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
在高中階段,音樂特長生當前的專業(yè)學習方向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已經確定。在這一階段,教師開展聲樂教學已經不能再從以往的思路出發(fā),不能再利用以往的陳舊教學手段去引導學生。為了讓學生的進步更大,專業(yè)素養(yǎng)更高,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的教學趨勢與需求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才能做好聲樂教學工作。
演唱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演唱者的個人技巧,對于其情感表達有著直接影響。特別是剛入學的學生,在情感表達的技巧上是十分生澀的,所以教師更要引導學生進一步優(yōu)化自身的演唱方法,才能更好表達情感。無論是節(jié)拍的輕重、音調的高低、重音的位置,都決定著學生情感表達是否順暢,只有經過發(fā)聲上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演唱方法,才能更加精準表達情感。例如《鱒魚》這首曲目,便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諸多情感,從看到小鱒魚在水中歡游的愉悅,看到釣魚者的擔憂,再到看見把小鱒魚釣起的激動驚訝的心情,都需要學生通過不同的演唱方法去表達。規(guī)范學生的唱歌方法,才能讓學生表達得更加精準。一些演唱過程中的技巧,包括如何呼吸才能避免氣息不足。教師所要強調絕不是單純的技巧,而是如何要用高超技巧去精準表達情感。
循序漸進是人學習與成長的基本特征,每個人都是如此。每個學生對于聲樂知識與技術的學習,都無法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時間去累積的過程,不可能馬上掌握所有技巧,了解所有相關知識,不可急于求成。但是許多聲樂教師迫于自身的教學壓力,都會有揠苗助長的問題,利用強迫的方式去讓學生迅速成長,不但無法保證學生的進步更快,反而可能讓學生感到過于疲憊,失去學習的信心與熱情。為了真正讓學生學好聲樂,教師必須要做到一步一個腳印,讓學生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到深的規(guī)律去完成對于音樂知識以及技術的學習。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過快,學生可能在還未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術的情況下便要演唱更高水平的作品。這往往會讓學生不得要領,利用錯誤的方式去演唱,特別是高音的處理如果不合理,不但無法精準傳達出歌曲情感,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因錯誤的演唱方式而損傷聲帶。因此在初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演唱一些較為簡單、時間較短的曲目,例如《雪絨花》,這首歌容易上耳也容易上口,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音色與共鳴腔體,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技巧后,便可以嘗試一些更難的技巧,嘗試一些更加高難度的曲目。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在聲樂演唱方面同時如此,部分學生聲音鏗鏘嘹亮,也有部分學生的聲音婉轉柔和,這都是學生聲音的不同特征,也是教師開展聲樂教學時必須要重視的因素。每個學生的聲音特點不同,適合演唱的曲目不同,適合的演唱技巧也不同。音域處于中低音區(qū)的學生,如果硬是演唱高音曲目,不但音高上不去,還可能損傷聲帶,而音域處于高音區(qū)的學生,演唱低音區(qū)的曲目,也會顯得不夠自然。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生理特點各不相同、嗓音條件各不相同,所以最終呈現(xiàn)出音色與感覺,即便是硬去改變,也是很難改變的。也正是每個學生音色的不同特色,才能讓音樂的色彩更加豐富,教師必須要懂得尊重學生之間音色的差異,根據(jù)學生的音色去選擇引導學生學習的曲目,才能讓學生將自身的音色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例如學生的音色甜美,可以嘗試更多去演唱清新的、躍動感強的曲目,學生的音色低沉有磁性,則可以嘗試挑戰(zhàn)一些較為莊嚴肅穆的曲目。對于自身定位的明確,是學生成就感的來源,教師為了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必須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能唱好什么,適合什么。
以上曾經談及,學生的不同音色,決定著其適合的曲風與曲目,這也是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要目標之一,了解自己的音色優(yōu)勢,并且把音色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才能讓學生的個人魅力得到充分體現(xiàn)。高中音樂特長生是已經具備一定樂理知識基礎以及技術基礎的學生,所以對于學生音色的判別是相對更加簡單的,分析學生適合的曲目也更加簡單。雖然各個曲風都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對應曲目,但是實際上有部分曲目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高中階段針對特長生的聲樂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聲樂教學來說更加重視專業(yè)性,因為學生在這一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與技術基礎,教師則需要的學生的優(yōu)勢才能夠從更加專業(yè)化的方向去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基礎,凸顯學生的特長,才能讓學生的收獲更多。因此以上總結了聲樂教學的有效措施,望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