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實驗小學,河北 邢臺 054300)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當前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這也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面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探究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體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其一,教學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語文閱讀教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往往只能被動聽講,且語文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中的引導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其三,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理解水平偏低,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一篇文章上,無法有效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這些現(xiàn)象不僅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現(xiàn)在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了堅持自己的教學步驟,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以“灌輸式”的方法開展課堂數(shù)學。但是,小學生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在這樣的課堂中很容易因為注意力的分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這對閱讀教學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你問我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所有回答都在教師的預設之內(nèi),缺乏主動思考的機會。面對這樣的情形,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吸收和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教師在課堂上應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循序漸進地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其掌握閱讀方法,并愛上閱讀。
閱讀本身就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專心地讀、細心地品味,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與情感,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獲得更多富有情感與個性的見解教學中要避免教師把課文的條條框框講清講全,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一樣,對課文的理解電不盡相同,而老師過多過全的講解,只會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一致的見解,這不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現(xiàn)代教育是相違背的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與思考空間,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開動腦筋,啟迪思維,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內(nèi)涵,品味文章的神蘊,感受文章的美,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有效的。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所謂“教學相長”,是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將文章的段落大意進行分析和總結,但很少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想要自主閱讀卻不得要領。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應該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才能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合作學習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圍繞課文進行相應的討論,然后教師再對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在實際授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解,之后再挑出文章中的一段,讓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可以討論自己喜歡的句子,討論段落大意,談論字詞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過討論,能夠深化對文章的理解,并學會主動思考。
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僅靠課堂的有限時間是不夠的。學生具有個體差異,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教師應尊重個體差異,強化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同教師進行密切交流。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理解,體會到剖析文章的快樂,獲得豐富的情感交流,滿足個性化閱讀需求。
總之,新課程改革為我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為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平臺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將改革落到實處,對教材整體把握、深入鉆研,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