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君,羅紅燕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慢性盆腔炎為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1]。本研究用中藥灌腸結(jié)合盆底功能康復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500例,均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患者,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50例。對照組年齡18~55歲,平均(34.86±10.47)歲;病程5~23個月,平均(12.19±4.39)個月。實驗組年齡18~55歲,平均(34.90±10.51)歲;病程5~23個月,平均(12.21±4.4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盆腔炎癥性疾病診治規(guī)范(2019修訂版)》[2]相關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辨證:主癥為帶下量多、氣味腥臭或黃稠、腰骶及下腹部墜脹且疼痛,次癥為乏力、低熱起伏、小便黃、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有主癥及次癥2項或以上,參照舌脈即可確診;③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②合并肝、腎等器質(zhì)性疾??;③由急性宮頸炎、婦科腫瘤等其他疾病引起。
兩組均行常規(guī)治療。頭孢唑林鈉(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715)1g,加適量滅菌注射用水分散溶解,搖勻,直至全溶后肌內(nèi)注射,日1次;甲硝唑(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64)1g,靜脈滴注,1日1次。另用中藥灌腸。藥用當歸20g,敗醬草、紅藤各15g,川芎、黃柏、桃仁、香附、紅花、丹皮、莪術、皂角刺、玄胡、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10g。水煎100mL?;颊呷∨P位,并雙膝屈曲,臀部置床沿,并將肛門暴露在外,將煎好中藥加熱,維持溫度38℃左右,倒入灌腸袋,前端部用石蠟油進行潤滑,隨后插入肛門,插管深度15~20cm,以20mL/min勻速灌注,5min內(nèi)將藥液灌完,每日1次。7天為一療程。
實驗組另行盆底功能康復。①收縮肛門。患者站位、平臥位或坐位,持續(xù)收縮陰道肛門,收縮5s、放松10s,共15min,每日3次。②電刺激。用法國Phenix神經(jīng)肌肉刺激治療儀(法國杉山,PHENIX USB 4)進行電刺激,電流強度以患者感受肌肉收縮而不疼痛為標準,頻率由低到高,8~80Hz,脈寬20~740μs,時間30min。每隔3天治療1次。
兩組均治療4周。
痊愈:下腹部墜脹疼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性交痛、腰骶部酸痛等癥狀消失,且經(jīng)B超檢查無異常。好轉(zhuǎn):癥狀減輕,偶有復發(fā)。無效:癥狀無改善。
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慢性盆腔炎屬中醫(yī)“婦人腹痛”“帶下病”等范疇。治當化瘀除濕,清熱解毒。中藥灌腸方中當歸活血止痛,敗醬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紅藤活血通絡、敗毒散瘀,川芎活血行氣,黃柏清熱燥濕,桃仁活血祛瘀,香附理氣寬中、調(diào)經(jīng)止痛,紅花活血通經(jīng),丹皮清熱涼血,莪術消積止痛、行氣破血,皂角刺消腫脫毒,玄胡活血散瘀,白花蛇舌草消癰散結(jié)、利濕通淋,土茯苓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止痛之效。盆底訓練可增加氧氣的運輸、吸入。電刺激能夠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溫熱的良性刺激能促進盆腔局部血液的循環(huán),進而改善組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達到消炎作用[3-4]。因此,在中藥灌腸的基礎上聯(lián)合盆底康復治療起效更快。
中藥灌腸結(jié)合盆底功能康復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