬殺賊,下馬作露布,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所交相期許者,蓋不在瑣瑣李杜韓柳間也?!盵3]387
柳亞子以知兵自許,動輒扺掌雄談,縱論天下。辛亥南北議和期間,在事關民國前途的十字路口,柳亞子極力主戰(zhàn),并多有“借箸”之舉?!案`謂今日進兵方略,宜以一軍蕩平徐、潁,紓吳、皖內顧之憂,一軍由鄂入汴,援助秦、晉,毋使陷落虜手。更馳海軍艦隊直抵芝罘,進窺燕齊門戶。秦皇島守衛(wèi)單薄,榮城、黃縣又悉樹漢幟,而關外民軍復有克期建義之耗。南北并進,內外交訌,吾知狡虜無死所矣!”[3]266抵達北平后,柳亞子故態(tài)依然。他堅決反對國共和談,屢向中共上“天人三策”。柳詩云:“兵謀早借軍前箸,和議終憐溷際花?!盵6]
知兵是建立在高度的預見能力之上的。趙園指出,“豪杰之士以兵事為逞勇斗狠的舞臺,文人則以謀劃為智力愉悅。較之戰(zhàn)場勝負,他們甚至可能更有興趣驗證自己預測的準確性。”[7]柳亞子平生最為得意的兩次談兵,都被“應驗”了:一是南北議和期間,柳亞子斷言袁世凱要當皇帝,并堅決主張反袁。“方今中山遜位,本初被舉,……他日易總統(tǒng)而為皇帝,倒共和而復專制,一反手間耳?!腋娓咐闲值苤T姑姊妹,凡有愛國熱忱者,其迅速組織強固有力之團體,實行第二次革命?!盵3]295后來形勢的發(fā)展被其不幸言中。二是北伐前夕,柳亞子斷言蔣介石要叛變革命,并向中共建議刺蔣?!罢瘴业闹鲝垼头橇⒖坛鲋刭p求勇夫,把這個王八蛋打死了再講。否則,將來的后果,我就不忍再言了?!盵3]1585近乎毫厘無爽的“應驗”結果,使柳亞子對自己“非凡”的預見能力極為自信:“我自信我有科學的預見,……不論本黨或中共,聽我的話一定成功,不聽我的話一定失敗。”[3]1551正是基于兩次政治預言的成功,柳亞子不僅以政治家自許,而且信心滿懷地聲稱,“我是中國第一流的政治家?!盵3]1542
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集參政與議政為一體,其議政也是參政的一種形式?,F代知識分子與傳統(tǒng)知識分子有著思想上的蟬聯。受梁啟超的影響,現代知識分子除了加入政府的傳統(tǒng)參政方式之外,還包括辦報、組黨等新型參政方式。(2)參見程歗、姜繼為《知識分子參政模式的重塑——梁啟超對民初知識分子參政影響管窺》,《安徽史學》2003年1期;許紀霖《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參政(1945—1949)》,《許紀霖自選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112頁。柳亞子有著廣泛的政治參與,既加入過政府,也有辦報經歷,還組過黨。正如柳亞子所說,“人是政治的動物,不能脫離政治而生存,因為就是你不去干預政治,政治也會來干預你的?!盵3]1461
1. 加入政府
柳亞子有著廣泛的政治參與,從民國建立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各個時期,均有所表現,但基本上沒有從事過實際政務,因而沒有能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柳亞子較長時期擔任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從1931年12月四屆一中全會到1941年4月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為止,柳亞子一直擔任此職。由于“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在國民黨執(zhí)政大陸期間,基本未能發(fā)揮作用,而更多的是一種超然的狀態(tài)存在”[8],因此,柳亞子在這一職務上沒能發(fā)揮太大的政治影響力。如其所謂,“十年以來,我不滿于國民黨,但不能不用國民黨的錢來養(yǎng)活一家。”[9]180
新中國成立前后,柳亞子表現出巨大的政治熱情。柳亞子抵達北平后,盡管其不諳政務,但中共為了團結廣大民主人士,先后安排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以滿足其“欲憑頭銜榮父老”[3]1616的愿望。
2. 組織政黨
中國近代政黨政治,是近代化進程中西學東漸的產物。柳亞子雖然參與或組織的政黨多達6個,參與政黨政治前后達50年,但他對于政黨政治相當隔膜。如其所謂,“雖醉心于馬克思之學說,布爾薩維克之主義,而道聽途說,終在若明若昧之間,研究尚不足,矧云鼓吹而實行之耶?”[3]686
民元前,柳亞子熱衷于革命政黨活動。1906年,柳亞子經高天梅介紹加入同盟會;又經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作為“雙料的革命黨”[4]10,柳亞子并沒有表現出革命者的勇猛精進,并承認“在民元以后就脫離革命陣線,沒有加入六大政黨合并的國民黨,以及后來總理領導的中華革命黨”[3]1589。
大革命時期,柳亞子積極參加中國國民黨的黨務工作。1923年12月,由葉楚傖、陳去病介紹,柳亞子以同盟會會員資格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后,柳亞子受命組建地方組織,并于1924年8月當選為吳江縣黨部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5年,柳亞子當選為江蘇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一度兼管江蘇省、吳江縣黨務。1926年1月,在國民黨二大上,柳亞子當選為二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兼江蘇省黨部常務委員。在黨務活動中,柳亞子缺乏韌性,習慣于意氣用事。他的這種態(tài)度,一度使得江蘇省黨部陷入“群龍之無首”[3]1527的局面。
抗戰(zhàn)勝利后,柳亞子還參與組織了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等民主黨派。1945年10月,柳亞子加入民盟,并被增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1947年10月,柳亞子赴港參與民革的籌建工作,并被推舉為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柳亞子對現代政黨政治的參與,基本上采取了“合則留不合則去”的態(tài)度。就加入民盟一事,柳亞子致信友人,“弟加入民盟,是沈衡老(沈鈞儒)的拉攏?!薄耙郧?,我曾表示,要衡老替我運動一個中委做做,未有還信?,F在,且看大會閉幕時結果如何?倘然他們不要我,我也不去管他們了?!盵9]322
3. 參與辦報
在民國自由知識分子發(fā)揚奮勵的時代,報紙作為新型參政方式,是知識精英批評時政的重要渠道。如傅斯年所說,“與其入政府,不如組黨;與其組黨,不如辦報?!盵10]柳亞子參與創(chuàng)辦了多份報紙,以撰稿人、專欄主筆、總編輯、主筆等身份進行輿論干政。由于意志薄弱、率性而發(fā)的名士氣質,柳亞子沒能成為與其同時代的邵飄萍、張季鸞一類的職業(yè)報人。
民元前,柳亞子通過精神導師梁啟超與言論界結緣。1905年,柳亞子在同里自治學社辦《自治報》,后更名《復報》,取光復中華之意。1911年,柳亞子與朱少屏創(chuàng)《鐵筆報》。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不久,他與朱少屏、胡寄塵創(chuàng)辦《警報》。此外,柳亞子還為《江蘇》《復報》《民報》《女子世界》等報刊撰文,鼓吹民族民主革命,提倡男女平權。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至北洋軍閥時期,柳亞子因應時事,以報紙為戰(zhàn)場,投筆作戈,多有表現。柳亞子由社友鄒亞云、陳布雷的介紹進《天鐸報》,擔任主筆。其間,柳亞子反對南北議和,反對袁世凱,主張鐵血共和。在主《天鐸報》筆政的同時,柳亞子還擔任《民聲日報》的文藝編輯,后正式轉到《民聲日報》,主持“上天下地”欄,做隨筆式的文章。不久,柳亞子又進入《太平洋報》,擔任文藝編輯,主編《太平洋文藝》專欄。1912年夏天,柳亞子“浩然有歸志,從此可說是實際上脫離了言論界了。”[3]1177
大革命時期,柳亞子還通過辦報“直接參加中國國民黨的斗爭”[4]109。1923年,柳亞子與毛嘯岑等創(chuàng)辦《新黎里》半月刊,并擔任總編輯。柳亞子以《新黎里》為陣地, 提倡新文化,宣傳社會主義和勞工問題。這一時期,柳亞子主持的《新黎里》,堪稱“時代明燈”“地方福音”。[11]江浙戰(zhàn)爭發(fā)生后,柳亞子應主編邵力子之請為《民國日報》撰寫評論。此后,柳亞子除了零星投稿外,“再也沒有和言論界發(fā)生整個的關系過?!盵3]1177
柳亞子雖高自標榜,但其政治能力的確乏善可陳。究其原由,比較雜糅:既有源自西方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極端暴力傾向,又有傳統(tǒng)文化賦予的道德精英主義和名士氣質。就總體傾向而言,柳亞子缺乏政治家的韜略、穩(wěn)健、成熟,他不是將政治活動視為一種智慧,基本上是以名士率性而發(fā)的方式來對待政治。誠如社友沈尹默所說,“亞子頗天真,十足名士氣?!盵12]因此,柳亞子在政治上了無建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對此,柳亞子也坦承不諱?!坝嘈男哿I,三十年來,百無一成?!盵3]1256柳亞子短于政治,約有數端。
1. 道德救世
進行道德主義譴責,是柳亞子道德救世的顯著特征。在南北議和這一事關民國命運前途的十字路口,柳亞子對袁世凱、臨時政府中的主和者以及麻木的民眾口誅筆伐。“我是反對袁世凱,反對南北和議的。這時候,看看形勢,和議是快要成功,孫先生也慨然宣布讓位了。我便天天罵南京政府,罵臨時參議院,主張由起義各省組織都督團,反抗南京,取消和議?!盵4]39但是,救國救民,豈是一個罵字了得?罵這種道德清議的力量有效,但有限。如其所云,“我雖然痛哭流涕,鎮(zhèn)日地對歌操頌莽的人們筆誅口伐,究有何種用處呢?”[4]75議和告成,柳亞子的努力失敗了,其價值僅僅在于留下了一篇篇充滿道德主義激情的文字。
在發(fā)生政治沖突與危機時,柳亞子開出道德主義藥方。1947年,柳亞子與李濟深、何香凝等人在香港發(fā)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并對民革的政治主張進行了道德主義的闡發(fā):“對于本黨積極的使命是在實行總理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簡單一句話:我們要立定腳跟來做人?!盵3]1550“私謂欲救中國,必先救本黨,而救黨方法,則首在揭破蔣中正之假面,宣布其篡黨叛國之真相,……宣布蔣中正篡黨叛國之行為,否認其一手制造之偽中央黨部與偽國民政府,并開除其個人之黨籍,與天下萬國共棄之?!盵3]1560-1561可以想見,這一方案除了煽情之外,于大局無補。
2. 極端暴力傾向
20世紀初,柳亞子受到天義派劉師培、何震等人的影響而接受無政府主義。“丙午、丁未間,《民報》方風行一世。時太炎先生主筆政,盛創(chuàng)民族主義。其有異軍崛起,以無政府主義為依歸者,則巴黎之《新世紀》,江戶之《天義報》是也?!?、布諸家學說,偏于理想,正不容與革命圣人卡爾、伊里奇并論。”[3]1269柳亞子的諸多“談兵說劍”,明顯帶有無政府主義的影子,破壞有余,建設不足。他極為自負的兩次政治預言似乎都被“應驗”了,但其政治能力是經不起推敲的。
關于南北議和的是非之爭,可以暫不定論。需要指出的是,革命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福祉;而柳亞子卻倒置了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系,主張孤注一擲,不惜“與汝偕亡”:“寧使十八省盡成蒿里,毋令世界上成此非驢非馬之共和國?!盵3]281他的這種極端情緒,在革命者當中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李澤厚認為,晚清革命派的通病在于,“長期的革命斗爭,容易使人們把手段誤認為目的本身,把手段看得很高,反而輕視和忘記了其手段之所由起,即原先的目的所在,從而經常走入歧途?!盵13]這正切中柳亞子的要害所在。
3. 疏于政治的名士范
柳亞子具有濃郁的名士氣質。如其所謂:“小地主出身的我,封建意識當然濃重,還不能脫掉才人名士的習氣,事實如此,無可諱言。”[14]名士氣質就普通個體而言,不能說是缺點;但作為革命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因此,柳亞子濃郁的名士氣質,使得柳亞子疏于政治。
柳亞子行事全憑意氣,缺乏韌性,不耐苦行;而革命需要長期從事大量艱苦而繁瑣的工作,這是浪漫主義的革命詩人所不堪忍受,也是無法勝任的。民元前,柳亞子曾有多種革命實行計劃,由于身體、意志等方面的原因未果,最后選擇了與其名士之性相契的健行公學。(3)參見柳無忌、柳無非編《自傳·年譜·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7—198頁。在這里,柳亞子“一面教書,一面編《復報》,還要喝酒賦詩,常常和天梅相酬唱,詩興也越來越濃了?!盵5]200大革命時期,柳亞子雖然“一身兼領中央暨省部諸要職”,但不過“坐嘯畫諾”“拱手受成而已”。[3]1068作為名士型的革命者,柳亞子深感角色的錯位,“我是不懂理論的人,叫我做左派理論,真真笑話!”“我在省部的好處,不過你和應春、冰鑒可以熱鬧一點,或是請你們看看影戲而已。至于工作方面,實在是等于零,這也并不是我的不肯做,實在做不來,也是無可如何的?!盵15]80至于“每天做文章和對外接洽”的理論或實際工作,不僅“看了就頭痛”,且是“絕對不能勝任的”。[15]96
此外,鋒芒畢露、遇事輒發(fā)的名士之性,正與政治家所要求的韜光養(yǎng)晦、穩(wěn)健成熟相左。1945年,舊政協(xié)會議召開之前,柳亞子的政協(xié)代表席位,由中共以社會賢達提名。柳亞子致信吳稚暉,說他將參加政協(xié),叫轉告“蔣皇帝”不得阻攔,否則他將施以報復云云。[16]1950年11月,邵力子在民革召開的紀念孫中山的會議上說柳亞子不懂政治,柳幾欲與四十年舊交的邵力子老拳相向。(4)參見宋云彬《紅塵冷眼》,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頁;郭長海、金貞菊編《與某兄書》,《柳亞子文集補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86—288頁。
綜上所述,柳亞子的政治參與,基本上以間接的議政為主,而直接的參政則處于次要位置。柳亞子在傳統(tǒng)文化中濡染既深且久,“自命為典型的中國士大夫”[5]56,這是其強烈的政治情結的文化淵源。柳亞子承襲了傳統(tǒng)知識精英“非職業(yè)化”甚至“反職業(yè)化”的文化心理,如列文森指出的,“在官府中,除了那些被雇傭的幕僚外,占據高位的官僚們——統(tǒng)治階級中的佼佼者——從來都不是某種專家。官員的聲譽就建立在這一事實之上。學者的那種與為官的職責毫不相干卻能幫他取得官位的純文學修養(yǎng),被認為是官員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它所要求的不是官員的行政效率,而是這種效率的文化點綴?!盵17]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政治能力與政治參與,使其成為缺乏實際政治操作技術的“業(yè)余政治家”。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尋繹出近現代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的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有的論者指出的,“文人從政,大多心勞力絀,難見成效,這固然是由于他們手中無權,只好‘以詞筆代兜鍪’(柳亞子詩),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近代知識者缺少政治的具體操作技術。”[2]303旨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