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舞蹈是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對反映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闡述了鄉(xiāng)土舞蹈(相當于傳統(tǒng)舞蹈中的民間舞蹈)在高中教育中的滲透現狀,強調了福建民間舞蹈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與娛樂價值,提出了民間舞蹈融入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福建 民間舞蹈 高中教育 滲透路徑
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民間舞蹈逐漸被忽視。將民間舞蹈引入高中教育,具有保護民間文化的重要意義。民間舞蹈是人們在生活中保留下來的娛樂形式,能夠彰顯當地人的人文特點。福建民間舞蹈在高中教育中的滲透,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過程。
一、民間舞蹈在高中教育中的現狀
民間舞蹈來源于當地人民的長期生活與勞作,是反映當地特色與文化的一種藝術。現階段,在我國高中教育中,很少有與民間舞蹈相關的課程,部分高中設有的民族舞蹈課也僅針對專攻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而中國藝術類高校也少有民間舞蹈的專業(yè),即使有此課程,也是為了培養(yǎng)表演型人才,更注重學生舞蹈技能的深度,強調的是學生的基本功,而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由于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高中民間舞蹈教學缺乏統(tǒng)一性,根據現有的課程設置與師資力量,無法實現民間舞蹈教學的全
面化。
二、福建民間舞蹈在高中教育中滲透的意義
1.民間舞蹈的社會價值
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福建高中教育將民間舞蹈滲透進高中教學,可以實現民間舞蹈自身的社會價值。民間舞蹈是當地人民生活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間舞蹈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高中教育中引入民間舞蹈教學,對民間舞蹈的傳承有重要意義。高中生通過學習福建民間舞蹈,了解了當地的特色與文化,實現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
2.民間舞蹈的文化價值
高中教育旨在培養(yǎng)人才,民間舞蹈教育意在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將民間舞蹈引入福建高中教育中,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體現了民間舞蹈在高中課堂上的文化價值。學習過民間舞蹈的高中生,不僅擁有專業(yè)知識,還有舞蹈功底,這樣的優(yōu)秀人才,是可以將民間舞蹈發(fā)揚光大的。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在發(fā)揮民間舞蹈教育優(yōu)勢的同時,高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民間舞蹈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學校強調民間舞蹈的文化價值,能夠使教育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實現對民族文化的傳承。
3.民間舞蹈的娛樂價值
民間舞蹈與一般舞蹈不同,它充滿了趣味性,因為民間舞蹈是當地人娛樂的主要項目。在歷史進程中,民間舞蹈沒有被淘汰,說明它本身具有很大價值和作用。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民間舞蹈,不同地域的人從中獲得愉悅,陶冶身心。在高中教育中,實行民間舞蹈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減輕課業(yè)壓力,為學生提供一種娛樂方式。民間舞蹈即興的特點,還能夠激發(fā)高中生的想象力。
三、福建民間舞蹈在高中教育中的滲透路徑
1.民間舞蹈融入高中綜合素質的教學
舞蹈教學中的形體訓練得到部分學校與家長的重視,這使高中教育引入民族舞蹈具有可能性。由于形體訓練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因此形體訓練深受學生的喜愛。傳統(tǒng)的形體訓練,動作少,缺乏創(chuàng)新性,這就需要與民間舞蹈的形體意識相結合,幫學生實現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
將民間舞蹈引入高中教育,并且歸入綜合素質學科,激發(fā)了高中生對民間舞蹈的新鮮感與想象力,在實現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校將一些動作簡單、娛樂性強的民間舞蹈融入高中教育,如“拉手舞”“采茶舞”“板凳龍”“拍胸舞”“儺舞”“燈舞”等,開展藝術綜合修養(yǎng)素質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民間舞蹈的同時,鍛煉了身體,加強了互相之間的交流,使這些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2.在高中開設民間舞蹈選修課
在高中中開設民間舞蹈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性。目前,部分高中教學應用必修加選修的教學模式,在高中開設民間舞蹈選修課,豐富高中課程的內容,實現高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學校需要儲備一些民間舞蹈的師資力量,還可以聘請舞蹈教師。在高中開設民間舞蹈選修課,推廣民間舞蹈教學,給有舞蹈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使其積加入舞蹈課程中,培養(yǎng)其舞蹈素養(yǎng)。
民間舞蹈選修課可分為:看一看(以欣賞為主)、跳一跳(以學跳為主)、說一說(以講說為主)、演一演(以藝術實踐為主)四大部分。在賞析類課程中,學生能夠進入民間舞蹈的情境中,感受與體驗民間舞蹈的魅力,增強學習興趣。而實踐類課程則向學生提供練習民間舞蹈的場地,使學生掌握民間舞蹈的知識和技能,對民族文化產生興趣。
3.拓寬教育思路,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在將民間舞蹈融入高中教育的過程中,除了福建高中本身的努力外,學校還可以與當地政府建立聯系,創(chuàng)建聯合培養(yǎng)基地,實現在學校傳統(tǒng)課堂基礎上的第二課堂。學生在與當地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取長補短,實現良好互動,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高中教育采用這樣的教育理念,是拓寬教育思路的體現,保證了民間舞蹈自身的原始性,又結合學生的現代化舞蹈思想,給學生提供全面學習機會的同時,也為當地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貢獻了力量。
總之,我國的藝術有多種形式,民間舞蹈與民族舞蹈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中引入民間舞蹈,開設民族舞蹈選修課,并拓寬教育思路形成新型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福建民間舞蹈的質量與水平,實現當地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于平《舞蹈高等教育高峰論壇四題》,《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
[2] 黃斯《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思考》,《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3] 郭青《基于河南民間舞蹈的教育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第S2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福建鄉(xiāng)土舞蹈(國家級非遺)高中校本教材的研發(fā)與實踐》(編號FJJKXB18-691)研究成果。楊海燕,1976年生,女,漢族,福建平潭人,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從事中學音樂教育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