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榮,方 麗
(1.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膽胰外科,安徽 合肥 230022;
2.安徽省兒童醫(yī)院新生兒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0)
PICC指經(jīng)外周靜脈插入的中心靜脈導管,通常由肘前臂和上臂的大靜脈置入,其導管尖端達上腔靜脈的中下1/3處。心臟起搏器是一種醫(yī)用電子儀器,能代替心臟的起搏點,通過發(fā)放一定形式的電脈沖,模擬正常心臟的沖動形成和傳導。根據(jù)心臟起搏器系統(tǒng)的導線數(shù)量或置入部位可分為單腔、雙腔、三腔和四腔心臟起搏器,臨床廣泛應用于各種心律失常[1]。
由于心臟起搏器導管的電極置入通路自鎖骨下靜脈達右心房處,它所存在的血管正是PICC末端所在的位置,故PICC穿刺時不宜選擇起搏器同側的肢體[2]。我科收住1例摔傷致肝破裂胰腺挫傷且合并左上肢外傷的攜心臟起搏器患者,經(jīng)過多科室會診,嚴格評估,最終自心臟起搏器同側肢體置入PICC,并順利康復,拔管出院?,F(xiàn)總結如下。
患者,男性,65歲,系外傷致肝破裂胰腺挫傷合并左上肢外傷于2018年9月1日急診入院,既往有心臟病病史,2年前經(jīng)右鎖骨下靜脈置入心臟起搏器,入院后積極術前準備,急診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肝部分切除術+胰腺修補術,手術順利,術后予禁食禁水、抗炎抑酶、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患者左上肢外傷致大面積皮膚破潰,予外科換藥處理,右上肢外周血管條件差,難行靜脈穿刺。
由于患者左上肢大面積外傷,滲出較多,暫未愈合,紗布敷料覆蓋,且右上肢外周血管條件差,難以觸及,患者深受靜脈穿刺的痛苦,患者及家屬強烈希望有新型輸液工具能減輕穿刺痛苦。結合患者病情,術后第3日,血尿淀粉酶仍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腹部B超提示胰腺周圍積液形成,征求主管醫(yī)生意見,不能排除胰漏可能,暫不考慮過早進食,需行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多日。該患者2年前因無癥狀間歇性二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行心臟起搏器植入術,請心內(nèi)科會診,拍攝胸部X片顯示為單腔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后,置入端位于右鎖骨下靜脈,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ST段改變。會診意見:如有必要可予右上肢行PICC置管,但應注意置管深度。起搏器直徑為18 G,約1.2 mm,外層包裹硅膠,可耐受,置管中使用金屬導絲,不會影響起搏器的電脈沖信號。血管外科會診意見:患者為單腔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后2年,結合患者血管直徑,如PICC位置合適,纏繞可能性非常小,但需定期復查PT凝血功能。院內(nèi)靜療專家會診意見:巴德公司PICC導管為特殊材質,導管外有絕緣體包裹,即使碰到起搏器管道也不會放電,不會影響起搏器性能,但穿刺者需要具有豐富的PICC穿刺經(jīng)驗。床邊B超行右上肢血管探查,探查血管符合置管要求,經(jīng)過多科室共同討論,排除置管絕對禁忌,予患者充分心理護理,視頻講解置管過程,教會配合要點,患者及家屬簽署置管同意書,遂于2018年9月4日行PICC置管術。
于右肘上10 cm測臂圍30 cm,常規(guī)體外測量置管深度45 cm,嚴格無菌技術,自貴要靜脈在B超引導下行改良塞丁PICC置入術,使用導管為巴德公司第二代成人4 F(1F≈0.33 mm),實際置入深度37 cm,穿刺順利,妥善固定,接補液通暢,置管后拍胸片顯示導管尖端位于右鎖骨下靜脈靠近起搏器置入處。全程五導聯(lián)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心電圖波形及心律變化,未見異常,并注意傾聽患者主訴。
置管后注意監(jiān)測心律變化,24 h后予更換敷料,妥善固定,定期復查心電圖,注意穿刺點上方有無紅腫脹痛,監(jiān)測臂圍有無增加,指導患者肢體活動,并嚴格按PICC維護要求進行維護,監(jiān)測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數(shù)目變化,注意血栓評分。
患者經(jīng)治療康復待出院,予2018年10月2日拔除PICC,拔管前予再次拍胸片確定導管位置,并予充分心理疏導,消除緊張情緒,在心電監(jiān)護下予順利拔除PICC,導管完整,無附著物,穿刺點予3M透明貼外貼,并按壓5 min,24 h后揭除敷料,觀察穿刺點無異常,順利出院。
攜帶心臟起搏器患者雖不是PICC置管的絕對禁忌癥,但置管前必須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充分評估置管的可行性。該患者為單腔起搏器,且起搏器置管位置位于右鎖骨下靜脈靠近下腔靜脈,給PICC留有足夠的置管空間。結合該患者術后病情,該患者左上肢大面積外傷,滲出多,外科換藥處理,不適合在未愈合的情況下置管,防止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該患者術后診斷胰漏可能,需禁食禁水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多日,且外周血管條件差,符合置管指針,另外該患者為良性疾病,康復后即可拔管,無需長期留置PICC。針對患者具體情況,予置入巴德第二代PICC4F導管,置入深度37cm,置管后拍胸片顯示PICC尖端位于右鎖骨下靜脈,血管條件能滿足短期輸液需求,在輸液期間無不良反應,未因置管導致靜脈血栓形成,導管留置29天,順利拔除,未見不良反應。本例患者使用PICC導管,減輕反復穿刺來的痛苦,減少高靜脈營養(yǎng)治療帶來的靜脈損傷等并發(fā)癥,促進患者舒適,提高患者滿意度。鑒于選擇此路徑置入存在一定風險,置管前應向家屬交代清楚,經(jīng)家屬同意簽字后方可操作[3]。本例多次邀請相關科室會診,以會診意見作為強大的理論支持,為成功置管打好堅強后盾。多學科會診以診療原則和臨床指南為依據(jù),給出了適合患者的最佳診療方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