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維
(湘潭大學 湖南湘潭 411105)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寫,但其在編寫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訛誤,這給研究帶來了一些障礙,因此我們選擇對其具體內容進行佐證,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后漢書》主要記述的是從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總共195年的史事?!逗鬂h書》的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傳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該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著重參考袁宏所著的《后漢紀》。北宋時期,有人把晉朝史學家司馬彪的《續(xù)漢書》志三十卷,南朝梁劉昭注,與范曄所著的合刊,《后漢書》于此成?!逗鬂h書》的主要特點是,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所以相對來講要比以前各家所撰的后漢史書地位高。《后漢書》對東漢一些重要的文章、奏章和詩賦,大多直接選錄,東漢的許多重要政論和文學作品,也得以保存下來,所以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后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薄独m(xù)漢志》曰:“云如壞山,謂營頭之星也。占曰:營頭之所墜,其下覆軍殺將,血洗千里。厭音一葉反?!薄独m(xù)漢志》的注解是:有云似崩塌的山峰,即營頭之星。卜語對此解釋是:營頭星的墜落,隕落而下覆滅軍將,殺敵無數,血洗千里。那么該句話則可譯為夜晚有流星墜落到營中,白天又有云朵就像崩塌的山峰一樣,向著營地隕落下來,在離地面不到一尺的距離時卻散開了,軍吏和士兵都被壓趴在地上。
經過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在后漢書其他處對此仍有記載?!逗鬂h書·天文志上》:“晝有云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頭之星也。占曰:‘營頭之所墮,其下覆軍,流血三千里?!眲⒄?注引《袁山松書》:“怪星晝行,名曰營頭,行振大誅也?!本C合對比這兩句話,我們不難發(fā)現所載皆為同一事實,但卻在第一句話中有一字之差:“晝有云如壞山”與“晝有云氣如壞山”。為了找出其中之差別,再翻閱其他史書,有很大發(fā)現。
《東觀漢紀·六五》是這樣記載的:“正晝有云氣如壞山”,司馬彪續(xù)漢書天文志云:“晝有云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頭之星也。占曰:‘營頭之所墮,其下覆軍,流血三千里?!边@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云字之后有“氣”。
《后漢紀》對于此事件是這樣記載的:“有流星墮營中,正書有云氣若壞山,直于營而墮,不及地尺而滅,吏士皆壓仆?!边@句的記載也表明在云字之后有“氣”。
這樣對比四則史料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后漢書·光武帝紀第一上》中的“晝有云如壞山”一句“云”字后有脫“氣”字之疑。
通過對比上文四則內容,我們還發(fā)現了一個區(qū)別之處:“墜”與“墮”字之別?!豆馕涞奂o》中所撰的是“夜有流星墜營中”;而在《天文志》《后漢紀》和《東觀漢紀》中則都是記載:墮軍上?!皦嫛迸c“墮”二字在此句的意思都表示由天空墜入營軍中,并無實際差異。經過仔細比對史料我們發(fā)現:《光武帝紀》記載的字是“墜”,而在其他三本著作里記載的是“墮”。故而筆者懷疑是由于這兩個字的字形相似,此錯誤為傳寫錯誤。
根據以下兩點原因:《后漢書》在編撰過程中著重參考袁宏著《后漢紀》;相比較這兩本書的成書時間:《后漢紀》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晉時期,而《后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朝宋時期的人,前者比后者早約近一百年。
依據以上兩點,筆者總結得出:由于在傳抄過程中的粗心大意,導致《后漢書》的有些內容出現了一些微小錯誤。
《后漢書·天文志上》:“晝有云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頭之星也。占曰:‘營頭之所墮,其下覆軍,流血三千里?!眲⒄?注引《袁山松書》:“怪星晝行,名曰營頭,行振大誅也?!辈殚喪妨希覀儼l(fā)現在史書中對于營頭之星的記載有多處,究竟是何意?袁山松認為:怪星在白天運動,稱為營頭,此舉乃大禍之象。而《天文志上》卜語釋為:營頭星的下墜會覆滅軍隊,殺掉無數將士,使之血流三千里。在這段史料后,還有這樣一段話:“王邑還長安,莽敗,俱誅死。營頭之變,覆軍流血之應也?!奔疵⑼跻靥踊亻L安,王莽軍敗,都被殺死了。這是營頭星出現,軍隊覆滅流血這一說法的應驗。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到:白天有團團云氣猶如崩塌的山峰,墜落在軍中,軍隊皆被壓倒在地,為營頭之星,而營頭之星的出現在古人看來是一種不祥之兆,表示軍隊會面臨覆滅流血之災。
在《武經總要》中有這樣的記載:“黑氣如壞山隨軍上者,名日營頭之氣其軍必敗?!边@句話大體譯為黑氣就像崩塌的山峰一樣在軍隊之上名曰營頭之氣,代表其軍必敗。
在馬端臨編撰的《文獻通考》中對于營頭之星有多處記載:“六月,孫儒攻楊行密於宣州,有黑氣如山,漸下,隊於儒營上,狀如破屋。占曰:‘營頭星也。’”“營頭,有云氣如壞山墮,所謂營頭之星。所墮,其下覆軍,流血千里。亦曰,流星晝隕名營頭?!薄傲餍菚冸E或夜隕而為營頭者,亦妖。”“八月壬午,流星約長三丈,晝隕。占營頭也。若晝見橫天明者,臣下圖議,誅罰善良?!?/p>
結合以上史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營頭之星”在古人看來是一種不詳之兆,預示著其星之下的軍隊在此次對抗中必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