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陳虎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腫瘤放療科,河南 鄭州 450014)
現(xiàn)在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類的壽命得到了延長,但是在當下階段,仍有許多醫(yī)學界難題困擾著人類生命質量的改善進程,腫瘤便是其中之一。關于腫瘤的治療是一門復雜的學科,涉及許醫(yī)學多基礎學科,例如解剖學、病理學、細胞生物學等。因此,在實際開展腫瘤臨床教學的時候常常會因為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抽象枯燥,讓學生在一時間內難以理解導師所講述的內容,嚴重阻礙了腫瘤臨床教學的課程進度和教學效果。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以及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微課這種形式迅速在教育界得到了重視,并且大有成為教育主流的趨勢。微課的出現(xiàn)打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教學可以更加靈活自主,符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征,在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到自身的生活質量提高上。這也在無形中凸顯了社會對醫(yī)生這個群體的關注和需求,也就間接地導致了社會對于臨床醫(yī)生培養(yǎng)要求的提高。腫瘤臨床教學一直是臨床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由于腫瘤臨床教學涉及許多基礎學科,學生要想很好地理解腫瘤的發(fā)展過程以及腫瘤的臨床治療,那么就必須有強大的基礎知識做鋪墊。需要對人體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等諸多基礎學科都具有深厚的基礎知識。這些都進一步增加了臨床教學的難度。而微課由于自身的特點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弊端。
微課每節(jié)課的教學時長都比較短,一般在十分鐘以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則往往一節(jié)課在四十分鐘左右,大學的課堂上更是經(jīng)常多節(jié)課一起上,學生們往往會連續(xù)課堂學習幾個小時。和傳統(tǒng)課堂模式比起來,微課更像是把一整節(jié)教學內容分成多個碎片化的教學模塊。而在當下快節(jié)奏的生活模式中,碎片化的教學和閱讀更符合當今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特點。一節(jié)微課的教學目標往往很簡單,只局限在某個知識點或某一小塊的內容。這使得微課的教學更加主題鮮明,有目的性也更加精簡,更具有針對性。如果學生在臨床教學中對哪一塊兒內容不明白的話,那么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微課來補充學習,彌補課堂上的內容,而不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另外,微課還可以反復的學習,多次觀看。如果學生對于哪一個知識點仍不明白的話,那么可以進行反復觀看來學習。由于腫瘤臨床教學往往會涉及許多基礎學科,因此學生對于某些內容的不了解。很可能并不是因為講述的問題,而是因為基礎知識的不扎實。這時候學生要想理解當前講述的內容,那么就需要去查閱以前的課,本來進行復習,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腫瘤臨床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往往認真聽講,但是學習效果仍然很差的原因。許多學生往往正在思考老師講的某句話,轉眼間老師就已經(jīng)講到了其他內容,從而導致學習跟不上。微課則可以很好地避免這一缺點,如果學生遇到會的情況或者不理解,需要查閱以前資料的問題,學生完全可以先去查詢資料,再來聽微課或者反復田維科,以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微課由于每節(jié)課的時間都比較短,每個視頻的總容量也就幾十兆左右,對設備以及網(wǎng)絡的要求較低。學生既可以選擇線上觀看也可以選擇先下載保存到本地,挑選時間靈活觀看,對設備和網(wǎng)絡要求都很低。通俗地講就是微課學習不挑人,尤其是在當今智能手機已經(jīng)普及的中國。基本上每一位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甚至許多學生不僅擁有智能手機還同時擁有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因此,可以說微課學習在實際情況中具備實施條件,并且所需成本也較低,應用起來很少會有阻礙。
雖然每節(jié)微課的視頻長度都比較短,但是視頻整合了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課后思考等一攬子的教學資源,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梢哉f一節(jié)微課的結構并不亞于一節(jié)課堂教學的結構。這樣在客觀上保證了微課學習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學生不需要去按照傳統(tǒng)的網(wǎng)絡教學模式,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的去觀看學習。學生只需要選擇自身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微課觀看。就能夠達到補充課堂學習和查漏補缺的目的。
微課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靈活性。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間性和空間性的束縛,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選擇方便的時候來進行自主學習。這就使得學生學習觀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只要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或者有時間進行學習,那么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自己的智能手機,打開微課,進入課堂。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學生成為了自己課堂的主人。課堂不再的是以老師為主,而是變成了以學生為主,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為主。這樣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在學生學習中投入微課,除了考慮到學生的因素,還需要考慮到教師的因素,也就是制作的問題。由于微課采用錄播的形式,教師的制作也更加的靈活多變。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穿插進PPT,視頻,音頻等內容,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來把一些抽象的觀念更好地展示給同學,進一步促進學習效果。微課的制作方式十分簡便,只要掌握基本的電腦應用技術,普通人都可以制作出微課。另外,微課的制作只需要一臺電腦設備,成本也十分低廉。
微課在教育界中受到重視,并且迅速成為中小學以及高校教學改革的潮流是近幾年的事。許多醫(yī)學高校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已經(jīng)注意到微課的價值,并且將微課應用在教學中。但是就實際運用效果來看,對于教學效果提升的作用并不十分明顯。以下提出微課在臨床腫瘤教學中應用的改革措施。
要構建腫瘤臨床教學的微課教學,那么最基本的就是要落實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構建,保障要有充足的微課教學資源。就要求醫(yī)學院校要在資金上以及政策和資源上給予一定的支持。要真正的有體系的構建起信息化的教學平臺,把微課作為對學生教學資源的補充,而不是僅僅作為教學改革的面子工程。
從長遠的發(fā)展角度來看,組建微課教學團隊是發(fā)展微課教學的必然要求。要有專門的腫瘤臨床教學老師和負責技術運營的老師來負責腫瘤臨床教學微課的建設。因為教學老師直接面對的是學生,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對于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都有很強的認識,由負責來建設微課教學能夠保證微課教學內容和實際臨床教學內容相結合,避免出現(xiàn)教學脫節(jié)的情況。而在微課建設團隊中加入負責技術運營的老師,則能夠保證微課的正常使用,避免因技術問題帶來的學生在微課學習上的困難。
由于人們總會對新興的事物存在著一定的陌生感,很容易產(chǎn)生排斥和厭倦的情緒。因此,要想在腫瘤臨床教學中應用微課,并以此來達到促進學習效果的目的,那么就要將微課學習納入學生的成績考核標準內。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在網(wǎng)上微課學習的次數(shù)和閱讀量來統(tǒng)計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此來作為能力的考核標準,公正公平,合情合理。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信息化潮流下的產(chǎn)物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的一些不足,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尤其是在腫瘤臨床教學這門多學科交叉的科目上,微課學習可以很好地切合當下臨床醫(yī)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模式。在實際的微課應用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團隊的建設以及資源的投入,并且把微課學習納入成績考核標準內。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建設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微課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