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 云
要是提起川菜,您腦海中肯定浮現(xiàn)出一連串兒的菜名:麻婆豆腐、魚香肉絲、辣子雞丁、夫妻肺片……一派的麻辣鮮香,聽著就下飯。但是,只要您肯多下些功夫了解川菜,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有不辣的菜,例如特別有名的“開水白菜”,就是不辣川菜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道菜叫作“太白鴨子”,也是不辣的川菜隊伍中的一員。
看到“太白鴨子”的大名,讓人馬上會聯(lián)想到“詩仙”李白,“太白”正是李白的字,沒錯,這道菜確實和李大詩人有關(guān)。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唐玄宗之詔入京,供奉翰林。李白當(dāng)時的職務(wù)其實就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李白受到皇帝的寵信,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而這種“御用文人”的生活卻并不是李白想要的,于是他心中厭倦,開始縱酒,玄宗呼之不朝,還曾經(jīng)醉中起草詔書,令玄宗對其不滿,逐漸疏遠了他。為了挽回圣心,李白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在四川時常吃的一道“燜蒸鴨子”,以肥鴨加陳年花雕、枸杞子、三七和一些調(diào)味料蒸制而成,味道甚美,于是親自做了此菜,第二天進宮獻給玄宗品嘗。玄宗吃了以后,覺得此菜味道極佳,回味無窮,對李白贊不絕口,就問他:“卿所獻之菜乃何物烹制?” 李白回答:“臣慮陛下龍體勞累,特加補劑耳。”玄宗非常高興地說:此菜世上少有,可稱“太白鴨”。雖然后來李白仍未得玄宗重用,但這道“太白鴨子”卻成一道世間名菜。
這個傳說沒有多少實據(jù)可考,不過李白確實是在四川生活了二十余年,而“燜蒸鴨子”也確實是四川流傳的一道名菜,詩仙與鴨子共同成就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和一個頗為氣派的菜名。
鴨肉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其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而且鴨肉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含飽和脂肪酸量明顯比豬肉、羊肉等少。有研究表明,鴨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所以攝入鴨肉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尤為適宜擔(dān)心攝入太多飽和脂肪酸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除此之外,鴨肉還富含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含鉀量也高于其他禽畜肉類,所以是非常健康的肉類選擇。
中醫(yī)認為,鴨肉味甘、咸,性寒,歸脾、胃、肺、腎經(jīng),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yǎng)胃生津、清熱健脾,治身體虛弱、病后體虛、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
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角度來看,太白鴨子也不失為一道非常健康的菜,其采用蒸制的烹飪方式,避免了煎炒烹炸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又兼加入枸杞、三七等中藥材,取其養(yǎng)陰活血之力,是一味不錯的藥膳。
太白鴨子
原料:嫩肥鴨,枸杞子,三七,蔥姜片,紹酒,胡椒粉,精鹽,清湯。
做法:鴨子洗凈后用精鹽、胡椒粉、紹酒和蔥姜片涂抹腌漬入味,枸杞子洗凈,三七拍碎。鴨子入開水汆燙撈出,連同枸杞子、三七、蔥姜片等一同放到湯盆里,加入紹酒、精鹽、胡椒粉、清湯,用荷葉密封湯盆口,蓋上蓋,放入蒸鍋蒸至鴨子酥爛,上桌時揭去封口、撿出蔥姜片即可。
特點:湯清味鮮、醇厚,鴨肉酥軟、鮮香,具有較好的滋補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