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格
(河北飛龍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050000)
隨著養(yǎng)殖規(guī)?;l(fā)展, 疫情壓力越來越大, 為了保證畜禽健康狀況和提高畜禽生產成績, 獲取較高的養(yǎng)殖效益, 就必須做好養(yǎng)殖場的生物安全管理, 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發(fā)生, 為養(yǎng)殖場的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如果將外界病原體引入到沒有免疫力的畜禽場, 無疑是一場最大的災難。 因此在從外面引進畜禽時,應特別謹慎小心、 必須經過充分的調查和考證, 詳細了解原產地畜禽發(fā)病史,從種源沒有垂直傳播疾病,且無傳染病的區(qū)域引種, 避免攜帶病原體。 雙方養(yǎng)殖場的獸醫(yī)技術人員將畜禽的健康狀況、 抗體檢測報告、生產性能、當地疫情暴發(fā)情況、屠宰檢疫和疫病控制措施等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溝通, 并將日常疾病診斷檢測結果做一個合理解釋, 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便更好地掌握當地種源疾病流行現狀, 為今后更好地防控疫情做好充分準備。 有條件的可以在運輸前再做一次檢測并認真分析診斷檢測報告, 便于今后準備所需要的醫(yī)藥和設備。
畜禽引進入場后, 除非是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模式, 否則均應先進行隔離飼養(yǎng), 因為在運輸途中對畜禽來講應激較大,又接觸了外界環(huán)境,很有可能已感染病原體, 或者有的個體感染疾病還在潛伏期, 引種之前沒有表現出來, 如果直接放入大群一起飼養(yǎng), 就給健康畜禽帶來很大威脅和風險, 所以進行隔離飼養(yǎng)是必須環(huán)節(jié)。 根據品種、疾病、環(huán)境等不同, 需要隔離的時間也有所差別, 一般隔離時間應在60 天以上。隔離場應與生產區(qū)有一定的距離,防止空氣和昆蟲等進行水平傳播,通常要求隔離距離在3 千米以上,這樣才可以超出飛蟲在隔離場和生產區(qū)之間來回飛行的距離, 避免病原體通過昆蟲這個媒介進行傳播。切忌不能引入正在排放病原體的畜禽, 應將病原體的引入降低到最低限度。
畜禽在隔離期間, 應及時進行抗體檢測、藥敏試驗和病毒分離,每天認真觀察畜禽精神狀態(tài), 采食和飲水情況, 以及是否有呼吸道和腸道等異常變化,一旦發(fā)生異常,應立即采取措施, 防止畜禽感染寄生蟲和細菌性疾病, 可以使用驅蟲藥和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 同時按照本場免疫程序, 將必須接種的疫苗均進行免疫, 促使畜禽逐漸建立與本場一致的抗體水平和免疫力。 配備專門人員對隔離區(qū)進行科學管理,日常工作中進行嚴格的消毒制度,定期清洗和消毒衣服、鞋帽和用具,嚴禁將隔離場的病原體攜帶引入生產區(qū), 降低從隔離區(qū)傳播病菌的一切機會。
畜禽感染疾病后往往通過糞便排出大量的病原體, 這樣糞便中通常會含有大量的致病性病原體,并且可以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因為糞便為病原體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建議進入畜禽場的車輛必須經過徹底地清洗和消毒,等待車輛晾干后才可以入場, 以免通過車輛將病原體攜帶入場, 尤其是車輛輪胎造成的威脅更大一些,最好限制車輛進入養(yǎng)殖場。 可以設置圍網來對員工車輛的進入和停放進行協調。 有時畜禽裝載車輛上面不是通過運輸來傳播疾病, 而是通過氣溶膠傳播病原體的, 因此需要養(yǎng)殖場遠離運輸干道, 最理想的距離是3 千米以上, 有利于充分隔斷病原體的傳播。
在傳播疾病中一些野生動物、鳥類、昆蟲和老鼠起到了媒介作用,因為它們可以將外界病菌攜帶入場甚至進入舍內。 因此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控制這些生物傳播媒介的產生。 建議對全場進行路面硬化或布滿石頭子,防止雜草和樹木生長,消除這些有害動物生存的環(huán)境。 大多養(yǎng)殖場都栽種一些樹木在夏季進行遮陽, 殊不知樹木是招來野鳥的根源,而野鳥的飛行距離很遠,為疾病的防控帶來隱患。 因此不要在場區(qū)內外種植樹木和莊稼, 避免野鳥和昆蟲的存在, 也不要在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貓、狗和鵝等動物,否則也會傳播病原體。 同時在建設養(yǎng)殖場過程中應將鼠害考慮進去, 老鼠不僅浪費大量的飼料成本,還會傳播疾病,危害畜禽健康。 應深挖地基并用水泥澆灌,防止老鼠打洞入舍,同時在窗戶上面安裝鐵絲網防止老鼠和鳥類進入,在門口安裝擋鼠板來阻擋老鼠。通過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來切斷病原體的媒介傳播途徑。
養(yǎng)殖場處理死淘畜禽的方法通常采用堆肥、焚燒和深埋等。 關于病死畜禽的處理的方法應根據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的品種和生物安全措施的要求, 將病原體在場內的傳播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般處理死淘畜禽應使用專門車輛通過污道運輸出去,在場外設置圍欄劃出專門的病死畜禽收集區(qū), 方便外來車輛直接進入收集區(qū),而不用再到養(yǎng)殖場。 如果采用堆肥處理的一定要進行遮蓋, 否則野生動物或鳥類過來采食, 可以將畜禽尸體散落到養(yǎng)殖場內, 給養(yǎng)殖場的生物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如果養(yǎng)殖場的飼料和飲水受到病原體的污染后, 也可以進入場區(qū)感染畜禽。 首先應重視飼料場的生物安全工作, 尤其控制野鳥和鼠害的危害。 在選用原料時一定經過檢測,避免購買受到污染的原料。 在運輸飼料過程中應使用封閉車輛,飼料袋外面覆蓋一層塑料布便于消毒處理。 最新生物安全要求養(yǎng)殖場最好在場外設置料塔, 這樣可以保證飼料在整個運輸過程處于封閉狀態(tài), 并且避免飼料車輛攜帶病原體進入場區(qū)。 另外建議定期對水源進行化驗和檢測, 及時掌握飲水的水質和病菌含量, 可以每周在飲水中添加消毒藥物,抑制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的繁殖, 消除病原體對飲水的污染。 并且每周定期清洗、浸泡和消毒飲水系統, 減少病菌含量和對畜禽的影響。
為了減少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病原體載量,降低疾病對畜禽的威脅,達到保證畜禽的健康水平的目的。 只有定期對飼養(yǎng)用具、設施設備、舍內外環(huán)境等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 才是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 建議用含有洗滌劑的熱水和高壓噴槍來清除地面上粘著的有機物質, 以提高清洗效果, 這樣就像用含有清潔劑的溫水刷碗一樣, 可以將油漬徹底清理干凈。 在保持舍內地面和墻壁充分干燥后, 再在干凈地面上輪換用兩種消毒劑重新噴霧消毒2 次, 如果最后使用的是火堿溶液消毒, 應該用清水沖洗后再引進畜禽, 以免對畜禽產生腐蝕作用。
選擇使用消毒劑時, 應根據消毒劑的作用機理、 環(huán)境中存在的有機物質、病原體、水質、腐蝕性等多方面進行考慮, 最好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消毒劑, 避免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產生耐藥性。 如果是空舍期,最后應封閉畜禽舍再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24~36 小時, 然后進行徹底通風, 并嚴禁在熏蒸消毒后再放進使用物品或進入人員, 這樣會產生污染,降低消毒效果,對于必須放入的物品,應充分清洗消毒。 對于必須進入的人員, 要洗浴更換干凈的衣服和鞋子后才能進入舍內,保證整個環(huán)境不再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