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財
閱讀訓練一
陳亢問于伯魚
陳亢①問于伯魚②曰:“子亦有異聞③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④而過庭,曰:‘學《詩》⑤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⑥。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⑦。鯉退而學《禮》。聞斯⑧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⑨其子也。”
——《論語·季氏篇》
注釋
①陳亢:字子禽,孔子的學生。②伯魚:即孔鯉,孔子的兒子。③異聞:聽到不同的話。陳亢覺得孔鯉會從孔子那里得到不同于一般弟子的教誨。④趨:跑,疾走,小步快速而行,以示恭敬。孔鯉敬畏父親而快步過庭。⑤《詩》:《詩經》。⑥無以言:無法來講話,即不善于說話。⑦立:立身做事,即立足于社會。⑧斯:這,這個。⑨遠:遠離,避開,不親近。這里指對自己的兒子不偏向,沒有偏愛,沒有特殊照顧和過分關照。陳亢認為孔子應該對自己的兒子更親近一些,而孔子卻一視同仁,與其他學生同樣遠近,所以陳亢覺得“遠”了。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里聽到過什么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曾經(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么說話。我回去就學《詩》。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回去就學《禮》。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标惪夯厝ジ吲d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方面的收獲,聽了關于《詩》的道理,聽了關于《禮》的道理,又聽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p>
【模擬演練】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子亦有異聞乎(? ? ? )
鯉趨而過庭(? ? ? )
聞斯二者(? ? ? )
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 ? )
(2)這段小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參考答案】(1)聽到不同的話;小步快速而行,以示恭敬;這,這個;遠離,避開,不親近(2)體現(xiàn)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即教育不分貧富、貴賤和親疏等??鬃硬环钟H疏,把伯魚看成和其他弟子一樣沒有任何偏愛,體現(xiàn)了他教育的公平與無私。(言之有理即可)
閱讀訓練二
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①。書未發(fā)②,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③?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④,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⑤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⑥而問末者耶?”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注釋
①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齊王派使者來問候趙威后。趙威后:趙惠文王妻。②發(fā):啟封。③歲亦無恙耶:齊國的收成好嗎?歲:年成。無恙:古代常用問候語,意為“沒有問題”“沒有毛病”;恙:災害,憂患。④說:通“悅”,高興,愉快。⑤茍:如果。⑥本:根本的,重要的。
譯文
齊王派使者來問候趙威后。(齊王給威后的)信還沒打開,威后就問使者說:“齊國的收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也好嗎?”(齊國)使者(聽了)不高興,說:“我奉齊王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現(xiàn)在您不問齊王如何,而先問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問卑賤者后問尊貴者的呢?”威后說:“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收成,憑什么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又憑什么會有國君?哪有不問根本而去問末梢呢?”
【模擬演練】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書未發(fā)(? ?)
歲亦無恙耶( ? ? )( ? ? )
茍無歲(? ?)
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
(2)概括說說本文體現(xiàn)了趙威后怎樣的政治思想
【參考答案】(1)啟封;年成,沒有問題;如果;根本的,重要的。(2)以民為本(或“民貴君輕”)。
【妙筆點評】
“善問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會學習的人,能使教師費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師。古人的這一番話道出善問對于人生是多么有益的事。人的一張嘴除了吃飯還要說話,說話就難免要發(fā)問,問什么、怎么問可大有學問。你看,陳亢問于伯魚,問一得三;趙威后問齊使,一問三詰,都留下了令人思索的佳話。
陳亢頗想積極上進且悟性很高,他想從老師的兒子那里探求一下秘方,善問的他懂得了學習《詩經》和《禮》的重要性,還感悟到圣人育人的無私之心。相形之下,孔子的兒子卻是近水樓臺未得月,學習只會被動地按要求去做,缺少一點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又怎能指望他善問呢?這也難怪他一生鮮有建樹??磥碜鰧W問外因只是一個方面,多在于內因,求學不善問,腦瓜怎能開竅?不僅治學須善問,治國亦然。趙威后面對齊國使者注重外交禮儀上的虛榮,一連串的反問亮出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見解精辟,切中肯綮,戳破齊國施政不當?shù)募倜妫诤笫酪差H有警醒意義。
說來說去,怎么善問?簡單一點來說可以這樣打開思路:
人不問處問。別人都直接接受的東西,不妨深思追問。就像伽利略,他敢于站在比薩斜塔上,以“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結果擊穿前人的謬論。他善問,打破砂鍋問到底,哪怕被“宗教裁判所”定罪軟禁。像《亮劍》里的李云龍,遇事喜歡多畫幾個問號,摸準戰(zhàn)士的心跳,把打敗仗氣餒的“發(fā)面團”鍛打成像野狼一樣敢啃硬骨頭的“獨立團”。
人問處不問。別人都說三道四的地方,不如笑而不語。“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彪娨晞 洞笳T》里有一段,當家主政不久的二奶奶擅自動用了家族修繕祖墳的錢給宮里的大太監(jiān)置宅,白三爺?shù)弥蟮介L輩那告惡狀。長輩也生氣也不理解但沒有多問,因為相信二奶奶的大局意識。事后證明,二奶奶此舉確實為白家的興起埋下了伏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問是最大的信任。這份信任還搭建在馬云和王堅之間。當初要做云計算時,大部分人并不看好,質疑不斷,甚至開發(fā)團隊也“眾叛親離”。唯有馬云投資支持,承諾每年投資10個億,連投10年。十年磨一劍,如今阿里云已經成為亞太第一、全球前三的云服務商。王堅實現(xiàn)了中國云計算從0到1的突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問亦殆。問,要問于高人、問得高明才能醍醐灌頂。愿你求學路上勤學善問,腦海里多畫幾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