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琪 廣西藝術學院
弗朗茨·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后一位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充滿魅力,從旋律、調性、和聲、節(jié)奏等來塑造音樂的形象,給聽眾一種吸引力。本文以舒伯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第一樂章為例,來感受舒伯特的浪漫主義情懷。
弗朗茨·舒伯特是奧地利作曲家,1797年出生于維也納,他的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師。舒伯特7歲開始學琴,1814年擔任助理教師,并寫下了大批藝術歌曲、交響樂、鋼琴奏鳴曲等。1818年,他辭去職務,全身心投入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舒伯特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約有一千五百首,幾乎涉及所有體裁和形式。1828年,舒伯特離開人世,被人們譽為“歌曲之王”,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
舒伯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是他第一首出版的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于1825年,隨后于1826年出版。這首奏鳴曲總共有四個樂章,本文以第一樂章為例進行淺析。舒伯特作品的最大的特點是旋律有很好的歌唱性,這與他大量創(chuàng)作聲樂作品息息相關,同時他也注重當地民族民間音樂,將這些融入鋼琴奏鳴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作品具有獨特的戲劇性。
在奏鳴曲開頭,以兩個PP力度記號引入主題旋律,隨后緊接著幾個柱式和弦,在旋律被拉寬的同時,第5小節(jié)立馬回原速,旋律整體移高了一度,色彩對比鮮明,引發(fā)聽眾無限的想象,同時,第7小節(jié)旋律繼續(xù)被拉寬,從10小節(jié)開始主題旋律才開始得到發(fā)展。
舒伯特作品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旋律具有歌唱性,為了更好地傳達優(yōu)美的意境,其經常貼鍵練習,筆者認為,只有建立在指尖的力量轉換上,創(chuàng)作者才能感受到音與音之間的力量傳遞,更好地表達旋律的走向。同時,為了更好地表達音樂的層次感,舒伯特大量采用了八度和弦,八度和弦出來的效果是飽滿、有力量的,聲音干凈而利落。其對演奏者的演奏技術要求較高,演奏者的手臂手腕需要同時放松,手掌張開,靠指尖和掌關節(jié)的力量爆發(fā)出來,筆者認為這樣出來的音色才集中。
同時,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左右手要相互配合,這對演奏者而言,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其既要突出左手主題旋律,又要達到十六分音符均勻清晰靈巧,所以我們在練習時可以更多地采用慢速分手,同時結合節(jié)拍器來加強節(jié)奏的平穩(wěn)度。
舒伯特在該奏鳴曲中運用了大量的和弦連接來表達情感的變化,如35~39小節(jié)(見圖1),很明顯主旋律在高聲部,這里筆者用的更多的是4指和5指,而這兩個手指是我們五個手指中最弱的,連續(xù)幾個fz的力度,要求我們觸鍵更為靈敏,短促有力的聲音需要在短時間內爆發(fā)出來。為了讓旋律更加富有流動性,這時我們的演奏技術要更為純熟。
奏鳴曲11~25小節(jié),從p~fz逐步漸強,使音樂充滿戲劇性,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對比強烈。
舒伯特在整首作品中運用到了許多裝飾音,裝飾音的運用不僅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還更好地表達了整首曲目的音樂風格特征,具有潤色、修飾的作用。
舒伯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第一樂章不管從音樂還是技巧方面而言,都可以稱為優(yōu)美、充滿意境的奏鳴曲。演奏時,演奏者要把握這些方面,將作品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做好。本文淺析了《a小調鋼琴奏鳴曲D845》第一樂章彈奏及背景,希望給各位演奏者帶來幫助,能將舒伯特的音樂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