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技工學校,浙江 紹興 312000)
中職開展德育教學工作離不開心理學理論的支持,德育教學需要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角度出發(fā),緊抓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工作,尤其是在中職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面對中職生參差不齊的認知水平,德育教學工作難有成效。對積極心理學的引入,為中職開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此,本文將從促進中職德育工作的革新角度出發(fā),圍繞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20 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謝爾頓提出了“積極”的心理學研究模式,他認為人的積極力量對人們發(fā)現內在動力形成良好的認知具有重要意義。傳統心理學以幫助人們獲得幸福生活、治療心理疾病為主,受到社會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心靈創(chuàng)傷的治療需求急劇增加,使得心理學作用于矯治、修補。相較于此,積極心理學看問題的視角更為開放,主要以
將積極心理學引入中職德育教學十分重要。一方面,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而文化建設效果差強人意,如何促進上層建筑發(fā)展值得人們深思,而中職院校是社會人才的重要輸送地,其德育教育對社會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積極心理學與中職德育教學的融合,能幫助中職生樹立積極的職業(yè)觀、人生觀。另一方面,中職學校面臨著明顯的就業(yè)、升學壓力,導致中職學校將重心置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教學方面,從而忽視了德育教學,由此可知現階段中職德育教學從認知上呈現出消極的狀態(tài);從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情感來看,消極因素依然存在,教師面對啟而不發(fā)、教而不學的中職生,往往容易產生抱怨、懈怠情緒,長此以往導致教師厭煩學生,學生不滿教師,教師和學生在德育活動中難以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另外,中職德育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傳統的中職德育教學內容較為僵化、陳舊,教師面對枯燥的內容難以進行創(chuàng)新,而面對新穎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也消極待之,種種因素,導致中職德育教學難以創(chuàng)新。而積極心理學的融合,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改變心理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職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是中職德育教學積極應用心理學的重要體現。研究表明,中職生德育教學成效與周圍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有著密切聯系,面對中職生這類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群體,德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特點,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其消除心理壁壘,避免學習成績帶來的不公待遇,充分理解、尊重學生,讓學生信賴教師,從而為開展中職德育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氛圍,進而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以此提高中職德育教學成效。另外,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學生閃光點,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用積極的心態(tài)不斷鼓勵學生,讓學生用積極的力量發(fā)現自身長處,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圍,以此源源不斷地獲得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理論表明,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教學成果的影響較大,積極的心態(tài)能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促其主動地探索和獲取知識,消極的心態(tài)則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首先應該緊抓中職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角度出發(fā),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讓學生能從過去失敗學習的陰影中走出來,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對職業(yè)規(guī)劃充滿希望,建立職業(yè)發(fā)展自信。其次,中職德育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實踐課程挖掘學生長處,讓中職生明確自身優(yōu)缺點,幫助學生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價值觀,使中職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不斷學習,發(fā)揚長處,奮發(fā)圖強。
要想將積極心理學有機滲透到中職德育教學中去,就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幫助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建立心理自信。學生要想獲得積的極情感體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從中職教學教材入手,結合中職生文化課程水平,降低教材難度,刪減教材中復雜、難懂的問題,選擇難度適當符合中職生學習的內容進行教學,為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從課堂教學模式出發(fā),打破傳統教學壁壘,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避免填鴨式的教學,讓教師成為引導者,帶領中職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小組合作、個人展示的教學模式,教師采用梯度設計的方式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交互式的討論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最后再進行小組展示,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得到滿足。
積極心理學對中職德育教學革新具有重要意義,中職學校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應該充分結合積極心理學的優(yōu)勢,將其有機滲透到中職德育教學中去,幫助教師了解學生,不斷優(yōu)化德育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