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偉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作為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慢性淚囊炎是由于淚道外傷、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導致鼻淚道阻塞,淚液無法排出,長期滯留于淚囊中,細菌在淚囊中滋生,引起的慢性炎癥反應[1]。臨床表現為溢淚,淚小點分泌膿性分泌物,內眥韌帶下方有囊狀凸起等。多見于中老年女性群體中。發(fā)病早期,可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并治療鼻腔疾病。對疾病進展嚴重者,需實施手術治療[2]。鼻腔淚囊吻合術為臨床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能有效改善慢性淚囊炎臨床癥狀,消除炎癥反應。但術后易形成瘢痕,感染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預后效果差[3]。因此,本文研究鼻內鏡改良鼻腔淚囊造孔術治療慢性淚囊炎45例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5例慢性淚囊炎患者,根據電腦隨機盲選法,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0例)。男22例,女23例,年齡45-68歲,平均(52.37±3.67)歲。病程0.3-6年,平均(2.86±1.67)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X片檢查,符合慢性淚囊炎臨床診斷標準;②臨床表現為眼部紅腫、疼痛、無意識流淚,分泌膿性分泌物等;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鼻竇炎、鼻息肉等其他鼻腔疾??;②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障礙;③合并代謝異?;蛎庖吖δ苷系K者;④合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對照組應用鼻腔淚囊吻合術治療?;颊呷⊙雠P位,下鋪消毒巾,術區(qū)局部麻醉。于內眥上下3-5 mm處,切以長約5 mm戶型切口,鈍性分離眶緣皮膚及周圍組織,使內眥韌帶充分暴露于視野中。切開并擴張淚囊內側壁骨膜,壓迫淚骨骨板,并用蚊式血管鉗擴大,修整骨孔邊緣。由下淚小點置入淚道沖洗針頭,頂起淚囊壁,U字型切開淚囊內側壁,同時切開對應鼻粘膜平骨孔下緣,對合淚囊及鼻腔黏膜前瓣,逐層縫合切口。單眼遮蓋包扎。觀察組應用鼻內鏡改良鼻腔淚囊造孔術治療。術區(qū)局部麻醉。使用鐮狀刀在平中鼻甲前端附著處,、鉤突為后界的鼻黏膜處作一長約1.5 cm弧形切口,剪開兩端,形成粘膜瓣,暴露上頜骨額突、淚骨及淚頜縫,金剛磨鉆將上頜骨額突部分磨薄,并咬除形成直徑約1cm的骨窗,充分暴露淚囊內壁。淚囊置入探針,鼻內鏡再次檢查,明確淚囊位置。切開淚囊,并將嚢壁鋪向后方,鼻粘膜瓣覆蓋裸露的骨質表面,明膠海綿壓敷,表面涂以典必殊眼膏。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左氧氟沙星眼水眼藥水點眼,一天3次,術后3天給予地塞米松生理鹽水沖洗淚道,以后每周沖洗1次,一月后兩周沖洗一次。氟氯麻液滴鼻,一天2次,滴一周停藥。布地奈德噴鼻液噴鼻,每日2次,至術后3個月。
1.3 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②治療效果: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淚道通暢,無并發(fā)癥,可正常生活;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改善,無溢膿,紅腫消退,淚道通暢;改善:臨床癥狀部分消失,偶有流淚,紅腫有所減退,淚道較通暢;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傆行?治愈率+顯著改善率+改善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研究數據運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指標對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指標對比( )
表1 觀察指標對比( )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觀察組 25 20.34±5.76 14.28±3.6 2.26±1.16對照組 20 86.69±6.42 153.58±2.17 13.03±3.06 t - 18.685 21.651 13.514 P - 0.000 0.000 0.000
2.2 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對比[n(%)]
慢性淚囊炎是由于淚道堵塞所致,可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手術能徹底治愈該病。鼻腔淚囊吻合術、鼻內鏡淚囊鼻腔造孔術為慢性淚囊炎常用的兩種手術方式[4-6]。常規(guī)的淚囊鼻腔造孔術手術過程中,鼻黏膜瓣、淚囊瓣切除量較多,骨質暴露范圍大,術后上皮組織愈合不良,恢復后面部瘢痕較為明顯,面部美觀度差,給患者心理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發(fā)展,鼻內鏡改良鼻腔造孔術出現,臨床療效更為突出[7-9]。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鼻內鏡改良鼻腔造孔術可同時處理鼻息肉、鼻竇炎等鼻腔病變,對機體創(chuàng)傷小,術后傷口感染風險低,可充分保留吻合黏膜,不會影響患者面部美觀,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患者心理健康[10-12]。同時,與鼻腔淚囊吻合術相比,改良鼻腔造孔術手術過程中不會切斷內眥韌帶,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術后淚囊中加入海綿固定,可增強黏膜貼服度,減少瘢痕組織,安全性高,預后效果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改良鼻腔造孔術實施后,應叮囑患者定期復診,便于造口點纖維增殖物的及時發(fā)現和清除,優(yōu)化治療效果[13-14]。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應用鼻腔淚囊吻合術治療,觀察組應用鼻內鏡改良鼻腔淚囊造孔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與鼻腔淚囊吻合術相比,鼻內鏡改良鼻腔淚囊造孔術借助鼻內鏡,可提高手術視野的清晰度,便于準確切除病變組織,顯著縮短手術時間,避免不必要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鼻內鏡改良鼻腔淚囊造孔術治療慢性淚囊炎臨床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