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華
(北京語言大學(xué) 語言科學(xué)院,北京100083)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 臨沂方言所處的位置比較特殊, 據(jù) 《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臨沂方言處于中原官話和膠遼官話的交叉地帶,西部區(qū)縣的西魯片屬于中原官話,東部區(qū)縣的東濰片屬于膠遼官話,臨沂北部(沂水)還與冀魯官話接觸,具有冀魯官話的特點[1]B3。 “□[t? a?55]” 在臨沂方言中有四種功能,分別用作放置義動詞、終點格介詞、工具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①,如:
(1)放置義動詞:鍋里□[t? a?55]點水。鍋里放點水。
(2)終點格介詞:放點香油□[t? a?55]菜上。放點香油到菜。
(3)工具格介詞:□[t? a?55]碗盛飯。用碗盛飯。
(4)處置標(biāo)記:他□[t? a?55]剩飯倒給雞吃了。他把剩飯倒給雞吃了。
其中, 放置義動詞用法在中原官話、 冀魯官話、 晉語中多有記錄, 但是各家對 “□[t? a?55]” 文字形式的記錄各有不同,對其本字問題的認識莫衷一是,并且尚未梳理出其功能之間的演變關(guān)系。有鑒于此,本文將在確定本字的基礎(chǔ)上詳細梳理其放置義動詞、終點格介詞、工具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功能之間的關(guān)系和語法化演變過程。
(一)各地方言記載的文字形式
“□[t? a?55]” 不只是在臨沂地區(qū)使用,在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一帶的中原官話(山東濟寧、泗水、郯城;江蘇徐州;河南洛陽、羅山、商丘;河北魏縣)、冀魯官話(山東濟南;河北南部)以及晉語區(qū)(河南新鄉(xiāng);山西壺關(guān))的跨區(qū)域內(nèi)都存在,雖然在語音上頗為相似,但是記錄的文字形式卻大不相同。 關(guān)于 “□[t? a?55]” 的本字問題,前賢有如下處理方式:
ⅰ.以 “□” 形式代替,如:
(5)山東濟南話:
放置義動詞:這湯得再□[t? a?42]上點兒鹽。[2]274
工具格介詞:這個菜□[t? a?42]油炒不□[t? a?42]醬油。[2]274
(6)山東泗水話:
放置義動詞:□[t? a?55]點兒鹽。[3]56
工具格介詞:□[t? a?55]棍子頂上門。[3]56
(7)河南羅山話:
放置義動詞:菜里頭多□[t? a?53]點油好吃。 |菜里多□[t? a?53]點鹽。[4]172
(8)山西壺關(guān)話:
放置義動詞:菜里□[t? a?53]的鹽多了。[5]70
(9)河北獲鹿話:
工具格介詞:□[t? a?31]手打;□[t? a?31]筆寫。[6]185
ⅱ.寫為 “長” ,如:
(10)山東濟寧話:
放置義動詞:菜里長[ct? a?]點香油。[7]861
(11)山東曲阜話:
放置義動詞:這菜再長[tsa?55]點鹽,長[tsa?55]點兒香油,就好吃了。 |你長[tsa?55]上點面頭,面就發(fā)了。 |大米里,長[tsa?55]些花椒,可以少生蟲子。8[114]
工具格介詞:他長[tsa?55]么兒買的? 他長[tsa?55]豆子換的。 |小王長[tsa?55]左手寫字。 |俺大大長[tsa?55]車子漫俺奶奶送去了。 |你這不是長[tsa?55]雞蛋碰石頭嗎?[8]115
(12)山東汶上話:
放置義動詞:鍋里長[tsa?55]點兒鹽兒。[9]173
工具格介詞:你別長[tsa?55]手抓! |他長[tsa?55]啥砸哩你?[9]221
(13)河南新鄉(xiāng)話:
放置義動詞:菜里長[ct? a?]點鹽。[7]861
ⅲ.寫為 “掌” ,如:
(14)山東郯城話:
放置義動詞:往鍋里掌[t? a?24]點兒鹽。[10]158
(15)山東臨沂話:
工具格介詞:掌嘴吃飯。用嘴吃飯|掌腿走路。用腿走路[11]
(16)河南洛陽話:
放置義動詞:菜里掌[t? a?53]點鹽。[12]244
工具格介詞:掌[t? a?53]毛筆寫字。[7]6056
(17)河南確山話:
工具格介詞:咱掌大碗盛菜,小碗盛飯。 |冬天掌涼水洗臉對身體好。[13]
(18)河南商丘話:
工具格介詞:掌[t? a?55]筷子吃。 |早都不掌[t? a?55]柴火做飯了。 |掌[t? a?55]手弄了弄頭發(fā)。 |你那手臟不,掌[t? a?55]用筷子吃。 |掌[t? a?55]用蠅拍子打。 |學(xué)會掌[t? a?55]用紙疊飛機。[14]34-47
(19)江蘇沛縣話:
工具格介詞:掌[tsa?35]毛巾擦臉。用毛巾擦臉|掌[tsa?35]勺子盛湯。用勺子盛湯|恁家能那么富,都是恁爸掌[tsa?35]命換的。你家這么富,都是你爸用命換來的|他掌[tsa?35]這個事嚇唬我。他用這個事嚇我[15]21
ⅳ.寫為 “張” ,如:
(20)河北南部:
放置義動詞:作菜少張[t? a?55]點鹽,我不吃咸。[7]2954
ⅴ.寫為 “著” ,如:
(21)江蘇徐州話:
放置義動詞:湯淡,著[t? a?55]一點兒鹽。 |我這來里有茶葉,你著[t? a?55]點兒。 |把鍋著[t? a?55]爐子上。[16]346
工具格介詞:著[t? a?55]尺子量。 |著[t? a?55]棍子打。 |著[t? a?55]泥堵。[16]346
蘇曉青、呂永衛(wèi)(1996)認為徐州話中今讀陽平的 “著” 在《廣韻》是直略切,徐州話中宕攝入聲藥韻讀[ue]韻為常例,讀[a?]韻為變例。[16]346
ⅵ.認為是 “著上” 的合音,如:
(22)河北魏縣話:
放置義動詞:著上[t? a?53/312]點兒油。[17]
我們認為合音說法雖然語音上可以講得通,但是缺乏歷史文獻、方言的佐證以及難以建立在終點格介詞、工具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上的演變關(guān)系,所以難以證實 “[t? a?55]” 的讀音是通過合音而來。
(二)□[t? a?55]的本字
這些方言在地域上相鄰, “□[t? a?55]” 在讀音上相近,其基本功能也相同,為 “放置義” 。我們相信 “□ [t? a?55]” 的本字應(yīng)該是同一個字, 而非上面呈現(xiàn)的多種形式。 我們認為, “□[t? a?55]” 的本字是 “著” ,而非 “掌、長和張” ,證據(jù)如下:
首先,從語義上看,臨沂方言中 “著[t? a?55]” 的功能在漢語史和漢語方言中都存在(為避免重復(fù),只展示 “放置義” 的功能,其他功能詳見下文),如:
(23)漢語史:a.取藍蘤搗以水,洮去黃汁,作十餅如手掌,著②濕草臥一宿,便陰干。 (《太平御覽》卷七一九)
b.鞋中著樟腦,去腳氣。 (《群物奇制·衣服》)
c.若不是海船,也著不得這樣狼犺東西。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
漢語方言:d.北京話:著[t? au35]點兒鹽。
e.山東聊城話:一個瓶子著[ct? au]不了。
f.江蘇徐州話:我有茉莉,你著[t? a?55]點兒吧。
g.河南新鄉(xiāng)話:著[ct? uo]不下。
h.浙江金華巖下話:著[?yo44]點兒鹽進去。[7]5805
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7]5805將江蘇徐州話放置義的 “□[t? a?55]” 也寫作 “著” ,并與各地方言表放置的 “著” 擺在一起,說明許寶華、宮田一郎也認為放置義 “□[t? a?55]” 的本字就是 “著” 。 我們將 “□[t? a?55]” 的本字確定為 “著” ,不僅跟學(xué)者們的意見一致(如蘇曉青、呂永衛(wèi)[16]346;吳繼章[17];許寶華、宮田一郎[7]5805),還能很好地延續(xù)漢語史的語義。 《辭源》《漢語大字典》《王力古漢語字典》《故訓(xùn)匯纂》等古代漢語工具書中,難以找到 “掌” “長” 和 “張” 有放置義動詞的用法。 如果把 “□[t? a?55]” 的本字寫為 “掌” “長” 和 “張” ,就得承認 “掌” “長” 和 “張” 放置義動詞的功能不是漢語史的承繼,而是后起的創(chuàng)新。而要論證這一創(chuàng)新,目前我們沒有充分的理論和事實依據(jù)。雖然漢語史中難以找到 “長” “掌” “張” 有放置義,但是 “長” 在(10)、(11)、(12)、(13)中表 “增加、添加” 似乎也講得通。劉春卉(2008)[13]與崔云忠、何洪峰(2012)[11]認為 “掌” 的 “工具格介詞” 功能是由 “持拿義” 演變而來。 本文從語法化共性、區(qū)域語言學(xué)來看, “□[t? a?55]” 本字是 “著” ,本義是放置義動詞,終點格介詞、工具格介詞都與放置義動詞有直接演變關(guān)系(詳下文)。否則,就得認為 “長” 的工具格介詞是從 “添加義” 演變而來, “掌” 的工具格是從 “持拿義” 演變而來,而 “張” 的工具格介詞則無從談起,這樣勢必造成同一方言區(qū)的同一個詞被割裂得支離破碎,不便于從總體上把握一個方言區(qū)的區(qū)域共性和句法上的相似性。 此外, “長” “掌” 和 “張” 也難以解釋 “□[t? a?55]” 的終點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用法的來源。
其次,從語音上看, “□[t? a?55]” 來自張略切(知母藥韻)的 “著” 。 王力(1990)認為 “著” 表示使動和自動:a.直略切,自動詞。 《廣韻》:附也。 b.張略切,使動詞。 《廣韻》:服衣於身。[18]445根據(jù)潘悟云(1991):自動和使動的形式與聲母的清濁交替相關(guān),濁聲母表自動,清聲母表使動。[19]中古澄母的 “著” 為自動即 “附著” ,中古知母的 “著” 為使動即 “使……附著” 。 “放置” 就是 “使……附著” , “服衣於身” 意思是 “放衣服于身” 。 此外,王二本《切韻》中記載: “箸張略反,又治略反,又張慮反。俗著。……,擆,置也” (梅祖麟[20])??梢姡肚许崱窞榱送癸@ “放置義” 的 “著” 特意用 “擆” 來表示。 而直略切的 “著” 并無放置義,語義上不對應(yīng)。 所以 “□[t? a?55]” 應(yīng)來自張略切的 “著” 。 知母藥韻 “著” 的漢代音值為[trjak](梅祖麟[20])。 聲母方面:根據(jù)梅祖麟(1988)[20],知母藥韻的 “著” 聲母演變?yōu)椋篬trj]>[tj]>[t?],這也符合知組聲母在中原官話和冀魯官話中的演變,即古知莊章三組字的今聲母,大部分讀[t?/t??/?],和北京話相同(賀巍[21];劉淑學(xué)[22])。 韻母方面:[t? a?]和[trjak]主要元音相同,從音理上說,塞音韻尾[-k]和鼻音韻尾[-?]發(fā)音部位一樣,兩者極容易發(fā)生韻尾交替,如上古漢語語音的演變過程中就發(fā)生過 “陽入對轉(zhuǎn)” 的現(xiàn)象,即塞音韻尾[-k]轉(zhuǎn)變?yōu)楸且繇嵨瞇-?]。 今天的閩語、粵語還存在 “陽入對轉(zhuǎn)” 的情況(張雙慶、李如龍[23];郭必之[24])。聲調(diào)方面:中原官話、冀魯官話清音聲母入聲字今讀調(diào)類以陰平為主,但還是有少數(shù)讀為陽平、上聲、去聲的。 “□[t? a?]” 在各地就讀為陽平、上聲、去聲,沒有體現(xiàn)陽入的演變,剛好是陰入的演變。
最后, “著” 作為宕攝入聲字,今收[-?]尾,是合乎語音演變規(guī)律的。 當(dāng)然,收[-?]尾和□[t? a?55]的功能都相同,都是放置義動詞,如:
(24)a.山東德州話:放置義動詞:咸菜溜著[t? ?213]點香油。[25]141
b.山東臨清話:放置義動詞:著[ts?323]不開。[26]112
吳繼光(1988)認為 “著[t? a?55]” 的語音為了區(qū)別語義,由塞音韻尾變?yōu)榱吮且繇嵨?,語義上的差別,要求它與其他的 “著” 有不同的語音形式;而音位系統(tǒng)的歷史演變,又不允許它保留原有的塞音韻尾。收[-?]尾,就是在語義與語音的矛盾運動中產(chǎn)生的折中結(jié)果。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證明了語音演變規(guī)律的例外,自有其例外的原因。[27]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放置義動詞 “□[t? a?55]” 的本字為張略切的 “著” 。 以下將討論 “著[t? a?55]” 的終點格介詞、工具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的演變過程,在下文的研討中,我們直接用 “著” 行文論述。
(一) “著” 的終點格介詞演變過程
終點格介詞是表示引介事物運動終點的介詞。放置義動詞 “著” 語法化為終點格介詞的句法環(huán)境為連動式 “N1+V1+N2+著+N處” 。連動式中的 V1為 V-位移③[28],即 “N1+V-位移+N2+著+N處” 如:
(25)a.煎個雞蛋著盤子里。
b.寫副對聯(lián)著門上。
c.納鞋墊著鞋里。
(25)中 “V1” 是非位移動詞, “著” 是個實義的放置義動詞。 施事 “N1” 先后完成兩個動作,如(25a)先有 “煎雞蛋” 的動作再有 “放到盤子里” 的動作;(25b)先有 “寫對聯(lián)” 的動作再發(fā)生 “放到門上” 的動作;(25c)先產(chǎn)生 “納鞋墊” 的動作再發(fā)生 “放到鞋里” 的動作。兩個動作有明顯的先后邏輯順序,這種連動式加上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承接或者是邏輯上的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后,會變成承接式并列句,句義保持不變,以(25b)為例變換為:
(26)寫副對聯(lián),然后著門上。
寫副對聯(lián),接著著門上。
重新分析是語法演變的重要機制。 Langacker(1977)主張重新分析不會改變表層形式,但是造成成分邊界的創(chuàng)立、遷移、消失。[29]58重新分析還會涉及結(jié)構(gòu)成分、結(jié)構(gòu)層次、成分詞性、語法關(guān)系以及結(jié)構(gòu)整體特性的改變(Harris&Campbell 1995)[30]61。 當(dāng) “V1” 由 V-位移變成 V±位移, “N1+V±位移+N2+著+N處” 的結(jié)構(gòu)處于連動式與動賓補語式的重新分析過程。 “著” 既可以理解為放置義動詞,又可以理解為終點格介詞,如:
(27)a.舀點水著鍋里。
b.搲點炭著爐子里。
例(27a)中, “舀” 一方面可以作非位移動詞看,即單純 “舀水” 。 水位移到鍋里不是 “舀” 導(dǎo)致的,是 “著” 造成的。 “舀水” 和 “著鍋里” 是兩個有先后順序的獨立事件,可以加上承接連詞,即 “舀點水,然后著鍋里” 。 此時, “著” 是放置義動詞。 另一方面, “舀” 可以作位移動詞解讀,理解為:水因為 “舀” 這一動作位移到了鍋里,即客體(水)因主體的動作(舀)位移到終點(鍋里)。 此時, “著” 是終點格介詞。 同樣(27b)也可以理解為連動式,先后有兩個獨立的動作,即先 “搲炭” 再 “著爐子里” ,此時, “著” 是放置義動詞,又可以理解為非連動式,即炭因為 “搲” 的動作而位移至爐子里。
當(dāng) “V1” 由 V±位移變成 V+位移時,結(jié)構(gòu)式 “N1+V+位移+N2+著+N處” 只能分析為動賓補語式,同時 “著” 只能理解為終點格介詞,如:
(28)a.你放點香油著菜上,這才香呢。
b.你撒上化肥著地里,能多打糧食。
c.過年時,家家都貼副對聯(lián)著大門上。
(28)中,不是先發(fā)生 “V+位移+N2” 動作,再發(fā)生 “著+N處” 動作,兩者的句法邊界不清晰,不能分析為連動式,也不能在兩者之間加入連詞。(28)的語義為:主體的某一動作造成了客體位移到終點,即 “N1” 發(fā)出 “V+位移” 的動作,使得 “N2” 位移到了 “N處” 。如例(28a)中, “N1” 完成了 “放” 的動作,使得 “香油” 位移到了 “菜上” ;(28b)中, “撒化肥” 的動作使得 “化肥” 位移到地里;(28c) “貼對聯(lián)” 的動作使得 “對聯(lián)” 位移至大門上。 此時 “著” 為終點格介詞,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 “到” “在” 。
綜上所述,放置義動詞 “著” 演變?yōu)榻K點格介詞的過程為:
ⅰ.在 “N1+V-位移+N2+著+N處” 中,結(jié)構(gòu)為連動式, “著” 為放置義動詞;
ⅱ.在 “N1+V±位移+N2+著+N處” 中,結(jié)構(gòu)由連動式重新分析為動賓補語式, “著” 也由放置義動詞重新分析為終點格介詞;
ⅲ.在 “N1+V+位移+N2+著+N處” 中,為動賓補語式, “著” 為終點格介詞。
同樣的功能,漢語史的 “著” 也有表終點格介詞的用法,如:
(29)a.負米一斛,送著寺中。 (《六度集經(jīng)》4)
b.橫劍其上,作法書符一道,拋著盆中。 (《變文·葉凈能詩》)
c.知遠把瓦懺內(nèi)羹飯都潑著洪信面上。 (《劉知遠諸宮調(diào)·第十一》)
例(29a/b/c)中, “N2(受事賓語)” 如 “米、書符、昭王、羹飯” 均不置于 “V+位移” 和 “著” 之間,而是通過一些句法操作(如話題化、處置式化)位于 “V+位移” 之前。 “V+位移” 和 “著” 之間有個句法位置,可將前置的 “N2” 插入,變成 “V+位移+N2+著+N處” ,語義上保持不變,如:
(30)a.送一斛米著寺中。
b.拋書符著盆中。
c.潑羹飯著洪信面上。
這樣,(30)與(28)的結(jié)構(gòu)完全一致,即都為動賓補語式。
同時, “放置義動詞>終點格介詞” 的演變過程也是很多漢語方言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演變路徑,如:
(31)漢語方言:(轉(zhuǎn)引自金小棟、吳福祥[31])
a.廣東汕頭話:箭射放靶塊。箭射在靶子上。
b.廣東雷州話:吊放在大書房。
c.湖南衡山話:手莫插放袋子肚里。手別插在袋子里。
在民族語言中, “放置義動詞>終點格介詞” 的演變過程也很常見,如:
(32)a.壯語:
放置義動詞:m??21mei21j?54?o33kjau231kou54li32? (你有藥治我的頭嗎? )[32]47
你 有 藥 放 頭 我 語氣詞
終點格介詞:fan21θo32vit55kja33?i54fan21?o55ki21nai24?o32.
他 索性扔 架 車 他 放 處 這 哦
(他就把他的車扔在這里啊。 )[32]223
b.傣語:
放置義動詞:??n2vai4nai2lim4.(錢放柜里。 )[33]89
錢 放 里 柜
終點格介詞:fεt8xet9vai4han3.(把田雞扔在那里。 )[33]89
扔 田雞于 那里
c.布依語:
放置義動詞:wa11θo?24θa:m24tu?11tia?11?o35?bu31.(抓住蜜蜂放進葫蘆里。 )[34]49
抓 兩 三 只 蜜蜂 放 葫蘆
終點格介詞:bip7xau4zin?2ven2?o5pia:i1ta:m1ku??5.(午飯盒掛在鋤把兒頭上。 )[35]43
飯盒米 午飯 掛 放末梢 柄 鋤
因此, “放置義動詞>終點格介詞” 是許多語言(方言)的演變共性。臨沂方言的 “著” 由放置義動詞發(fā)展出終點格介詞的功能,正是這一共性的體現(xiàn)。
(一) “著” 的工具格介詞演變過程
工具格介詞表示的是引介為進行某一動作所憑借的物體的介詞。放置義動詞 “著” 語法化為工具格介詞的句法環(huán)境是連動式 “N1+V1(著)+N2+V2+N3” ,其中 “N1” 既是 “V1(著)” 的施事,也是 “V2” 的施事。 連動式前項 “N1+著+N2” 為放置事件,連動式后項 “V2+N3” 為行為事件,如:
(33)a.南方人喜歡著糖炒菜,北方人可受不了。
b.白菜著花生油炒,可好吃了。
例(33)的語義為:添放某物做某事,此時 “N1+著+N2+V2+N3” 是連動式結(jié)構(gòu)。 “著” 是個明確的 “放置” 動詞, “著” 帶的名詞賓語必定是能 “添放” 進另外一個物體中,成為一個整體,可變換為 “著糖進菜” 、 “著花生油進白菜” 。
(34)a.這里不好上,你著梯子爬上去吧。
b.這個地窖敞著口太危險了,快著木板蓋上!
c.家里沒水了,你到水井那著繩子提點水。
例(34) “著” 后面名詞賓語的語義發(fā)生了變化。 “梯子、木板、繩子” 這一類物品,很難像 “糖、花生油” 那樣添加到另一物品中去。 “梯子、木板、繩子” 這類物品只能 “擺放、放置” 到某個處所。 一方面(34a/b/c)可以解讀為連動式, “擺放梯子,然后爬上去” 、 “放下木板,然后蓋上” 、 “放入繩子,然后提水” 。 另一方面(34a/b/c)可以理解為狀動結(jié)構(gòu),即 “用梯子爬上去” 、 “用木板蓋上” 、 “用繩子提水” 。 這樣, “著” 便由放置義動詞重新分析為工具格介詞。
這一重新分析的認知基礎(chǔ)是圖形—背景理論(Figure-Ground Theory)。根據(jù)認知語言學(xué)圖形—背景理論,圖形和背景不能理解為一個東西。 其中,圖形在認知中占優(yōu)勢,是最明顯的部分,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而背景凸顯程度較低,成為認知上的參照點。[36]93圖形—背景理論有助于句法分析,如洪波、趙茗(2005)就認為 “給” 由給予動詞演變?yōu)槭挂蹌釉~,是由于認知上的前景凸顯(figure salience)導(dǎo)致。[37]
例(34)中 “著” 和 “V2” 都有較強的動作義,分別承擔(dān)著語義焦點, “N1+著+N2” 表示的放置事件和 “V2+N3” 表示的行為事件都是凸顯的圖形。 而(34)中,如果將 “著” 的 “放置” 動作義凸顯為焦點,則 “梯子、木板、繩子” 被 “放置” 到一個特定的處所(如墻、地窖口、水井)。此時, “N1+著+N2” 表示的放置事件和 “V2+N3” 表示的行為事件都是凸顯的圖形。 但是,當(dāng) “N2” 既無法 “放置” 到另一個物體中去(如 “梯子” 無法放進墻里、 “木板” 不便放進地窖中, “繩子” 只是穿入水井),又無法與 “V2+N3” 在共享的同一個時間內(nèi)先發(fā)生 “N1+著+N2” 的放置事件(如事先就有一部梯子擺好, “放梯子” 與 “爬上去” 不在同一時間內(nèi)發(fā)生), “著” 的 “放置” 的動作義不被強調(diào),無法成為凸顯的焦點, “N1+著+N2” 中, “著” 放置動詞義由于不被關(guān)注而被虛化,成為 “V2+N3” 所表示的行為事件的背景信息, “N1+著+N2” 表示的放置事件則變?yōu)?“V2+N3” 表示的行為事件的憑借或方式, “N1+著+N2” 是 “V2+N3” 的工具狀語。 “N2” 重新分析為 “V2” 動作行為的憑借物體, “著” 也由放置義動詞重新分析為工具格介詞。
(35)a.他才一歲,還不會著腿走路,只會在地上爬。
b.老師不讓著紅筆寫作業(yè)。
c.你著耳朵聽了嗎? 我都說了好幾遍了!
例(35a/b/c)中的 “腿” “紅筆” “耳朵” 都無法被放置、添放到某個物體中去, “N1+著+N2” 只能理解為進行 “V2+N3” 動作的方式,語義上為 “憑借/用某物做某事” 。此時,結(jié)構(gòu)式 “著+N2+V2+N3” 為狀動結(jié)構(gòu), “著” 為工具格介詞,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 “以” 和 “用” 。
漢語史中 “著” 也存在工具格介詞的用法,馬貝加(2002)認為 “著” 表工具格介詞用法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民歌和筆記小說中[38]287,如:
(36)a.傳語李君勞寄馬,病來唯著杖扶身。 (白居易《還李十一馬》)
b.季布不知新使至,卻著言辭怪主人。 (《敦煌變文校注·捉季布變文》)
c.著铇子刮的干凈著。 (《樸通事》)
此外, “放置義動詞>工具格介詞” 在漢語方言中也是一個常見的演變路徑,如:
(37)漢語方言:(轉(zhuǎn)引自金小棟、吳福祥 2017)[31]
a.甘肅環(huán)縣話:把藥放用報紙包上。
b.湖北宜都話:架用大字筆寫。
c.陜西安康話:碗裝不下,就架用缽缽兒裝。
我們在民族語中也發(fā)現(xiàn)放置義動詞演變?yōu)楣ぞ吒窠樵~的用法,如(38):
(38)a.壯語:
放置義動詞:?o5pu6k?n2ta?5pai1.(把衣服放到凳子上去。 )[39]86
放衣服上 凳 去
工具格介詞:te1?o5f??2?uk8p?2.(她用手扎頭發(fā)。 )[39]90
她 放 手 綁 頭發(fā)
b.仫佬語:
放置義動詞:t?4u1k??:p7k??:p7ma1.(放擔(dān)子上挑回。 )[40]156
放上擔(dān)子 挑 回
工具格介詞:?a2a:u1t?4tha:m3tjem6khw?n1.(你要用毯子墊路。 )[40]347
你 要 用 毯子 墊 路
因此,臨沂方言的 “著” 由放置義動詞發(fā)展出工具格介詞的功能,也是這一演變共性的表現(xiàn)。
(二) “著” 的處置標(biāo)記的演變過程
吳福祥(2003)將處置式分為三種語義類型,即:廣義處置式、狹義處置式和致使義處置式。 廣義處置式是個雙及物式,謂語動詞涉及兩個題元角色,語義上其處置性較弱。 廣義處置式包括三個小類:①處置(給):PO1給與 O2;②處置(作/成):PO1當(dāng)作 O2;③處置(到):PO1放到O2[41]。 臨沂話中的 “著” 可以用作處置標(biāo)記,構(gòu)成廣義處置式,如:
(39)a.處置(給):小李今天結(jié)婚,我著這二百塊錢給了小李。
b.處置(作/成):黑燈瞎火的,我沒看清,我著你看成俺大娘了。
c.處置(到):灶里沒火了,快著柴火放灶里。
和其他處置式一樣, “著” 字處置式(N1+著+N2+V+N3)在句法語義上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條件:①受事成分具有 “有定性” ,受事成分需要用指示詞來指示(如39a)或者句中的受事成分是已知信息(如39b);②受事成分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或位置變化,如(39c)中 “柴火” 位移到 “灶里” 。
關(guān)于廣義處置式的產(chǎn)生,吳福祥(2003)認為廣義處置式來自于工具式的重新分析,前者是后者的輸出形式。[41]我們贊同這一觀點, “著” 字處置式與工具式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如:
(40)a.著這塊牛肉送給他吧。
b.凳子不夠坐了,你著這個箱子當(dāng)作凳子坐吧。
c.這塊路不平,快著沙子鋪在路上。
例(40)中, “著” 后面的名詞一方面可以看作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為處置的受事成分,如(40a)中的 “牛肉” 一方面可以理解為 “給予” 的工具,另一方面可理解為 “給予事件” 的受事成分,并且受到影響完成了領(lǐng)屬關(guān)系的轉(zhuǎn)移,即處置(給);(40b)中的 “凳子” 同時具有工具和處置(作)的解讀;(40c)中的 “沙子” 也同時具有工具和處置(到)的理解。 蔣紹愚(2017)也認為處置式由工具式發(fā)展而來,并對 “以” 字處置式(以+O1+V+O2)形成進行了解釋。結(jié)構(gòu)上, “以” 字處置式 “O2” 不是 “V” 的受事成分,受事成分不出現(xiàn),工具式和處置式區(qū)分不明顯〔 “O2” 在處置(給)中是與事,在處置(到)是處所〕,所以結(jié)構(gòu)上既可以看作工具式也可以看作處置式。 語義上,如果 “V” 后面只有與事/處所, “V” 前有 “以” 作標(biāo)記的工具論元,那么 “O1” 被看作工具論元的同時,也可以被看作受事成分。 “以+工具+V+D/L” 中 “以” 從引介工具變?yōu)橐槭苁?,和表示處置?“將/把” 一樣。[42]269-270
漢語史中,馬貝加(2000)認為 “著” 可以與 “把” “捉” 一樣,表示處置[38]235,如:
(41)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韓愈《遣興》)
魏紅(2009)整理的具有山東方言背景的明清文獻《醒世姻緣傳》和《聊齋俚曲》里還存在處置用法[43],如:
(42)a.又有一個力士說道: “奉呂純陽祖師法旨著他添在劫內(nèi),見有仙符為據(jù)。 ” (《醒世姻緣傳》29 回 370 頁)
b.你著我當(dāng)吃屎的孩子哄我,領(lǐng)了我細絲銀子,交精銅棍棒子給我! (《醒世姻緣傳》70回 916—917 頁)
c.立文契仇大郎,為沒錢去納糧,情愿就著妻作當(dāng)。 (《翻魘殃》4 回 949 頁)
d.諸般家事托給我,又著我叫太太,原是爹娘把我愛。 (《禳妒咒》30 回1258 頁)
e.按院說:容易,就著他老婆給你。 下去罷。 (《磨難曲》14 回 1436 頁)
漢語方言中,劉春卉(2008)發(fā)現(xiàn)河南確山話中 “掌” (本文認為其本字應(yīng)為 “著” ,引例依原文)的處置用法,并認為 “掌” 的工具格介詞用法是處置標(biāo)記的前提和重要階段。[13]
(43)a.你掌桌子擦干凈它。
b.弄塊磚掌這個洞堵上,省哩老鼠鉆進來嘍。
c.你整天不聽話,掌您媽氣病嘍誰管你。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 “著” 由放置義動詞演變?yōu)樘幹脴?biāo)記的過程為:
ⅰ.在 “N1+著+N2+V2+N3” 中,結(jié)構(gòu)式為連動式, “著” 為放置義動詞;
ⅱ.在 “N1+著+N2+V2+N3” 中, “V2+N3” 行為事件是凸顯的焦點, “N1+著+N2” 放置事件由于不被強調(diào)而虛化為行為事件的方式,結(jié)構(gòu)式 “N1+著+N2+V2+N3” 由連動式重新分析為狀動結(jié)構(gòu), “著” 處在放置義動詞向工具格介詞的重新分析過程中;
ⅲ.在 “N1+著+N2+V2+N3” 中,結(jié)構(gòu)式為狀動結(jié)構(gòu), “著” 為工具格介詞;
ⅳ.在 “(N1+)著+N2+V2+N3” 中,工具和受事兩者邊界模糊, “N2” 一方面可以看作動作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動作的受事, “著” 則具有工具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重新分析的可能;
ⅴ.在 “(N1+)著+N2+V2+N3” 中, “N1” 對 “N2” 施加 “V2” 的動作并使 “N2” 產(chǎn)生了狀態(tài)變化, “著” 成為處置標(biāo)記。
根據(jù)語音和語義,我們確定臨沂話中放置義動詞 “□[t? a?55]” 的本字為張略切的 “著” 。通過對臨沂方言中放置義動詞 “著” 語義演變的探討和分析,我們詳細構(gòu)擬了終點格介詞、工具格介詞和處置標(biāo)記的演變路徑,同時這些演變路徑也是其他語言(方言)反復(fù)出現(xiàn)的語義演變模式:
(一)終點格介詞:在結(jié)構(gòu)式 “N1+V1+N2+著+N處” 中,當(dāng) “V1” 為非位移動詞時,結(jié)構(gòu)式為動賓補語式, “著” 為終點格介詞。
(二)工具格介詞:在結(jié)構(gòu)式 “N1+著+N2+V2+N3” 中,當(dāng) “N2” 為不可被放置、添放的物體時,結(jié)構(gòu)式為狀動結(jié)構(gòu), “著” 為工具格介詞。
(三)處置標(biāo)記:在結(jié)構(gòu)式 “N1+著+N2+V2+N3” 中,當(dāng) “N2” 由 “工具成分” 被分析為 “受事成分” 時,結(jié)構(gòu)式變?yōu)樘幹檬剑?“著” 為處置標(biāo)記。
注釋:
①文中的注音采用國際音標(biāo),引用文獻依原文的注音方式,未注明出處者均為作者調(diào)查所得。
②古籍中 “著” 也寫作 “著” ,本文論述用 “著” ,引用古籍文獻依文獻用 “著” 或 “著” 。 同時限于篇幅,所引古籍版本不一一注明。
③栗爽(2008)將 “位移動詞” 分為自移動詞、他移動詞和共移動詞三類。 本文的 “位移動詞” 大體按照栗爽(2008)界定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