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士杰
麥收時節(jié),農(nóng)田里機聲隆隆,幾天時間夏收夏播工作就全部完成,這讓我不禁想起1983年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后,我家的第一個麥秋。
“芒種見麥茬”,一到芒種節(jié)氣,麥子一天比一天黃,金緞子似的小麥迎著暖風,蕩起陣陣麥浪。看著沉甸甸的麥穗,設想著今年再也不用算計著吃白面了,母親像吃了蜜糖似的整天合不攏嘴。她早早地補好了盛麥子的麻袋,大哥也把鐮刀磨得锃亮??墒?,6月13日風雨交加,讓我家四畝多小麥“孵窩”了,眼看著到嘴的糧食要泡湯,望著天上不肯散去的烏云,母親急得嗓子都啞了。
16日傍晚,西邊的天空現(xiàn)出火燒云。雨剛停,母親就讓我和大哥去地里排水,為轉(zhuǎn)天割麥做準備。17日早晨,天剛放亮,我們?nèi)規(guī)е牭?、磨刀石、干糧和水,來到麥田,連腿腳不利索的二哥也上陣了。膠土地很黏腳,我們就踩著麥茬往前割。由于前幾天的雨,麥秸潮濕有韌性,割起來很費勁。鐮刀鈍了,我們就在腰歇兒的時候磨一磨。割倒伏的麥子要順著麥子倒伏的方向去割,一個方向倒的還好辦,最愁人的是轉(zhuǎn)圈倒,麥子麻花兒似的擰在一起,大大影響了割麥的速度。毗鄰的田二叔一家四口也來了,可是他家的麥田里還有很多水洼,下不了地。他們排完水,便加入了我家的搶收隊伍。人多力量大,太陽升到樹梢的時候,我家的麥子割了一半多。父親把水壺遞給田二叔:“磨刀不誤砍柴工,先喝口水歇歇?!碧锒逯逼鹧骸斑@點麥子,到不了11點就能完活兒。甭看咱們兩家壯勞力少,可是人手不少,也九個人吶!”太陽越升越高,燥熱難耐,汗水濕了衣裳,又被驕陽曬干,大哥的衣服上起了一片片白堿兒,像地圖似的,難怪古人用“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來描述割麥的情形。我的腰腿又酸又疼,手掌上的四個血泡也磨破了,被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疼,即使這樣,也“輕傷不下火線”。臨近中午時,七扭八歪的麥子被打成了捆。為了讓麥子上的水分更快地蒸發(fā)掉,我們沒像往常那樣把麥個攢起來,而是單個戳在地上。
“先吃飯吧,吃完飯咱們再接著干?!蹦赣H一聲吆喝,我們灌了一憋子涼水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飯后,我仰面躺在麥個上,看著天上的白云不停地變化著姿態(tài),不知什么時候睡著了。當我被叫醒時,大哥和田二叔已把鐮刀逐一磨好,大家又提著鐮刀走進田二叔家的麥田……晚霞鋪滿天空的時候,田二叔家的麥子也收割完了??粗鄷熤猩诒频柠渹€,我才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麥子入囤了,母親笑了,整個村子的人都笑了。
后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機械被廣泛應用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農(nóng)民的勞動量大大縮減。如今麥收,人們只需坐在自家地頭的樹蔭下,等收割機把麥粒放進農(nóng)用三輪的車廂,然后運回家晾曬。三四天的工夫,不僅麥子都收割完了,連玉米也都播種完成,人們又開始等待下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